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Topic: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学前教育关乎二孩政策落地,应加大投入 (Read 117 times)

member
Activity: 102
Merit: 13
12月2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分组审议了国务院关于国家财政教育资金分配和使用情况的报告,多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关注到学前教育问题,有的委员认为这关乎二孩政策落地问题,有的委员建议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政府要更多地“买单”,也有的委员指出,目前学前教育全由政府政府“买单”还不太可能实现,鼓励多种形式办学前教育。

  委员建议义务教育向下延伸至学前教育

  王陇德委员认为,财政资金应该向学前教育和素质教育倾斜。他说,中国有句俗话,叫“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上学前孩子的人格和行为已基本形成,孩子小的时候,家长和老师对他如何,他长大后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别人,所以学前教育是一块重要阵地。

  他认为,学前教育不应该放给市场,政府应该占领这块教育阵地,建议财政资金多往这块投入。

  蔡昉委员也认为,学前教育非常重要。他说,科学研究表明,越是早期的教育,如学前教育,社会回报率越高,目前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人群之间在教育上的差距,更主要地反映在学前教育上,这也是决定能不能给各种人群都有一个进行社会性流动机会的关键。

  “归根到底,教育是公共品,政府还要更多地买单,而社会回报率越高的教育阶段,政府更应该去买单。” 蔡昉建议,把学前教育变成义务教育的支出领域。

  谢小军委员也认为,在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前提下向下(学前教育)扩大普及比向上(高中阶段)扩大意义要大。

  “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都表明,一个人的3-6岁期间,也就是学前教育阶段覆盖的年龄段,对个体的智力发育、身体发育、人格塑造都是最重要时期,应当给予比较科学的培育和引导。”谢小军呼吁,要加大财政性教育经费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尽快推动学前教育水平大幅度提高,尤其是要把普惠性的幼儿园办得更多、更好。

  迟万春委员认为,应该把学前教育摆到教育公平问题的高度来看,他希望学前教育尽快实现义务教育。

  委员建议多种模式办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我们包不下来。”分组审议时,马馼委员如此表述。她说,现在是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主要利用社会资本,政府适当投入,即“民办公助”,主要解决有没有的问题,使学前的孩子都能够接受教育。政府制定标准,对符合条件的给一定补贴。根本的还是着力培养合格的幼儿教师。

  马馼建议把0至3岁的托儿所办起来,这关系到国家的二孩政策能不能落地的问题。要采取多种方式发展托儿所教育,针对0至3岁,单位能办的也要办,这不是创收的问题,补教育的短板重要的是补学前教育。

  严隽琪副委员长也认为,当前学前教育应重在解决“有没有”的问题,急需发挥多种积极性、允许多种形式的存在。家庭、民办、企业办的积极性都需要激发出来。企业为自己职工办的幼托所是应该受到鼓励和支持。

  “新加坡这方面做得非常好,从建立强有力的职能部门,多方面配套政策,较好地解决了学前幼儿的教托问题。” 严隽琪认为,学前教育不单是孩子的问题,还是劳动资源利用的问题等,要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

  庞丽娟委员也关注了学前教育问题。她认为,在学前教育投入结构性质上,应突破传统思维模式,对不同性质的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对于确实普惠规范、具有较好质量的,都应有投入支持。这样以适应新时期新形势的需求,加快学前教育资源的扩大、发展。

  庞丽娟建议,一方面要做大做强公办园,这样可以起到平抑价格、引领方向、保障质量的作用;再有对公办性质园,像企业办园、事业单位办园,还有机关办的园、高校办园,应该纳入教育体系中予以支持。

  庞丽娟说,这类公办性质园量大、质优,但因断奶,推向市场,靠收费维持,生存运转困难,而纳入教育体系也予以投入支持,是扩大我国学前教育资源更多、更快、更省的途径。

  她还建议,对普惠性民办园也应该给予财政的阳光雨露,可以考核评估、以奖代补,给予一定的财税支持。
Jump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