Author

Topic: 青岛李沧打响院士争夺战:闲置楼变身院士港 (Read 174 times)

member
Activity: 80
Merit: 10
今年5月,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参与建设的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落户青岛市李沧区,研发中心总部位于李沧区青岛国际院士港16号楼,海水稻研发实验基地位于李沧区白泥地公园内,占地40亩,实验室面积4200平方,实验田块12个。
目前,海水稻研发试验基地已播种147份海水稻,并进行了耐盐碱水稻筛选,其中多数稻苗已经完成插秧,并且长势良好,这些品种具有高产、优质、耐盐碱的优良特性,预计今年11月份第一代海水稻就可以面世。
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的建设是李沧区打造国际院士港战略的成果之一。2016年6月,为改变地处青岛中心地带,经济发展却相对滞后的尴尬现实,李沧区决定引进国内外最顶尖的院士人才,打造一片院士聚集区,即国际院士港。在人才争夺白热化的今天,国际院士港已吸引袁隆平、王玉田、索罗宁·尤里、何满潮、陈璞、王立军等36位海内外院士签约入驻。
7月12日,由欧美同学会、青岛市政府主办的第十届海外高层人才座谈会暨海外院士青岛行举办,数百名国内外院士走进李沧区国际院士港,多名院士现场达成入驻意向。李沧区委书记王希静在发言时表示,李沧区计划用三到五年时间,集聚10名世界级巨匠大师,引进100名海内外知名院士,带动1000名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千人计划”专家及博士、博士后汇聚李沧。
同时,王希静透露,李沧区准备为提供税收10亿元以上,连续工作时间超过十年以上的院士奖励或赠送别墅,主办包含诺奖论坛在内的青岛院士论坛,倡议并按照程序逐步推动设立“中国国家院士节”。
闲置楼变身
7月12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随同参加第十届海外高层人才座谈会暨海外院士青岛行的数百名院士一起参观了国际院士港。现代化的装修风格、与青岛世园会毗邻、便利的交通设施……谁也不会想到这里曾是李沧区的一个闲置楼项目。
青岛李沧打响院士争夺战:闲置楼变身院士港
青岛国际院士港位于青岛世博园内。
李沧区委宣传部一相关负责人告诉澎湃新闻,前几年,李沧区李家上流社区建了近20万平方米的商务楼,本意想做总部经济,没想到愿意入驻的企业寥寥无几,造成绝大部分楼宇闲置,后续项目开发困难,成了“闲置楼”。
王希静自称是国际院士港的“始作俑者”。2016年4月,自2014年1月起任李沧区委副书记、区长的王希静转任李沧区委书记。他说,他可以选择卖地换取“土地财政”,那样他在任期内会过得很舒服,但是他没有。
一直以来,在青岛市下辖的区县中,李沧区属于相对落后的地区。截至目前,李沧区的GDP在青岛市下辖的区县排名中位列倒数第一名,李沧区的财政收入、一般的公共预算收入前几年也是倒数第一,近几年才有所改善。
王希静介绍说,“这种情况迫使我们作为决策者要决策,要出骑兵,守正出奇,采取一个超常规的办法,来实现异军突起或者迅速崛起。”王希静认为要崛起必须靠科技,要靠科技那就必须狠抓人才,李沧区就直接从顶尖人才开始。
根据王希静的逻辑,李沧区定位于吸引院士,一个院士一般要带领一个核心团队工作,带来的就应该是博士,至少是硕士,随之而来的是带来一个项目,或者一批项目,这就是李沧区建立院士港的基本设想。
在此前的房价上涨大潮中,李沧区也未能例外。王希静算了一笔账,建筑面积为19.6万平米的国际院士港这块地是由政府购买而来,当时的市场价大约是10000元/平米,而现在的市场价可以卖到40000元/平米,这样就实现了60亿元的溢价,然后按70%的比例贷款,可贷42亿元,还上购房时近20亿元的贷款,还剩下22亿元的流动资金。同时,还有建筑物的所有权、引来36名院士、创造了科研转化效益,王希静认为这是“四全其美”,他庆幸当时能顶住很多人反对的压力执行了下来。
青岛李沧打响院士争夺战:闲置楼变身院士港
院士项目介绍
院士争夺
在院士引进上,李沧区不会缺少竞争者,而又以深圳市宝安区最具实力。今年5月,位于深圳市宝安区的石岩湖国际院士村启动,2位诺贝尔奖得主和5位院士科学家,拉开深圳石岩湖国际院士村开发建设序幕。
据《宝安日报》当时报道,宝安区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创新中心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协力打造“中国深圳国际院士技术创新中心”,探索国际科技思创、孵化、转化、产业合作融合的新路径,打造世界级科技转化中心,实现“最后一公里”科技产业型转化,以“院士+”战略为抓手,发展“院士经济”,推动深圳从“科技南山”向“院士宝安”升级。
石岩湖国际院士村规划建成后,可容纳全球院士、诺奖获得者50名,片区设有院士工作区、宝安院士发布、院士会议中心、院士咖啡接待室、院士生活区、院士图书馆、院士运动中心及院士村半山步道等8个功能区域。
青岛李沧打响院士争夺战:闲置楼变身院士港
石岩湖国际院士村坐落于石岩湖畔。
两地对比来看,深圳市宝安区提出吸引院士的做法比青岛市李沧区晚了近半年。同时,宝安区提出容纳50名院士、诺奖获得者,而截至目前,李沧区已有36名院士入驻,31名院士达成入驻意向,这个数字已经远远超过宝安区的目标。
同时,国际院士港已入驻和达成入驻意向的院士中包括42名外籍院士,占整个院士比例的63%。王希静介绍说,国际院士港的主打方向是吸引外籍院士入驻,即使外籍院士占比不到一半,也要力争是纯外籍院士占到1/3,华裔院士占到1/3,本土院士占1/3。
宝安区提出吸引诺奖获得者入驻,李沧区也计划打造一个院士论坛,成为院士学术成果推介、交流、展示、交易的平台,这个交易除了现货交易还有期权交易。同时,计划主办诺奖论坛,吸收到院士论坛中,把青岛院士论坛的品牌打出去。
此外,王希静还透露,李沧区将倡议并按照程序逐步推动设立“中国国家院士节”,像护士节、教师节一样,对院士体现一种尊重。
妈妈式服务
在李沧区的规划里,国际院士港已完成的一期工程定位于院士工作站,而二期工程主要用于承载实验室、研究院、工程中心、技术中心,力争打造国家实验室。此外,还设计有院士双创中心,定位是建设院士科研成果产业化承载区,打造院士创造创新高技术产业基地。
王希静介绍说,李沧区准备为提供税收10亿元以上,连续工作时间超过十年以上的院士奖励或赠送别墅院士,即个性化定制风情各异、特色浓郁的院士居,定位于打造青岛经典传世的新“八大关”。同时,配套建设教育、医疗、文化、影视、体育等服务设施,为来自不同国家的院士及创新人才创造美好生活环境,让院士在青岛“既能够吃到地道的中国小笼包,也能够享用到纯正的英国下午茶、俄罗斯黑面包、加拿大三文鱼”。
在这次海外院士青岛行期间,青岛国际院士港集中与31名院士签意向协议,同时还与4家海外科研院所达成了合作协议。加拿大皇家科学院、工程院院士沈学民在签约之列。
 
沈学民告诉澎湃新闻,作为一名已经在国外长期居住的科研人员,年纪大了之后就希望自己的科研成果能够造福同胞,所以他曾赴国内多地考察,李沧区的地理环境和政府服务都比较具有吸引力,但是他更期待的还是政府在科研成果转化落地方面提供的支持。
在科研成果转化落地方面,李沧区秉持“妈妈式”服务制,秉持“妈妈式+互联网”服务理念,聘请专业机构参与运营服务。同时,确立了资金补贴制和设备租赁制。对于院士研发和成果转化过程中的资金缺口,给予适当补助或跟投;搭建共享科研平台,供院士租赁或无偿使用。
此外,针对有些院士担心地方主要领导的变更对院士工作产生影响,王希静解释说,国际院士港的规划以区级人代会决议的形式进行了法定约束,这个决议不随着地方主要领导的变更而改变,并且会保证贯彻执行。
Jump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