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Topic: 父母的拐杖和账单 (Read 95 times)

newbie
Activity: 39
Merit: 0
December 03, 2017, 02:07:03 AM
#2
故事很精彩,很感人。
member
Activity: 84
Merit: 10
December 03, 2017, 01:57:31 AM
#1
        原标题:父母的拐杖和账单  人在军旅,总有一些日子让人猝不及防。今年,我年迈的父亲母亲,相继在湖南老家的绵绵春雨中安然离世。父母的离去,似乎让我的情感大厦坍塌了一角,同时又新生了一个鲜活的世界。  先说说父亲。父亲有一副铁打铜铸般的身板,挥锄翻地、扶犁耕田、上山打柴,一辈子风里雨里,从没有过什么病痛。父亲是沉默的,印象中与我几乎没有什么交流。唯一令我记忆深刻的是父亲对我的一顿训斥。那是我入伍到广西边防并历经战火洗礼后的第一次探家。我知道,那几年不时有战友牺牲的消息从南疆传回家乡,父母也日夜为我的安危牵挂,便向父亲流露出想退伍的念头。父亲脸一沉,就对我火了:“当兵哪有不打仗的?打仗哪有不死人的?死了也值!男人是血做的,你哪能动这个心思。”  岁月如刀,健硕的父亲终经不起岁月的刻蚀,挺拔的腰板渐渐弯了,矫健的腿脚也慢慢地不再那么灵便了。大约是10年前的一次探家,我特意挑选了一根铝合金拐杖,送给步履蹒跚的父亲。记得父亲接过拐杖的那一刻,脸上那沟壑纵横的皱纹像秋菊一样绽放开来,连说:“好嘞、好嘞。”但我偶尔回家陪父亲在乡间小道散步,看到父亲都不愿意拄拐。有几次,我嗔怪父亲说:“老爸,看您走路那颤巍巍的样子,拄个拐不好吗?”每当此时,父亲总是憨憨地一笑,枯瘦无力、青筋暴突的大手,顺从地拿起倚在墙角的拐杖。可令我不解的是,每次叮嘱一句,父亲才肯象征性地拄一下地,要不就将拐杖提在手里走,不伦不类的样子,弄得我不知如何是好。  送走父亲后,我跟一位比我年长的战友聊起此事,他问我:“你问过老人家,拐杖的握柄称手吗?拐杖的高低、轻重合适吗?老人家是不是想你搀着他走啊?”我这才恍然大悟。也许,年逾八旬的父亲,此刻压根儿就不想拄拐,而是想常年远在天边、偶尔才会陪伴的儿子当他的拐杖呢!  在对父母的情感深处,我更怜惜自幼体弱多病,深受重男轻女的外公嫌弃,八九岁时便成了童养媳的母亲,苦了一辈子,也被病痛折磨了一辈子。我心疼母亲,每年都会陆续地给母亲一点钱,反复告诉让娘吃好点、穿好点。每当此时,母亲总是很开心,一个劲地点头:“晓得、晓得,吃儿子的,娘心里舒坦。”为人之子,有能力孝敬父母,我也很欣慰。  这些年,父母一年一年地老去,我回家的欲望越来越强烈,但因为工作的原因,真正成行的次数屈指可数。一次,在村里公路边捐资修路的功德碑上,在密密麻麻的名单中我赫然发现了自己的名字,并且数目不菲。我责怪母亲:“我给您的是生活费,捐那么多干什么?”母亲面有愠色说:“你是部队的人,又是村里最大的官,娘还不是给你撑面子?做点善事,比吃点、穿点舒坦。”  前次回老家料理父亲的丧事后,本想多陪陪母亲。可几天后,母亲就像以往一样,不停地催促我回部队。归队那天,母亲照例送我。不同的是,以往母亲送我,总是站在村口,目送我渐行渐远。可这次,母亲却紧紧地握住我的手,把我送了很远,直到我上车时还迟迟不愿松开。没想到,这竟成与母亲的永诀。  整理母亲遗物时,我在母亲用了几十年的钱匣里,发现她生前记下的几张账单:有捐资修路的,有资助贫困学生的,还有接济村里孤寡老人的……我将这些账单焚烧在母亲的坟前。火光中,我仿佛看到母亲和父亲依然亲切而鲜活地站在我的面前,正用慈爱而温暖的目光注视着我在风雨中前行。     
Jump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