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Topic: 李礼辉:阻碍区块链技术大规模应用的是技术而非监管 (Read 214 times)

member
Activity: 112
Merit: 10
这个技术很简单,越复杂的技术越难有大规模的应用
member
Activity: 112
Merit: 10
只要开放,好的应用立马出来,不要管制
member
Activity: 112
Merit: 10
敢给一个自由市场试试吗 ? 
member
Activity: 112
Merit: 10
潘多拉已经打开,就慢慢等待吧,很快就会有 表现
jr. member
Activity: 68
Merit: 1
都是监管惹的祸吧
member
Activity: 112
Merit: 10
现在已经八字有一撇了,毕竟赚钱,下一步就是应用
full member
Activity: 166
Merit: 100
这不是监管, 这是直接关了啊
full member
Activity: 126
Merit: 100
监管是要求正规化,而不是禁止
full member
Activity: 126
Merit: 100
说错了,当然是监管。因为区块链就是要去监管
sr. member
Activity: 266
Merit: 250
11月3日至4日,“2017杭州湾论坛——新时代、新金融、新经济”在杭州举行,4日上午,中国银行前行长、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工作组组长李黎辉针对区块链的突破和发展前景进行演讲。


他认为,区块链发展的第三阶段将出现许多大规模的区块链技术的应用,阻碍区块链大规模应用的主要因素是技术障碍,技术限制比监管限制更加严重。当务之急是改善区块链的可扩展性,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系统称为区块链,比如医院的算法中心化数据库,在这里提出一个理念,中心库这样一种技术结构将如纳入大规模的区块链的应用。在区块链金融的应用场景方面,应该特别关注从单一到总合,从优化到重构,在突破复杂性的基础上,努力突破高频次金融的瓶颈。比如说外汇交易,股票交易,每秒的交易频次达到万亿上,这一点现有的区块链还没有突破。


任务_看图王.png


针对代币或者虚拟货币发展变化的新态势,李礼辉认为有四个方面需要引起人们的关注:


一是代币正在以惊人的速度不断扩张,可能对法定货币世袭领域攻城掠地;

第二个趋势,区块链社区首次公开发行代币融资,就是所谓的ICO爆发,可能会影响金融稳定;

三是共有区块链社区通过的民主决策机制和市场套机制,既有可能导致代币的分裂,也有可能促进代币的升级;

第四个重大的变化,我们要关注的是,发达国家对虚拟货币的监管态度发生转变,可能影响虚拟货币的发展态势。


附演讲原文(由主办方《财经》提供):


在前几天刚刚闭幕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着力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在这里的话,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作为四位一体的产业体系的要素,第一次被明确的提出。所以,今天我就围绕科技新、现代金融这么两个主题,说一个比较专业的课题,区块链新态势、新挑战。


在今年9月举行的第三届区块链全球峰会上,提出区块链发展的第三阶段将出现许多大规模的区块链技术的应用,阻碍区块链大规模应用的主要因素是技术障碍,技术限制比监管限制更加严重。当务之急是改善区块链的可扩展性,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系统称为区块链,比如医院的算法中心化数据库,在这里提出一个理念,中心库这样一种技术结构将如纳入大规模的区块链的应用。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其实这几年区块链的底层技术的应用,和区块链在金融场景的应用取得很大的进展,也出现了一些瞩目的动态。


我今天演讲分两个课题,第一个区块链金融的新突破。大家都知道区块链底层的核心技术有三个,一个是共识算法,二是一个加密算法,第三是智能合约。区块链技术的规模化的应用有待于底层核心技术的突破,这些底层核心技术的研发有了新的进展,已经有一些应用系统可以适应中低频次金融交易场景的需求。


我介绍几个案例,LINUX基金会联合IBM开发的HyperlndgerFabric,这个分布式帐本平台方案,2017年升级为1.0版本,最近有可能发布1.1版本。采用背书共识分离的多链条多通道新架构,将交易的合约执行,区块验证与写入帐本操作分离,提高业务适应性和配置功能,实现这种数据私有化以后,交易信息仅有参与方可以看到,交易读写及存储持久化、不可篡改、可追诉、可审计。它优化数据存储方式、支持内存类型的文件类型,支持基于文件系统的区块链帐本,支持可插拔的状态数据库。交易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系统协同程度,常态可达每秒300笔以上,最佳可超过每秒1000笔,已经成功应用于资产托管等中低频次金融场景。


而且可以缩短业务环节,而且它能够整合投资合规的较验,确保每一笔都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完成,审计方和监管方能够快速的获取信息,及时监督和管控。


另外一个案例是微众银行、万向区块链、矩阵元联合研发“区块链开源技术平台”BCOS。选择企业级应用的技术路线,创建面向分布式商业的区块链基础设施。多链和跨链多个独立的链并行工作,平行扩容,实现高效可靠的跨链条交互,解决数据一致性、安全性、防欺诈等需求。隐私保护,身份匿名但监管方可跟踪用户,数据保护采用智能合约加密法,零知识证明,细粒度权限控制,用于证明加密数据正确性,分级控制对于加密数据的访问。优化联盟链共识机制,共识完成即可确认数据的一致性,可配置为1秒到几秒出块。可信信息管理,允许智能合约接纳资产价格、货币汇率、股票指数等市场信息,让智能合约能够采用实时的市场数据,自动执行交易。


在一般的最初的智能合约的结构里,它的价格是固定的,在定智能合约的时候价格多少就是多少。在新的可信信息管理的一个功能下,它可以采集在交易完成的那一刻,执行的那一刻,市场的实时信息,比如说外汇的价格,比如说黄金的价格。


节点准入管理,控股节点数量,业务无关方或者个人不能作为节点来上链。


微众银行基于这么一个系统建立的联合贷款的备付金管理及对帐平台,实现合作银行所有交易信息的完整记录,同步更新和安全保护,交易过程的清算过程实时同步,大幅度提高资金结算清算率,降低交易成本。


而且他们在这个系统里设置一个通道,支持监管机构作为观察的节点加入这么一个系统,实现穿透式的监管,这个系统上线到现在已经一年,保持了零故障运行。


还有一个案例,是万向基于BCOS的汽车行业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在生产商、销售商、金融机构、投资人等交易主体之间,实时传递数据加密的交易信息,提高供应链内企业之间的资源配置效率。利用区块链技术的数据不该篡改性和可追诉性杜绝供应链融资常见的虚假贸易的现象。


第三个案例是腾讯,腾讯正在研发的可信区块链,致力于打造数字经济时代的信任基石。一是高效自适应共识算法,发生节点故障或者欺诈时,系统能够自动起用拜占廷容错算法,保持联盟链绝大部分时间内向对高效的兵法处理,同时精准处理节点错误,当所有节点数据一致时,就自动切回高效算法,从而实现每秒万级的处理能力。


二是交易快速确认,高效自适应共识算法能够保证共识完成即交易确认,并且对交易确认过程中的签名算法,帐本存储方式等环节进行优化。


三是兼容多格式的存储,四是接纳多方式的高速接入,五是可靠、可选择的合乎密钥的选择机制。


六是可靠一致的记录存储,七是用户隐私和交易保密。


在这里,用户的信息和区块链的地址是隔离的,从各个节点的记录存储中,无法获取关联用户的信息,信息的存储设置全线控制,访问论证,加密存储等多层的保护,保密层次更高的用户还可以交易不相关机制,统一用户的每一次都影射到区块链上不同的地址上,从而保证交易帐本无法获取一个用户多笔交易的关联性。


还有一个案例蚂蚁区块链,致力于从优化到重构,为了实现金融金融级运维可靠性,采用高性能并行共识、区块多重校验、共识状态自动恢复、区块数据互备恢复、缝值业务缓冲、数据存储自动均衡、节点服务自动路由技术。为了保护隐私和信息安全,采用全局业务帐本区隔及最小授权方案,采用全链路端到端加密传输技术对所有参与者进行个人实名身份合适。


平安集团基于区块链服务平台BaaS的平安金融壹账通,创新区块链架构和加密技术,支持高频次交易,提供跨平台金融服务,同业资产交易服务可提高撮合效率和资产流动性,降低交易风险,信用护照服务创建个人征信护照,保障安全真实。中小企业贷款服务实现企业与银行术语共享,提高融资效率和风险控制水平。


这样一些案例表示区块链的智能合约的技术,在参与方多、复杂性高的金融场景中,具有突出的自有优势,它可以制定规则、协同治理、规避校验、避免重复、精简流程、共享信息、提高效率,节约成本。可以说目前的区块链技术应以中低频次,高复杂性的场景是可以扬长避短的。我们过去的区块链只应用于低频次,交易不太复杂的架构,现在我们已经在中低频次,高复杂性的金融场景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


在区块链的制度建设方面,现在各个国家都面临共同的短板,尚未形成公认的技术标准和专业化的审核和验证体系。


区块链金融这几年的研发实践告诉我们,根本性的技术创新既注重技术实现的可行性,也要瞄准更高的目标,这个目标应该是从替代到不可替代。在区块链金融的应用场景方面,应该特别关注从单一到总合,从优化到重构,在突破复杂性的基础上,努力突破高频次金融的瓶颈。比如说外汇交易,股票交易,每秒的交易频次达到万亿上,这一点现有的区块链还没有突破。


在区块链技术上应该做到底层技术与应用技术并重,在满足规模化需求的同时,达到先进的可靠性标准。国家也应该加大投入,一方面动员国有金融机构和科研机构,一方面更多的扶持民营企业和创客、创投,加快区块链底层核心技术和区块链金融应用的良法,争取形成具有我国自由产权的技术成果,同时还应该加快区块链标准技术的工作,建立专业化的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审核和验证体系。


这是我说的第一个内容。


第二个内容,虚拟货币的新动态。


我们必须明确区分法定数字货币与代币,或者是合乎虚拟货币。


我个人的认识是,数字货币是采用数字化的货币形式,具有法定地位,具有国家主权背书,具有发行责任主体的数字货币构成法定数字货币。


而且数字货币概念应该专署与法定货币。


我们看到,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微信支付、支付宝等电子支付方式,迅速渗透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正在占领越来越多的国内的支付市场,并大步走向国际市场。在我国现金、银行卡的交易笔数相应缩减了。


数字货币能否替代传统的货币形式,取代银行卡成为主要的货币形式和主要的支付工具?我认为将取决于四个关键的因素:


一是效率。能不能实现更快捷的点对点的交易。二是可靠性,系统安全可靠、保存完整、不可更改、可追踪的交易信息。三是成本,节约交易成本和流通成本。四是法律,数字货币的法律地位得到确认。


我们再来说说代币,或者是虚拟货币。以比特币以太币为代表的代币,无国别、无主权背书、无合格的发行责任主体,没有国家的信用支撑,因而并非法定货币,也谈不上是数字货币。


但这一类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代币,在参与者认可的虚拟社区范围内已经可以作为支付工具的记帐单位,可以通过交易平台与法定流通货币进行交易,形成交易价格,因而也有了金融工具的属性,可以定义为虚拟货币”。


代币或者说虚拟货币的交易,具有可匿名、跨过街、无限制的特点,可能成为资金违法流动的工具,投机交易的工具。


我们看到在暗网市场中,比特币用于毒品的交易中,这就是看中了代币的交易的隐蔽性。


我觉得应该引起人们高度关注的是,代币或者虚拟货币发展变化的新态势。我提了四个方面:


一是代币正在以惊人的速度不断扩张,可能对法定货币世袭领域攻城掠地。代币目前的总市值仅仅是法定货币的九牛一毛,对法定货币的构不成威胁,但是代币很难管控和更难杜绝。2017年比特币的交易量不断扩大,7月份交易量20亿美元左右,比特币价格振荡上行,8月12日首次突破了4000美元的大关,比年初上涨了3倍,前几天突破了7000美元的大关。代币与法定流动货币交易的数量,取决于法定货币的国际地位有关国家的监管政策。作为世界货币的美元的占比低于日元的交易,主要的原因是日本给予比特币合法的工具。


第二个趋势,区块链社区首次公开发行代币融资,就是所谓的ICO爆发,可能会影响金融稳定。


ICO是一种在共有区块链社区发行代币进行众筹融资的行为,据不完全统计,全球ICO融资规模2014年只有0.26亿美元,2015年下降到0.14亿美元,2016年突破2亿美元,今年的上半年冲到12.26亿美元。其中我们国内的ICO的规模折合人民币超过26亿元,占全球比重的31.5%。而且国内的ICO项目都没有经过金融监管的审批,绝大多数的ICO项目可能涉嫌非法的金融活动。


三是共有区块链社区通过的民主决策机制和市场套机制,既有可能导致代币的分裂,也有可能促进代币的升级。比如说比特币社区一直面临两大困扰,比特币实行由绝大多数参与的机制,不同的分歧可能导致比特币的分裂。二是低效率问题,比特币系统每秒交易的频次不到10笔,目前单笔交易的成本高达4美元。为此提出一个方案可满足绝大多数参与者的要求,到7月21号这个方案获得了93.8%的支持率,同时比特币社区正在开发一个称之为闪电支付的系统和隔离见证的升级软件,目的是要提高效率,缩短支付时间,降低交易成本。


未来比特币社区能否成功的避免新的应分杈,能否提高效率还是有待观察的。


第四个重大的变化,我们要关注的是,发达国家对虚拟货币的监管态度发生转变,可能影响虚拟货币的发展态势。


对于虚拟货币的监管发达国家态度不一,多数国家的态度相对谨慎,一般把代币定义为虚拟货币或者是虚拟资产,保持高度的警惕。


值得关注的是,美国的监管态度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2016年以前美国主要的监管机构是他的金融犯罪执法网络,对虚拟货币进行监管,监管的主要目的是防止虚拟货币和代币被认为非法的领域。今年开始有很大部分,美国的政府部门更多接入虚拟货币的监管,华盛顿通过虚拟货币交易所必须申请牌照,7月份下旬首次向数字代币衍生品交易发放许可,设在纽约的交易所获准交易。今年的7月25号,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宣布,ICO必须纳入监管,代币属于证券,未经监管审批的ICO属于非法的。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这两天宣布将在年底前推出比特币期货交易,更加值得关注的是,美国的全国统一做法委员会提出,虚拟货币业务统一监管法的草案,草案把代币定义为虚拟货币,界定虚拟货币不是法定货币,草案阐明了两个重要的观点,一个观点,虚拟货币和区块链有助于实现快速、低成本的跨境,或者是远程交易,均衡的监管体系可以为其发展,鉴定基础。这个草案对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帐本、可信数据创造信任,快速可靠等等重要价值予以肯定,同时指出区块链匿名性会带来洗钱等的风险,因此很有必要实行审慎监管,草案对虚拟货币的牌照合法、合规政策做了具体的规定,我觉得这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新加坡他们很特别,他采取的内紧外松的政策,允许在新加坡的所谓的监管机制下,对非本国居民发行代币,但是不允许新加坡的公民去买卖、炒作代币和虚拟货币。他基于代币有限制的合规性。


在所有的发达国家里,日本是最积极的,他一方面强调对虚拟货币的预防犯罪的监管,一方面进一步采取欢迎虚拟货币的行动。今年3月份,日本内阁承认比特币合法的形式,取消从交易所购买比特币交易的税。今年4月,日本对犯罪收益转移预防法案进行修订,要求比特币交易所对账户持有人强化审查,必须核实开户人的身份,了解资金来源的合法性,并向监管机构报告可疑交易。


比较特别的是在中国关停代币交易平台,全球多个国家加强对虚拟货币的审查并停止ICO之后,日本的金融服务局与9月29号公布,就有11家虚拟交易货币平台获得注册,而且还有十几家的虚拟货币的平台,在截至日期递交了申请的材料。


我刚才介绍的这些虚拟货币的动态变化告诉我们,新技术的金融应用就如汹涌淜湃的洪水,急急忙忙的路径,如果未能导入合乎合适的河流和渠道就会造成灾害,必须采取适当的监管行动。


9月中旬,中国的三大代币交易平台,货币网,于9月30号停止比特币、代币的交易业务。我们也看到最近有一家交易行他们在境外开展了类似的一些交易。在中国采取监管行动25天以后,韩国于9月29号宣布,国内禁止所有形式的ICO。


我们中国的合乎法律禁止非法证券发行、非法集资、非法金融交易等非法金融活动,目的是维护金融市场稳定,保护投资者的利益,防止系统性的金融风险。这是非常必要的,我也十分赞同,银行等部门所采用的监管行动。


与此同时,我们应该正确的区分ICO与区块链,涉嫌非法机制的ICO披上了区块链的外衣,做一些非法的活动,这个是要理应禁止,区块链采用共识算法、加密算法和智能合约等全新的底层技术,科技应用连接器,打造数据经济时代的信任基石,已经成功的应用于金融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数字金融监管已经成为紧迫的课题,立足于防止发生系统金融风险,立足于数字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抓紧研究常态化的数字金融审慎监管制度。我有三个建议:


一是管住非法集资、管住非法金融交易包括基于移动互联平台、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非法集资和非法金融交易。


二是加强国际监管协调,形成监管共识,采取国际监管一致行动,研发可行的技术方案,禁止虚拟货币匿名交易,防止资金在链上地下的跨国违法流动。加快法定数字货币研发。


三是加快法定数字的研发,加快数字金融制度建设,抓紧研究制定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制度,研究制定虚拟货币的监管制度,导引数字金融健康发展的正确方向。制度建设工作应先易后难,先出台监管法规,再出台法律。
Jump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