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Topic: “中纪委笔杆子”习骅,职务有变化 (Read 132 times)

member
Activity: 76
Merit: 10

习骅
撰文卫张宁
开设已有一周的《中国纪检监察报》“我与这五年”专栏最近真是重磅连连,相继邀请了周恩来秘书纪东、著名作家二月河、国防大学教授金一南等名家,今天又迎来了一位重量级人物——习骅。
乍一看习骅这个名字,还以为是一个笔名。其实,习骅早已是中纪委出了名的“大笔杆子”。
《大清“裸官”庆亲王的作风问题》、《雍正如何让官吏为国家做事》、《皇帝的伙食费到底多少?》、《“癸酉之变”与嘉庆帝的反思》等重量级反腐文章,都是出自习骅之手,这些文章经中纪委网站刊发后曾引发热议。
2015年1月,中纪委为纪检干部推荐了一批书籍,如《读懂中国改革》和《史记精讲》等,其中习骅的《中国历史的教训》也在列。据中纪委监察网显示,《中国历史的教训》是一本以人物故事为主线、以廉政思想为内核的中国历史通俗读物,也是第一本由纪检干部写就的读史感悟。

《中国历史的教训》
今天《中国纪检监察报》上的专栏作者信息显示,习骅的职务是中央纪委驻审计署纪检组副组长,这意味着他的职务有了变化。此前,他曾以中纪委驻国家铁路局纪检组副组长、监察局局长亮相。
长安街知事APP发现,他到审计署任职的时间大致在去年下半年。
在今天刊发的这篇题为《人心凝聚起来了》的文章中,习骅从自家小区对面一家公车经常光顾的饭馆的今昔对比着眼,讲述了十八大以来从严治党的显著成效。文章不长,寥寥数语却发人深省,文中那个时刻关心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退休警察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此前有媒体报道,习骅大学时就读的是中文系,后来又拿到了北大的法学博士学位,曾先后师从南京大学林仁栋教授、北京大学黄宗良教授,研究廉政立法和苏共问题。曾经长期在中纪委派驻机构任职的他,可以说是在“反腐第一线”工作多年。工作中的大量实践感触,加上对历史的热爱和文学才华,使他逐渐成为中纪委的“笔杆子”。
十八大后,习骅曾多次在《人民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发表历史故事类文章,以轻松笔调通过众多历史人物故事,特别是明清治国、吏治等历史典故中寻求成败教训、总结得失经验,引发关注。
长安街知事APP梳理发现,早在2013年8月,习骅就开始在中纪委网站刊发文章,截至目前,共有30余篇文章刊登在中纪委官网上。这些文章中,《大清“裸官”庆亲王的作风问题》一文是被媒体转载率最高的一篇。

中纪委网站截图
这篇千字短文讲述慈禧太后的宠臣、巨贪庆亲王奕劻,靠着阿谀逢迎,在皇宫“引进”麻将,然后安排自己的小老婆频频输钱给慈禧,让老佛爷备感“贴心”;另一方面,他卖官鬻爵致富,积累了巨额家产,并将钱都存入外资银行,中国民族金融机构里没有他一厘钱。
除了从中外历史中找寻借鉴,习骅的文章也会直陈时弊,文章中曾点名批周永康、徐才厚、薄熙来、吕锡文、艾宝俊等“老虎”。
2015年11月10日,上海市委原常委、副市长艾宝俊落马,一天后北京市委原副书记吕锡文也被宣布调查,艾宝俊和吕锡文分别是上海和北京“首虎”。
11月13日,习骅在媒体发表文章点名批艾宝俊和吕锡文。习骅认为,“双11”,吕锡文的落马消息占据媒体头条,互联网竟然忘掉“双11”这件事,是对最后一个无老虎之地终结的欣喜。
习骅认为,在群众害怕反腐会停息时,事实是最好的宣传武器,有两个指标凝聚了人们的思想感情。一是打老虎不存在“铁帽子王”,不会重开中国历史上“刑不上大夫”的恶例,根据是周永康、徐才厚、薄熙来的倒台。二是打老虎绝不“看人下菜碟”,更没有选择,只要腐败,迎头就打,眼睛都不眨。证据便是打老虎覆盖了31个省市区,个个都有。
习骅的反腐文章,得到了各界的高度评价,2013年12月10日,中纪委驻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纪检组网站就刊发文章驻原总署组局牢记使命、忠于职守,在机构改革特殊时期经受住政治考验》,其中写道,“纪检监察室主任习骅同志,陆续在《中国纪检监察报》等媒体发表有关文章10余篇,被中央纪委网站、各地纪委网站和报刊杂志广泛转载”。
习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介绍过他写作的目的。他表示,一大动力来自风生水起的反腐现实,他感觉自己有很多话必须说出来,让更多的人听到。
常年坚持写作,有人担心创作是否会影响习骅的正常工作。对此,他的回答是:“可能有的领导会说,你不好好干活写这些干啥,但我很幸运,领导们都很支持,认为把党中央反腐倡廉精神用这种方式传导出去是一项有益工作,还可以和实务工作互相促进。”事实上,为了不影响工作,习骅的写作都在深夜或是节假日进行,为此牺牲了不少休息时间。
“看起来是在说故事,其实我是在写时评。”这是习骅对自己写作的定位。近些年来,随着读者越来越多,也开始有很多人读完文章后就想要“对号入座”。对于这种情况,习骅坦言:“这说明大家在思考,这就是我写作的初衷。
Jump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