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Topic: 中等收入阶段,经济社会政策应更公平 (Read 79 times)

member
Activity: 60
Merit: 10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我国已经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
我国经济由速度效率型转向质量效益型
根据IMF定义,以购买力平价进行汇率换算,财富在2.8万-28万美元的中国人,均属于中等收入阶层,根据这一标准,我国居民财富在17万到176万元间的中产阶层数量高达1.09亿人,居全球之首。而根据我国官方统计数据,中等收入组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320元,高收入组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4544元,我国有2.7亿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45万元。显然,不论按照哪种统计方式,我国都有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阶层。
这是十九大将新时期社会主要矛盾定义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矛盾的敦厚经济社会背景,也是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历史性判断。这一判断对我国当前经济社会政策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需要创新国内经济社会政策体系,以适应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诉求。
需要指出的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社会政策上长期采取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赶超策略,建设型财政是这一阶段最为典型的特征,这带来了经济增长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显著提升;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我国在教育、医疗、住房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领域的财政预算投入不足,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公共服务不均衡、机会选择不均等现象。
因此,当前要更好地适应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反映在经济政策上需要由过去的速度效率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型。
而反映到社会政策和公共政策方面,就需要构建以保障公平为主的公共社会政策体系,推动公共资源进一步向公共民生领域倾斜,实现建设型财政预算向公共服务财政预算的转变,以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公众提供公平、公开、公正和透明的自由选择环境,实现机会均等化。
因此,要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机会选择均等化,关键是在经济社会领域构建具有高度敏感适应能力的防护型保障体系和透明性担保体系,以有效捕捉和应对经济社会不断变迁的新诉求。
搭建中等收入阶段的经济社会政策体系
所谓防护型保障体系,就是应以中央层面为主导,推动基于公共服务的功能型财政预算转型,重新厘清和分配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事权,在教育、医疗、住房和其他社会保障服务领域,实行全国统一的基础性公共服务保障包,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同时,在基础性公共服务保障包全国统筹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自律自治和社会互助功能,大力发展基于社会共济的慈善组织,为社会企业家的创造性发展提供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在社会公共服务保障体系上实现由单一供给体系向多元化供给体系转型。这样既可减轻政府负担,又可为居民提供更丰富的社会服务供给,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和社会服务的多元化。
至于透明性担保体系,旨在为人们营造一个程序正义、过程透明、公平公正的经济社会秩序,推动机会均等化,缓解由于出身等带来的代际机会不均等现象。这一方面需要通过进一步完善产权保护制度,营造一个正向激励机制的经济社会竞争环境,另一方面需要打破垄断,尤其是行政型因素带来的垄断,为所有人提供一个公平的经济社会准入门槛,为经济社会向质量效益型转型提供一个科学合理的制度环境。
如果说防护型保障体系是为所有人提供一个基础性防护型保障垫,那么透明性担保体系则是为社会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竞争秩序,护航经济社会向质量效益型转型。
因此,随着我国成为世界上拥有中等收入群体最多的国家,以及新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经济与社会的公共政策将更加强调对公平的重视,而一个完善的防护型保障体系和透明性担保体系,则是护航新时期中国经济社会转型所必需的社会保障。
Jump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