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Topic: 看了那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究竟是为啥? (Read 118 times)

member
Activity: 70
Merit: 10

        原标题:看了那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究竟是为啥?文| 周小宽无论文章写的是童年创伤、不能压抑的感受还是我们恐惧的,选择性遗忘的,逃避的真相,最后总是能看到一些读者焦急的留言;;看见了创伤有什么用?把创伤说出来了,可光用嘴说有用吗?这些真相我也知道啊,可是解决方法呢?作者你怎么不提供方法?我看到了这些后台的留言,我也深深地理解这些焦急。常年停留在内心冲突中的自我,常年因为潜意识问题而伤人自伤的自我。太渴望改变这一切,太希望有一种方法能够让我们照着做,就能去到;;成长、快乐、自由的彼岸。让一个千疮百孔活在泥泞中挣扎迷茫的人,一瞬间获得解脱,不再有痛苦纠结。但是,可能吗?可能有这样一种方法吗?为什么作为作者,明明看到了读者的留言,却不提供看上去简单易行直接的方法?那是因为:本来就没有任何一种文字描述的方法,没有任何一种理论,可以直接作用于你的灵魂,改变你的心灵和人格,塑造一个真正的新的你,疗愈你的创伤。方法,理论,作用的是我们的头脑和理智,那是绝对理性的部分。人格,心灵则隐藏在我们的潜意识中,那是完全感性的存在。用理智去解决感性,用道理去改变感受。这本来就是矛盾的,不可能的。没有这样的方法当一个读者问出,问题我看到了,具体方法是什么呢?而一个作者因此写出一、二、三、四、五的时候,读者其实是在想,用我的理性头脑按照一个权威人士的方法去做,目的是改变我的感受、感性、潜意识和心灵;而作者写出所谓方法迎合读者需求的时候,也是用他的理性思维在试图总结一种照着做就可以改变他人自我和心灵以及感受的方法。如果作者和读者都以为这件事是真的,那就是在集体自欺欺人。真相是,用理性去改变感受,用理智去控制感性,这是不可能的。一个人对于世界的感受,决定了他作为一个人活着的全部体验。这种体验,不来自于理智,不受理性控制,它来自于我们的心灵、人格和那个看不见摸不着的自我,那个强大深邃的潜意识。一个人的人格看得见摸得着吗?他原生家庭作用在他身上的一切,这种感受性的东西造成的这个人意识根本无法察觉的无意识模式。真的可以归纳整理然后用头脑和理性思维解决处理掉吗?无论是精神分析先驱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还是认知疗法的先驱贝克提到的关于认知的自动化思维,这些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人格的部分。它以我们常常毫无觉察的方式,作用于我们的人生。乃至人生中的每一件事,我们的每一种感受。如果读者问的是,你为什么不能在文后写出几种我可以改变我的人格、我的潜意识、我感知世界的模式的方法呢?那么我的答案,无论何时都是,不能。不是我不愿意。而是很遗憾,并没有这样的方法。心病唯有心药医鸡汤里面或许有这样的方法,它的主要作用,不是带来成长,而是缓解你的焦虑。让一篇文章显得看上去更有价值,也更易于转发和传播,实现更多商业目的。但是那些着重于提供方法的鸡汤的副作用是:当一些人看了这些文章,头脑中觉得自己理解了这些方法,在缓解了焦虑的同时,他也就继续地逃避了自己的真相和问题。他会误以为,既然我看到了方法,那么我的问题就已经解决了;我看到了方法,我的自我就成长了,我就不会再陷入那种泥泞了。有的鸡汤里面或许会写这样几点方法,比如,接纳自我、爱自己、原谅自己、活出自己,然后可能还会具体地给出几个建议。但是如果我们诚实地面对和思考,也许就会发现,真相其实是这样的:你看文章的一刻,也许缓解了你的焦虑;;让你以为还有一种方法可以迅速解决甚至是现在就解决困扰你已久的问题,只要你按照这个鸡汤的作者提供的方法去做。但实际上,即使一个人的大脑思维认同了他在鸡汤或者各种文字里看到的所有道理,也认同了所有这些公众号写的理论,他一样不能改变他的伤痕、感受、潜意识模式,一样无法从此成为一个新的人。心病唯有心药医。要想改变我们的感受世界的方式、无法察觉的自动化思维、重塑潜意识人格,无论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还是后来的认知疗法等等,核心都在于这个人的心灵。所有的工作,是围绕心灵来进行的。很多提供方法的鸡汤,不是在真的提供滋养心灵的方法、剖析真相。恰恰相反,这些提供方法的鸡汤,让读者更容易去防御那些他一直在压抑和忽视的感受和问题,让读者舒适地逃避他一直不想面对的问题。然后读了一百篇文章,看了无数的方法,问题还是在那里,潜意识模式还是丝毫没有改变,心灵的旧认知体系也依旧固化。因为,无论你读了多少道理和理论,只有感受真相和面对问题,才可能带来改变和成长。成长和改变的轨迹其实是这样的:他要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重新去面对自己压抑的感受,重新去处理这些感受,觉察自己的自动化思维(潜意识)。然后产生旧认知模式的松动,在觉察发生的同时自然地从内心改变自己过去的认知(信念),当过去潜意识深处的信念改变,那么这个人的人格也就得到了重塑。短短几行字。这不能叫做方法,只是一种文字的描述。改变认知,重塑信念心理学知识如果真的帮助到了你,也是因为你恰巧已经走在了这条路上,具备了自我想要改变的强烈意识和本能需求;心理咨询如果有机会帮助你,也是因为你的认知水平已经让你明白,成长不是几句话几本书的事情,然后你愿意探寻更多自我真相,愿意用心理咨询这样一种方式来协助你完成这个艰难的成长。你做好了准备,这些方法才能真的起到一定的作用。关键在于你,而不是方法。鸡汤到底有没有意义?方法到底有没有作用呢?我直接引用我在一篇文章里看到的话,很认同:这些励志的话语没有错,但请警惕,它们往往片面。鸡汤有时候会告诉我们一个具体的方法,一个简单的技巧,一个最后的结论,看上去很聪明;而认知,会赋予我们一整套全新的思维方式,一套完整的价值观,一个自循环的情绪体系。认知,往往由你个体的经历而来,也只适用于你,无人可帮,也无可取代。记住,鸡汤是解决,认知是解脱。想要掌握方法的人,也许可以掌握一些方法,这些方法或许很聪明,但是,只有彻底改变的认知,重塑后的自我信念,由此产生的一个全新的价值观,才能给你带来新的自我,新的人生,新的生活。怎么改变认知、重塑信念?一个自卑的人,真的自信,怎样才能不再因为自卑而对他人怀有敌意甚至攻击?一个有受害者情结的人,怎样才能相信这个世界虽然有恨但也有爱,并主动地选择去看到爱的那部分?一个控制欲极强的人,怎样才能放弃控制,不再掌控他人和结果,仍然能觉得安全?这些问题都没有方法可以去解决。唯有去感受,去经历,去拥抱被我们忽视的真相,去拥抱我们曾经压抑的自我。然后,让我们的视野变大,然后慢慢开始觉察,然后用另外一种眼光去看待我们熟悉的他人和世界,经过很多很多个体的经历,在实践中一点点改变、尝试,一点点体验证明。用新的体验,覆盖旧的体验,用积极的认知转化消极认知。慢慢地,你的改变就在无意识间发生了。如果关注方法,当我写下方法,而读者去记录方法时,这一个行为进行的同时,就会切断感性,让你的世界变得只有理性。而切断了感性,只有理性,恰恰就是阻断了我们的心灵之旅。心灵的事情,归于心灵去解决。它永远不可能用头脑解决。让感受流淌,看见感受,无论何时,这都是解决心灵问题的基本方法。有不少预约我的来访者,会问助手,我在咨询前需要做些什么吗?我要准备什么?助手会告诉他们,你什么也不需要做,放松就好,如果不能放松,就随它去吧。我记得,我曾经很多次在咨询中,遇到这样的情景,前四十分钟,来访者都在跟我描述,她这一周认真思考准备的一定要和我聊的,她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但是最后,当她经过了前面四十分钟的准备,终于打开了自己,敞开了感受,停止了理智化的阻抗。咨询最后的五分钟,与她而言,发生了巨大的意义。她可能会进入到,她一直自我隔离的潜意识层面,突然领悟到很多很多。关于成长,未完待续。写在最后我们为我们的旧认知,在潜意识深处,铸造了层层防御。这些防御体系如此坚固,非我们的意识所能控制,非理智所能扭转。这是一个人的最深处的人格,也决定了这个人的人生和世界。心理咨询、自我探寻、体验感受,这些恰恰都是慢慢揭开防御的过程。经由这个过程,我们才可能重塑自我。执着于一个看上去可以带来解决的方法,无法开启我们内心防御的大门。拥抱自己的感受,让压抑的那部分流淌,然后才有修通。阅读心理学文章最好的方式,不是用你的理性思维去寻找文章最后提出的方法。而是随着那些触及内心的文字,去放开自己去感受。悲伤也好,遗憾也好,愤怒也好,迷茫也好。方法和理论,有时会成为隔开你与你的真实自我的那堵墙。我们谈论很多理论和对错,唯独不谈论真正的自己。当你愿意面对自己,你才站在了自我成长的路上。
     
Jump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