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Topic: 如何化解家长陪做作业的“心头病”? (Read 116 times)

member
Activity: 93
Merit: 11
哎,教育是个难题啊。不过,陪读有点夸张了,父母太溺爱不是什么好事。
newbie
Activity: 28
Merit: 0
中国的教育问题,更重要的应该是在于思想
newbie
Activity: 39
Merit: 0
宝妈似的孩子没啥出息,另外老师是不是也得反思一下了
member
Activity: 199
Merit: 10
家长陪做作业成为社会问题,主要原因就在于学校默许放任教师把自己的分内工作转嫁于家长。最近网上流传一份“陪读家长”的特殊病历,说一位妈妈“陪儿子做作业到五年级,然后心梗住院了,做了两个支架。想来想去命重要,作业什么的就顺其自然吧。”心梗作为一种疾病,病因复杂,一个人得心梗,当然不能简单归因于陪孩子读书做作业,但这份病历,还有类似各种段子在家长圈热传,引发广泛共鸣,从一个侧面说明陪孩子做作业,已成为很多中国家长的心头之痛。在媒体报道中,我注意到很多亲子教育专家、家庭教育顾问等给家长支招,比如要家长“少教多问,少做多看。逐渐淡化领导者的角色,并由领导者向组织者、陪伴者过渡,而最好的状态则是协助者角色”等等。当然,从家庭教育角度看,中国有许多家长缺少正确的教育观念,对孩子提出一些不切合实际的期望;更多家长缺少得体的教育方法,没有重视对孩子从小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还有一些家长忽视言传身教,家里麻将、酒席不断,孩子耳濡目染对读书学习缺少基本兴趣。家长这时再日夜陪读,也于事无补。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家长如何学会做父母,仍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现实问题。这些亲子教育专家、家庭教育顾问的意见建议,也不无可取之处。但是,稍了解中国当下中小学教育的现状就可知道,眼下陪孩子做作业成为家长心病,核心问题并不全在家长一边。回想10多年前,我女儿读小学初中时,面对“陪读”,我也充满了困惑。孩子从读小学开始,各门课老师都各行其是,从不协调,家庭作业量大,是多年顽疾。而且这些作业,大量都是机械性重复,内容单调枯燥,极容易破坏学生对某一类知识的基本兴趣。更让我困惑的是,一些作业就是布置给家长的:要求家长给学生出题,帮学生完成手工作业等,比如做模型、缝衣服等等。有些任务学生根本不可能独立完成。家长只好代劳,很多学校最后把类似成果还作为教改成果四处展览。这等于给了学生弄虚作假的“虚假光荣”,背离了教育的目的。如今,老师建立了各种“家长群”,时不时就会空降任务,家长则随时待命。许多学校布置给老师的工作,被“众包”给了家长。家长为了孩子,即使心里不情愿,也个个都表现得奋勇争先。这些主动给自己加戏的家长被网友称为“家长群里的戏精”。在表面的热烈之下,背地里积累了家长很多怨气,造成与学校之间的矛盾,引发了各种问题。学生培养,的确是学校与家庭共同的责任,但是,学校是专业的教育机构,必须明确学校与教师的责任边界,在我国目前优质教育资源总体短缺的情况下,教师与家长之间很难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对等关系,总体看,教师处在强势一方。我们必须看到,当下家长陪做作业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主要原因就在于学校默许放任教师把自己的分内工作转嫁于家长。诚然,家长陪孩子做作业,确实在很多方面,对双方都有帮助。现在很多家长知识水平也很高,一起参与孩子的学习,既能增进亲子感情,也有助于孩子获得更多学校教育之外的成长。但是,学校也应该考虑家长的实际情况,不排除很多父母,确实很忙,很累,有更重要的工作要完成,会把孩子的作业视为负担。另外,从教育的理念来说,家庭作业应该尽可能考虑孩子的自我探索能力,应该考虑到他们的能力和局限,不要追求“高标”,而是应该照顾到每个孩子的情况。要求太高,必然会有家长出手,这也会造成一种不公平。根据孩子年龄阶段的自我发展和探索能力来布置作业,也是教育公平的应有之义。“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家长对陪读的吐槽一定程度上也是对“有质量的”学校教育的期待,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也应该正视家长的苦衷,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督促学校善尽责任,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Jump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