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Topic: 揭秘公益圈里的第三方评估 (Read 118 times)

member
Activity: 333
Merit: 10
December 26, 2017, 05:26:25 AM
#2
都是富贵人玩出来的事。 有中心化就这样
jr. member
Activity: 59
Merit: 11
December 26, 2017, 05:15:46 AM
#1
公众对公益认识仍然停留在扶危济困的层面,而不是公益能给人的发展带来的改变。

有些评估还是“走过场”,一天评估几十家机构,一家机构停留15分钟,这只能做简单的评价,尚不能给公益组织提供更多的发展性建议。

2017年11月23日,明德公益研究中心主持2017成都·中国基金会论坛平行论坛《不只是事后说话——评估助力行业价值生态再造》,这是近年少有的有关公益评估为主题的论坛。中国基金会论坛由具有8年历史的中国非公募论坛转型而来,被视为公益领域的行业盛会,本次年会主题是“新价值,新生态”,承办方是百度公益基金会。明德公益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彩霞称,正是希望借此机会公开喊话公益机构、基金会、互联网平台要认识公益评估的专业性及其价值。

评估不止一种

“耗时又耗力。”真爱梦想基金会副秘书长朱秋霞感慨道。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是一家专注儿童素养教育帮助孩子上好学的公益基金会,刚刚结束一项长达3年的项目影响评估,针对其“梦想中心”项目的效果追踪研究(2014-2016)。所聘请的第三方机构以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国农业政策研究中心、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实验经济研究所,以及斯坦福大学为主的农村教育行动计划(REAP)团队。

因为采用准实验评估方法,她需要跟随评估团队实地进行基线调查,了解项目开始前的基础信息,选取对照组,还不能受“污染”,有任意一个实验条件不符合,需要再次选点。评估方最后选定166所样本学校,其中85所为投入公益项目的干预组,81所为对照组。其间需要多次到现场做调研,朱秋霞和项目组人员都要支持配合。

这样的第三方评估主要是希望通过科学严谨的方式,分析“梦想中心”项目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效用及其影响机制。朱秋霞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之所以选择第三方评估,一是希望能够清楚地了解所进行的公益项目实际产生的效果,研判公益服务中有哪些需要改进,同时也是提升机构影响力和外界沟通的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这样一份耗时耗力的评估报告花费不低,约为四百万元,还不包括在评估过程中投入的人力资源和时间成本。但朱秋霞认为,对于“梦想中心”这个长达十年的项目而言,是值得投入的,它能带来的项目提升远远超过其成本。

如此严谨并投入大量成本的第三方评估在公益领域其实少之又少。国内的评估主要分为项目评估与组织评估,常见的组织评估是政府组织的。2010年12月27日,民政部出台《社会组织评估管理办法》,依照评估标准设置了5个等级,获得4A以上评估等级的社会组织可以简化年度检查程序。获得3A以上评估等级的社会组织,可以优先获得政府购买服务,申请政府奖励。

除此之外更多的是针对项目的评估,包括项目的成效、流程管理等问题,也包括上述“梦想中心”项目效果追踪研究这样的项目影响评估——项目对受益对象进行干预以后,发生了哪些改变,观察其影响结果和影响机制。

朱秋霞还从评估的参与方维度分类,认为对慈善组织的评估应该有四方:第一方评估来自慈善组织内部评价,包括组织内部一系列年度目标、关键绩效指标和预算、项目管理等;第二方是受益群体的外部评价,有许多关于他们的故事、感受和建议,甚至是批评和投诉;第三方评估来自独立团队进行评估,捐赠机构会独立邀请评估机构进行项目效果评估,同时也有独立第三方对机构治理和管理水准的评估。第四方评估是来自政府和媒体对机构的评估、认可、嘉奖。评估维度多样,评估方式也多样,第三方评估仅是其中之一。

“这些年国际发展潮流趋势发生变化,从传统的单维度技术评估转向参与式的多元化评估。”对第三方评估有着多年研究的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副院长邓国胜认为,目前更强调参与式评估。这种评估方式让不同的主体都参与到评估中去,组织内部人员、受益人,以及其他利益相关方一起梳理评估,评判哪些做得好,哪些做得不好,组织的能力建设则在评估基础之上进行。这样评估,既能达到监督和问责的目的,又能实现自我学习和改进。

能力建设的切入口

张菊芳是国内最早引进参与式评估的公益人。2001年,她从美国学习非营利组织管理归来,面临转型中的中国社会,打工子女问题、妇女权益问题非常突出,“有大量的事情要做,但都不知道怎么做”。公益行业尚在襁褓期,公益组织的管理体系、能力建设在当时完全谈不上。

美国能力建设领域的专业性非营利组织PACT带着评估工具、工作方法进入国内。经过专家几次调研,系统了解国内状况后选择了OCA参与式评估工具,并做了一定调整,选取六家机构进行为期两年的试点合作,包括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青少年基金会、爱德基金会都曾参与其中。2004年,PACT决意退出中国时,张菊芳带领剩下的团队转而创建倍能组织能力建设与评估中心。

在参与式OCA评估中,评估作为组织能力建设的切口,能帮助组织有效地进行诊断,并提出成套的解决方案。张嫣婷所在的福建省同心慈善基金会在2016年接受了倍能的OCA评估,主要针对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作为基金会秘书长的张嫣婷当时感觉带不动团队,非常疲惫。运用OCA的方法,团队成员和倍能工作人员一起,逐条对照评估标准内容,畅谈自己的工作状态,对某件事的看法和意见。彼时,她才细致地了解每个人的优缺点,意识到许多优秀的人才都站错了岗位,人力资源管理程序过于混乱无章,团队整体陷入了错误的方向,怎么可能带得动呢?集中培训的时间仅仅三天,后续是张菊芳留下的大量“作业”。半年以后提升越发明显,梳理过后的工作流程使机构工作逐步有序起来。

“评估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张菊芳介绍,这可以简述为“以评促建”,着力点还是在组织机构的能力建设。评估的目的不仅是为了监督问责,更重要的是促进公益组织自我学习和自我提升。

2017年10月,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NGO研究所与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发起,致力于提供公益项目评估专业化与规范化发展的明德公益研究中心对全国19个省市的97家公益组织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007年前就开展过项目评估的机构仅占6.2%,64.9%的组织都是在2014年后开始涉足项目评估的,公益项目评估近三年发展迅猛。

针对40家第三方评估机构进行的调查显示,97.5%的组织都接收过政府部门的评估委托,超过接收社会组织的委托比例(80.0%)。政府部门实际上成为第三方评估的第一大客户。

张菊芳参与了大量的政府购买服务评估,这类第三方评估在逐步规范社会组织发展上有一定作用,有些则还是“走过场”,一天评估几十家机构,一家机构停留15分钟,这只能做简单的评价,尚不能给公益组织提供更多的发展性建议。“政府购买服务评估是存有大量发展空间的。”在国际上,成熟的资助方都会单独预留5%-10%的经费用于项目评估。

尚在初级层面

“既不够重视,也不够了解。”壹基金秘书长李劲从基金会角度看,许多基金会对项目周期管理的概念尚未建立,而作为管理中重要一环的项目评估自然也不被重视。无论是知识还是意愿的角度,都是不足的。

倍能组织能力建设与评估中心副主任陈宏乐也留意到,许多基金会成立了筹款部、财务部、项目部,但是鲜见评估部门。它并不关注项目开始前的基线数据收集(即基础信息),过程监测与结果的评估。而这样一套监测评估的机制在国际NGO组织中是常见,甚至是必需的。

“这与我们国家整个公益发展水平还很低有关。”李劲分析,公益组织对项目管理的意愿是不足的,依然停留在基本的产出层面,也就是捐了多少教室,多少书包,而这个教室和书包究竟给这些孩子、教师带来什么样的改变,这是很难评估的,于是我们不愿面对,也不愿花资源,使评估停留在相当初级的层面。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评估人员资历深厚、比较系统的评估机构并不多。

邓国胜自1990年代末开始第三方评估研究,提出了APC评估框架,并在清华大学尝试开设评估课程。不过,目前国内评估领域的发展与国外存在很大差距。“既没有评估的学会,也没有评估的协会,也没有评估的杂志,也没有评估的专业人才;既没有评估的基础理论研究,也没有方法的供给”,在他看来,与国外成熟的理论方法供给体系、人才培养体系相比,国内的第三方评估还处于相当落后的状态。

人才是个大问题。如何选取最合适的评估工具,如何制定评估标准,都是极为专业、需要经验与技术的工作。“当过机构领导、从事公益相关工作5年以上。”张菊芳认为合格的评估专家应当是这个要求,否则难以胜任“问诊”工作。

掣肘的是,由于不受重视,第三方评估机构没有足够的费用聘请专业的评估人员。张菊芳回忆倍能初期国内的专家费用极不合理,仅按到场的天数计算补助费,不考虑准备时间的成本。那段时间倍能面临断档期,一个项目结束不能马上接下一次项目,中间就没有收入。好几年时间,张菊芳只能不停地出差培训以保证机构的运转。

由于管理费用的限制,基金会资助项目也不预留评估费用。直到近年评估费用可以纳入项目经费当中,不受限制。201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中进一步规定允许评估费用的产生。这是评估工作的一大利好条件。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第三方评估正逐步受到重视,地方民政系统正逐步将评估费用纳入财政预算,明德公益研究中心项目经理冀岩在与民政系统的合作中观察到,湖南、陕西、四川等地区民政系统都将第三方评估列为系统工作重点,第三方评估在政府采购和等级评估工作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联手搭建学习平台

福建省同心慈善基金会在2017年5月份结束第二轮的OCA评估,这次是他们主动付费邀请倍能针对项目进行评估。张嫣婷表示,作为福建省枢纽型公益机构,他们也将有意识地在资助项目中支持第三方评估的费用。她还特别举例福建的林文镜慈善基金会正在进行的“束脩计划”,该计划专门用以支持福建公益人外出学习的费用及交通费用,旨在助力公益人成长。在张嫣婷看来,这与参与式评估有共通之处,都开始有意识地为公益组织的成长埋单。

走在第三方评估前列的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则尝试与国际接轨。2017年,真爱梦想基金会分别通过英国劳氏船级社ISO认证和SGS的国际认证,都是独立第三方对机构治理和管理水准的评估。在这一过程中,朱秋霞与她的团队也在探索国际标准如何与国内实践结合。ISO国际认证多用于工厂与服务类企业,有些政府、医院、学校、机场等也会推行ISO认证,目的是保证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公募基金会采用这套体系认证实质是向商业机构借鉴管理体系,在这一过程中要对项目流程、资源配置和管理体系全面升级,提升风险控制能力。按朱秋霞的话说就是“相对硬一点”,关注硬件设施。SGS是非营利组织的国际认证,不仅注重流程性,也更关注人的发展变化,“特别细腻、柔软。”朱秋霞说。真爱梦想在流程管理上得分是比较高的,“软”的那部分则相对较低。她了解到,这也需要多年的积累与内化。

这在国内而言是非常难得的,李劲提到。其主要原因是公益的专业性没有得到认可,公众对公益认识仍然停留在扶危济困的层面,而不是公益能给人的发展带来的改变。问责多集中于数据层面,以捐赠额看问题。

李劲提出,除了机构为自身购买专业的第三方评估以外,还可以尝试真正的独立第三方评估。这样的评估不是受益方,也并非捐赠方为自己的组织购买,而是由基金会支持某一第三方评估机构,由该第三方评估选择评估的合作方。倍能针对福建省同心慈善基金会的组织评估、REAP团队针对真爱梦想公益慈善基金会所做的影响力评估都是由福特基金会所资助的。但李劲坦言,目前的土壤仍然不足,我们的问责文化尚未关注到更深层次的指标,很难产生这样的评估需求。

张菊芳在9年针对二十多个服务行业的试点实验中发现,促进公益领域评估发展最有效的方案是用领头羊机构带领同行机构一起学习。自闭症服务机构与其他的自闭症服务机构、养老机构与养老机构一起探讨,因为同一领域所需要的指标是相对一致的,其服务领域共同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也是相似的,应该组建互相交流学习的网络。

鉴于目前评估发展的起始阶段,在各类服务行业中找到有经验的评估专家比较难。张菊芳建议,一个在自己服务领域有经验的领头羊机构与新成立的评估机构合作也能各施所长,组建成很好的评估团队。

“应该有适合不同发展阶段、低成本的评估方法与范式,并不限于‘低成本’的第三方评估。”朱秋霞认为也许建设好第一第二方评估在组织发展前期更具可行性。“了解世界优秀非营利组织的最新动态,打开‘看世界’的窗户。”

Jump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