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Topic: 新华社旗下官媒评虚拟货币:改变了货币发行根本规则 挑战央行权威! (Read 120 times)

member
Activity: 126
Merit: 10
本文来自新华社旗下经济参考报,作者吴黎华,原题为《虚拟货币不能成为法外之地》。

2017年以来,监管部门现场调查比特币交易平台的消息不断见诸报端。2月8日,央行对9家在京的比特币交易平台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并划下“四不准”的行业监管红线,即不得违规从事融资融币等金融业务,不得参与洗钱活动,不得违反国家有关反洗钱、外汇管理和支付结算等金融法律法规,不得违反国家税收和工商广告管理等法律规定。与此同时,各大交易平台也召开行业大会,商讨行业自律,发布风险管理公告。

数据显示,2016年,相对于其他类别资产,比特币全年涨幅高达160%以上,远远超出了同期股票市场、大宗商品等大类资产创造的收益。2017年1月份以来,比特币价格继续大幅上涨,1月5日刷新历史最高价,达到每个币1249美元;但1月6日比特币价格“闪崩”,一路暴跌超30%,其价格波动风险愈发凸显。与此同时,此前主要比特币交易平台均实施T+0交易、7x24小时开盘、无涨跌幅限制,现货杠杆交易模式较为盛行,这些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整个比特币交易的风险。

众所周知,比特币并非货币当局发行,不具有法偿性与强制性等货币属性,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货币。比特币背后既没有主权国家信用背书,也没有相对应的实体资产作为支撑。自2009年诞生以来,比特币一直受到质疑,在中国也只是一个小众市场。但在2016年,中国的比特币市场骤然火热起来,三家主要交易平台的交易量甚至排在了全球的前三位,交易量远超全球其他地区,整个市场出现了失控的倾向。

比特币2016年在中国的火热,并非是基于央行推进货币虚拟化的预期,而是在投机者不断加入与价格不断上涨之间形成的正向循环,与贵金属、艺术品和邮币卡之类的地方交易所并无二致。在这一交易结构和市场中,绝大多数的参与者只是认可比特币交易价值,而没有意识到其本质是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杠杆工具(融资融币)的普遍运用,则进一步助推了这种投机风潮,也加剧了市场崩溃的风险。此外,从整个财富市场的大环境看,2016年中国“资产荒”比较严重,在缺乏具有吸引力的大类资产的情况下,一些投资者把目光转向了比特币。

这种交易结构和投资者构成无疑是非常脆弱的,整个市场的价格波动风险也很大。与此同时,由于缺乏第三方托管,交易平台本身也存在较大的道德风险,一旦出现类似P2P平台跑路的情况,还有可能在一定范围内引发风险。从技术和监管方面来看,尽管目前国内比特币平台不太可能发生大规模的洗钱行为,但比特币本身存在非法传销、洗钱、换汇活动的可能性,可能对中国现有的外汇管理和支付结算体系形成冲击。

应当充分地认识到,货币的虚拟化同虚拟货币之间存在本质的区别。货币虚拟化实际上是法定货币的数字化,比如微信支付、支付宝等支付形式,所采取的本体还是人民币,而非虚拟货币——比特币。前者只是改变支付方式,而后者则是改变了货币发行的根本规则,挑战了央行的权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比特币的非理性繁荣和市场的高度投机倾向,已经成为一个潜在的风险点。任何金融创新,包括虚拟货币在内,都应当严守风险底线,比特币当然也不能成为法外之地。
Jump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