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Topic: 微信立案,只动手指不跑腿的创新 (Read 93 times)

jr. member
Activity: 59
Merit: 10
December 26, 2017, 03:22:45 AM
#1
今后,诉讼当事人不用到法院,也不必递交纸质材料,只要通过微信就可以完成递交诉讼材料、身份验证、交纳诉讼费用等全部立案流程——12月25日海淀法院上线微信立案服务平台,在全国法院首次实现“微信全流程自主立案”。
立案登记制实施以来,法院收案量猛增,传统的立案方式已无法满足公众诉讼需求。海淀法院在已有的网上预约立案、异地跨域立案等平台基础上,又推出微信立案方式,公众诉讼门槛进一步降低,也是立案制度的一项突破。
传统的“到法院现场立案”方式,不仅有诉讼材料在途中丢失的风险,还因为往返法院特别是近年“诉讼爆炸”带来的长时间排队、等候,以及很多法院没有收费窗口必须到相关银行交纳诉讼费,很多当事人立案都要来回花半天甚至整天的功夫。尤其是到外地法院立案,更是几乎与去开庭花一样的时间与费用。通过微信操作,就可完成立案,给当事人带来的便利显而易见。
立案与开庭不同:在庄严的法庭开庭,当事人面对面质证、辩论、与证人对质,如此才能起到开庭的效果,因而一些微信开庭的尝试往往引来作秀质疑。立案工作仅仅是审查起诉资格与诉状等相关材料,能确定起诉人的真实身份和起诉材料符合立案要求就行,用不着非得到现场。
报道说,海淀法院与公安部户籍信息库联网,采取身份证查验与人脸识别相结合的“人脸核身”验证方式,确保身份验证过程准确、高效,从而能有效防止冒名起诉、耍着别人玩等恶作剧,维护立案工作的严肃性。
这样的司法创新显然是接地气的,也是利用最新技术与官方数据相结合,实现“数据多跑路,公众少跑腿”。从跑腿到上网,从网上到指尖,也代表着法院立案工作的一个发展方向。其他法院也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学习借鉴海淀法院的做法,在提高立案效率、方便公众上,进行创新且务实的探索。
或许有人担心,微信立案在便利公众维权的同时,也会给诉权滥用、恶意诉讼大开方便之门。但这大可通过做好配套的制度准备去避免:一方面,对上传伪造证据、虚假材料等行为,要注意惩戒,甚至让其承担不利的诉讼后果;另一方面,对一些明显滥用诉权的行为,应通过提高诉讼费或让败诉者承担胜诉方误工损失等方式,让滥用诉权者付出应有代价。
Jump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