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Topic: 【记者调查】监管升级比特币交易由明转暗 虚拟货币投资陷阱多 (Read 125 times)

sr. member
Activity: 265
Merit: 250
今年9月以来,我国对虚拟货币的监管不断升级,先是央行等七部委紧急叫停代币发行融资,紧接着,国内多家网上虚拟货币交易平台纷纷宣布终止服务。10月底,国内规模最大的两家比特币交易平台也彻底停止交易。国家为何密集出台针对虚拟货币的监管措施,虚拟货币到底怎么了?
  野蛮生长 比特币价格一年暴涨十倍
随着监管的推进,比特币这种全球最受欢迎的虚拟货币,可以说一直处于风口浪尖,两个月以来,比特币价格先是经历了断崖式下跌,随后又在国际市场的拉动下立刻反弹,今天一枚比特币的价格已经是6817美元,折合人民币(6.6398, 0.0021, 0.03%)45264元。几天前价格一度逼近7900美元,再创历史新高。短短一年时间内,比特币价格飙升了将近10倍。

  由明转暗 比特币地下交易激增
 监管的靴子已经落地,交易平台被纷纷关停,那么比特币的这把虚火真的退烧了吗?调查中我们的记者发现,很多炒币者依然在玩这种高风险的交易游戏。他们中不少人已经找到了新的交易渠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来看记者调查。

  近日,不少观众向记者反映,他们的微信群,被这种广告疯狂刷屏了,广告的关键词就是这两个字“收币”。知情人声称,在比特币交易平台被取缔后,这种收币信息就开始像病毒一样在社交网络里大肆传播,这个广告介绍的就是比特币的地下交易。那么这个所谓的地下交易究竟是怎么回事?记者立即拨通了广告里收币人留下的电话。
记者:你是收币的吗?

  收币人:对对对你好你好。

  记者:您收的币都有哪些?

  收币人:大币也能收,山寨币也能收。

  记者:您这边是怎么收?现在国家把交易平台都关了呀?

  收币人:您给我(比特币)之后,然后就给您人民币。

  按照知情人的说法,在交易平台关闭后,这种地下交易的信息就多了起来。这种隐蔽的交易究竟是怎样进行的?记者联系上了一位比特币资深玩家,他告诉记者,这种个人对个人的地下交易又叫场外交易,并没有什么操作难度,用两部手机就能完成。
 比特币玩家 王瑞锡:首先你要下载一个比特币钱包,比特币钱包通俗讲就是存储比特币的一个程序。你下载这个程序以后会获取一个比特币地址,我通过我的钱包输入相应的比特币金额,然后转给你。

  用这种比特币钱包把比特币卖给别人,就像对着一个地址发邮件一样简单。为了把更多买卖的人聚集到一起,专门催生了一批信息中介网站,他们使用最多的是这个国外网站,能在这里找到素未谋面的人进行买卖,随后他答应记者进行一次演示。
央视记者 张艺瑾:看到这里有卖比特币的信息,并且支持用支付宝、银行卡和微信进行转账,按他的要求,我把人民币打到他的微信,现在我买来的比特币已经到了自己的比特币钱包里。

  随着了解的深入,记者发现提供场外交易服务的网站,不仅国外有,国内也有不少。登录之后“无需认证”等信息映入眼帘,有的甚至不需要注册。这种信息网站促成的比特币交易,通常很难察觉,也给非法交易留下了可乘之机。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 杨涛:比特币场外市场,可能作为一个价值转移的中间环节,类似地下钱庄的功能。

  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最新报告显示,国内对比特币交易的业务清理后,场外交易量应声大增。从两个国际网站数据来看,人民币兑比特币的交易份额从早前的5%左右激增到了20%左右。

  虚拟货币非法定货币 无价值基础

  随着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的野蛮生长,各国都加强了对它的监管。那么虚拟货币究竟有着怎样的风险?为什么需要对它的流通严加把控呢?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 李东荣:所谓的虚拟货币,它不是货币它不具备货币的法偿性,强制性等货币属性,因此按照现行的法规,它不能作为价值尺度和支付手段,所以在我们国家它不能够也不应该被流通使用。

  互联网金融协会指出,比特币等所谓的虚拟货币缺乏明确的价值基础,但在市场浓厚的投机氛围之下,价格一再暴涨,而疯长的价格又吸引了更多人盲目投身其中,随时有泡沫破裂的风险。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 杨东:这种币的交易目前也存在没有合法的身份和地位,包括前段时间的ICO(代币发行融资)通过发行代币来获得融币,实质上也是融资行为也是没有获得合法的地位。

  专家:警惕披着虚拟货币外衣的犯罪


  专家指出,如今正在快速增多的比特币场外交易应当引起注意,这种地下交易往往是匿名的、隐蔽的,在这里,有的不法分子甚至利用虚拟货币,从事贩毒、走私、洗钱等违法活动。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 李东荣:已经有很确切的证据证明比特币被这种非法活动所利用,所以各国都重视对比特币的研究和管理上的改进,在我们国家人民币是唯一的法定货币。

  眼下,地下交易市场中的虚拟货币可谓鱼龙混杂,不仅有比特币、莱特币、以太币这样相对主流的虚拟货币,还有很多披着虚拟货币外衣,却根本没有技术支撑的传销诈骗横行其中。

  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秘书长 吴震:我们监测到的传销币大概有421种,但是有些是部署在境外,但是它的主要的用户还是在境内。

  虚拟货币投资陷阱 资金打水漂
在地下交易的几百种虚拟货币里,谁有潜力成为下一个一飞冲天的比特币,谁又是明目张胆的传销诈骗,普通投资者很难辨别。日前我们的记者就遇到了这样一个案例,一个刚刚发行没几天的虚拟货币突然间消失了。

  记者接到观众的投诉,说他们投资的虚拟货币网站突然间消失了,被举报的这家网站名叫莱特中国,资料显示,这家网站发行了一种新的虚拟币,消失前正在进行集资。在工信部的网站备案系统中,记者看到,这家公司真正的名字并不叫莱特中国,而是叫瑞通光泰。按照资料显示的信息,记者找到了公司的注册地址。


  央视记者 张艺瑾:按照工商资料上显示的通讯地址,这栋写字楼的7F办公室,应该就是莱特中国的所在办公地,然而在现场我们却发现,这间办公室的实际所有者,却是另外一家公司。

  隔壁的办公人员告诉记者,这里的公司中,并没有一家叫莱特中国或者瑞通光泰。随后,记者找到了写字楼的前台接待人员。

  记者:瑞通光泰?

  前台:没有这个公司,写字楼里没有。

  记者:以前也没有?

  前台:以前也没有,因为这儿的公司对我来说背的太熟了。没有。

  注册地址根本找不到这家公司,正当记者准备离开的时候,在写字楼的门口,碰到了几个也是来找这家公司的人,他们告诉记者,他们投资了这家公司的虚拟币众筹业务,但是最近一段时间,电话总是打不通,即便是打通了也告诉他们,是打错了。当着记者的面,这些投资者再次拨打了电话。
投资者 张先生:你好,是瑞通光泰吗?

  电话:不是,咋回事儿?

  张先生:莱特中国?

  电话:不知道。

  张先生:微商币是我们公司做的吧?

  电话:不是不是。
 这是这家公司的宣传广告,他们宣称未来微信之间的交易,包括微商都会使用他们发行的这种网络货币进行结算,如此光明的市场前景,巨大的投资回报,让不少投资者动了心,放松了警惕。

  投资者 张先生:因为现在微商比较火,所以当时说用在微商以后的交易,许诺半个月以后翻倍。

  就在这些投资者还沉浸在发财致富的幻想中,现实的情况却让他们清醒起来。就在两个多月前,这家公司先是网站突然无法显示,随后,QQ上的客服人员将全部投资者拉进了黑名单,眼下,他们投资的资金也是不翼而飞。


  投资者 张先生:我被骗了18000。

  记者:直接转到他银行卡里了?

  张先生:对直接转到他储蓄所。

  虚拟货币不是“币” 地下交易风险高

  在这里给大家提个醒儿,以比特币为代表的虚拟货币虽然名字带个“币”字,但它不是流通货币,目前还没有任何国家把它当作法定货币。场外交易更是难以把关监管,风险更高,除了虚拟货币本身存在的价值泡沫破裂风险外,还要警惕披着虚拟货币外衣的传销诈骗等陷阱。面对眼下的虚拟货币投资热,您需要多一分冷思考。(央视记者 张艺瑾)

AD:【比特币场外交易(OTC)就去比特币世界】
Jump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