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Topic: 洪灏:“我也会恐慌,因此坚持阅读” (Read 109 times)

member
Activity: 70
Merit: 10
了解《见闻阅读》有多么“挑书”,看看制作人对这一位深夜书房主人的专访。《见闻阅读》由华尔街见闻出品(了解阅读委员会)。每周五、六、日晚10点10分发布。这背后是20多位常驻主讲人、中外50多家出版机构,每年120+读物,我们一起“坚持阅读”。(1)“这是怎么挑出来的书啊?”当我把当月阅读清单发给洪灏的时候,说实话真有点被这句反应吓住了。“我选书比较挑剔”,后来他说起自己对读物有严格的3条标准。1,与众不同——“不希望花几天时间阅读一个市场共识,大家知道的观点”,2,文笔有趣——“不管是中文还是英文,写作者文学素养高”,3,有细致的旁征博引——“要证明市场的行为和观点,需要大量的历史背景,参考数据”。这,听上去怎么跟他自己的策略报告风格神相似。交银国际董事总经理、首席策略分析师洪灏在华尔街见闻全球投资峰会上的演讲主题叫“要命的不漂亮,漂亮的不要命”——市场变得越来越具有挑战性,漂亮的大盘股涨起来不要命,而要命的小盘股却充满了风险。每次演讲台、荧幕前,洪灏确实令人印象深刻——打着鲜红色的领带,发型看上去有点“胡乱”,声音低沉、不苟言笑,没有一个字拖泥带水。但全程多是金句、干货。神评论、故事、引用,基本是洪灏研究报告、演讲的一贯风格。比如,今年6月在《从前,有一分钱》里,他先是讲述了一个童话里的国度如何从易货贸易,到货币制度建立的故事;2年前,他在《伟大的中国泡沫 800多年历史的领悟》中,引用了塞缪尔·约翰逊的“无论再怎么炒作,二加二仍然等于四。”文章里他说,市场中没有魔豆。然而这篇文章发表的当天,2015年6月16日,股灾。整整1年后,他摘了《尤利西斯》一句话用在“伟大的中国泡沫”破灭一周年记开头——“历史是一场梦魇,我企图从其中清醒过来”,洪灏形容“中国市场像一处古老的废墟,静静地栖息在世界的边缘……”(2)如果必须只用一个词形容这个明星策略师,绝大多数圈里人会说“神预测”。再进一步说,这里的“神预测”有3个更重要的条件——1,趋势预判逻辑扎实。2,很多跟市场主流观点不一样。3,2007年之后最重要的市场拐点,他都在发声,而且时间恰如其分。2009年洪灏回国后的第一篇报告预测中国货币紧缩,上证将跌。发表后的第二天,央行在金融危机后首次上调准备金率,并于春节期间加息。A股跌10%。2010 年5月6日美股闪崩前6天,他发表报告《Far from the madding crowd measuring》——要远离这场尘嚣。2011年4月28日,白银到50美元后泡沫破灭。2天前,他在《Curb Your Enthusiasm》(《抑制热情》)中说白银比率暴跌显示市场癫狂,白银泡沫。2013年“钱荒”前,6月10日洪灏在《动荡的预示》中预测上证指数跌20%到1800。15天以后,上证跌到1849。转天,他又在市场中发声《交易性反弹如箭在弦》翻多。当年初,市场主流都在唱空楼市的时候,他说,“贷款买房是普通人翻身最佳途径之一”;去年底,市场上诸多讨论认为中国已进入新的经济周期,他说“中国短周期的回暖已逐步见顶,而长期的经济处于下行趋势”……人们难免好奇这个总是断“市”如神的策略师是如何做到的。演讲过后,我们坐下来见面,期间刚一开口说这些,他马上打断,“哪里总对了,2014年6-8月那波就没有啊”。“所以那会儿你怎么办,焦虑吗?”“很难受,可能是最难受的一段时间”,一筹莫展的点并不完全是上证大涨,自己的方向错了,而是“觉得那会的市场逻辑跟自己的分析逻辑不一样”。台前,他做的是斩钉截铁地“闭嘴了”。荧幕后,他觉得要重新梳理自己对市场认知的思考方式——这个思路逻辑的周期,可能是2009年他从美国摩根史坦利回国后一直持续到彼时的。经历纠结过后,他在9月4日从空翻多,发表报告的名字就叫《理智与情感:止损并修正交易策略》,彼时上证2300多点。“有时候看市场需要这样,抛弃理智”。洪灏用这篇报告坦诚面对,“对,我之前是错的”。(3)在真正认识洪灏之前,我先是抱了一堆主观臆测的“敌意”。洪灏生活过的城市很多,北京、上海、广州、纽约、悉尼、伦敦……也在全世界不同背景的大机构工作过,麦格理、摩根士丹利、花旗、中金……现在,作为交银国际的首席策略师,他在香港向国内外不同的投资机构、投资者“解释中国市场”。所以, “跟不同投资者交流需要不断变换思维角度,比如安全边界、理解中国市场的程度等等,总会有身份变换带来的焦虑感吧?”,我问。得到的回复是,这些跳跃都没给他带来困境。“造成最大情绪波动的还是市场”,在他看来,人人在市场里都会有恐慌感,“我也会”。不过,洪灏抵抗压力的处理方式听起来也颇平静。比如,在最难受的“钱荒”期也笔耕不辍发表策略报告,文章用英语迅速写完,再中文翻译过来,等到最合适的市场时机发;每天四五点钟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看新闻资讯,尽量用自己的市场经验,过滤碎片化的新闻资讯;模型、交易行为、市场情绪都在改变,不要太在乎之前的错估,“发生偏差,就整理思路纠正”……(4)与工作态度上的克制冷静不太一样,这个明星策略师的作息跟他发型一样,胡乱。有个工作伙伴说,每人朋友圈里总会有人夜里2点还不睡,也总会有凌晨5点就醒了。但只有洪灏,是2点还没睡,5点就醒了。工作忙起来有时候会2天2夜不睡觉,也可以所有碎片时间拿来快速休息。1年有25天年假,但洪灏从来没休过。有一次他飞去泰国,下飞机刚喝上一口椰汁,电话就打了进来,处理工作一直忙到飞回香港。但反倒是因为高频出差,让阅读成了洪灏生活中一件规律的事——飞机上3个小时,戴上降噪耳机,没有电话打扰,这个封闭空间完全属于自己。在飞来北京参加投资峰会的路上,洪灏听了《见闻阅读》中汪通讲读的《小岛经济学》。在他看来,阅读本身其实孤独又辛苦,跟作者处在不同时空,但需要做主动、高频的思想交流,又需要花费时间成本,这似乎一点不比搭建一个交易系统放松。但他说,对某一领域的知识需求边际效应递减,反倒驱使自己不断满足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人文、哲学,甚至动物、植物……洪灏说自己是个好奇心极大的人,遇到有趣的事,一定会追究个明白。比如,他喝葡萄酒会追问收获葡萄最重要的关键点如何判断,“这不就是斩仓的timing嘛”。还有,被问起“如果孤守荒岛一年,只能带一样东西会带什么?”,洪灏几乎脱口而出,《大英百科全书》。“这个时间,足够学习些海量、包罗万象,自己不知道的知识。”他最喜欢的书之一是蒋勋的《手帖——南朝岁月》,最喜欢的作者之一是Peter Hessler。前者是洞彻生活娓娓道来的小品,后者是最擅长抓住有趣细节的写手。“最关键的就是信息”,他解释书中给他带来最大的快感是,“有用的信息,别人不知道的信息。”所以,他的阅读清单很少会上“最畅销榜单”。“因为对其他作者的要求,难免会强加于自己。报告要有美感,但归根结底,风格也为内容服务”。(5)没人能描画一个准确无误的市场,策略分析师的工作预判潮流,又有些影响潮流,一年有多少市场拐点、周期,就需要多少策略思考。所以,即便在文字中试图传递幽默、轻盈,字里行间也能看到明显的谨慎和克制,根本轻松不下来。当市场上没有与众不同的思路,或者新的市场逻辑可以学习,洪灏都会有些焦虑,害怕进入瓶颈,没有进步的空间。坚持阅读、写作可能是这期间最有效的解决途径。“分享知识本是个社会行为,这个过程中,有由内对外,也有反馈,整个群体相互反馈,便搭建了新的更高的知识体系。”以下是洪灏向《见闻阅读》分享的部分读物。"Peter Hessler 和 James Herriot 是我最喜欢的两个作家,他们写的书都值得推荐 看上去都是所谓的闲书。比如<River town>和<All creatures great and small>.They make you believe there are still good in this world."历史上的蒙古王Genghis Khan创造了世界上最大的贸易网络,大幅降低商人税收,然而他的帝国走到最后,还需要的是商业、贸易以外的东西。“这两本都是绝对的经典”《见闻阅读》由华尔街见闻出品(了解阅读委员会)。每周五、六、日晚10点10分发布。这背后是20多位常驻主讲人、中外50多家出版机构,每年120+读物,我们一起“坚持阅读”。戳下图订阅“见闻阅读”,获得满满权益只要您有干货观点或文章,欢迎投稿入驻华尔街见闻名家专栏,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Jump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