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Topic: 产教融合助创新,斯坦福模式可借鉴 (Read 89 times)

jr. member
Activity: 58
Merit: 10
December 26, 2017, 09:33:42 PM
#1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要深化产教融合,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培养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眼下,第三次科技革命方兴未艾,全球都致力于推动创新性的职业教育。尤其中国处于经济转型期,又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之下,创新应用型人才缺口较大,高科技转化为经济发展动能的需求极高,而产教融合正是能满足这些需求的关键所在。因此,《意见》指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
1978年,刚改革开放的中国就喊出了“科教兴国”的口号,然而,时至今日,产教融合依然未能很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以往的产教融合,更多的是停留在个体层面,譬如,大学生在大三的时候通常会找个企业实习,作为走出象牙塔迈进社会的第一步;而教授则会成为企业顾问,为企业出谋划策。可以说,产教并未真正地融合过,一直未能产生化学作用,更未形成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
产教融合,需要打破以往固有的教育结构和企业发展模式,是社会资源的优化重塑,将对经济社会产生巨大的推动力。这一点上,不妨借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模式。有一个说法是,硅谷等于斯坦福加硅谷,硅谷的公司,至少有5000家与斯坦福有着联系,可见斯坦福对于目前全球最大增长极的重要性。而这一切,都有赖于斯坦福产教融合的教育模式,它从教学到组织设置,都有着和传统大学全然不同的结构,可以说是全球产教融合的佼佼者。
斯坦福有着大量与传统专业学院行政级别等同的独立跨学科研究中心,它们开展的就是各类走在科技前沿的研究。但最重要的是,它们不是虚无缥缈的理论,而是通过合作研究等形式和企业形成了紧密合作关系的。这样一来,企业可以获得最尖端的科研支持,研究中心则获得了企业的资金支持。斯坦福的18个独立跨学科研究中心,为世界的人类健康、基础科学、保护环境和经济文化提供了不小的贡献。《意见》提出,以企业为主体推进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加快基础研究成果向产业技术转化,正可以借鉴这样的合作研究模式,实现科技转化的最大化。
同时,斯坦福还有着非常完善的咨询教授制度,这项与独立研究中心一样始于M IT的制度在斯坦福被发扬光大。咨询教授一般是企业或政府机构研究部门的人员,他们在校任职期间仍然属于原有雇佣单位。然而,咨询教授与中国国内高校大量的只挂名或一个学期开一个讲座的兼职教授全然不同,咨询教授必须是专业型人才,在有教学任务和研究任务的时候亦会如其他教授般常驻学校,而且有着一套完整的推荐、考核、福利和职责机制。这样,才能保证社会实践经验可以完整地传授给学生,并且形成长效机制。《意见》里提及的“引企入教”改革,企业不妨以咨询教授的形式深度参与高校教育改革。
此外,斯坦福始建于1951年的科技园,在推动科技创新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斯坦福以与其师生联合研究、可邀请教师做企业顾问或公司董事、可访问其技术许可办公室等条件,吸引了150多家企业入园进驻,入园企业在科技园建立的各种研究中心,为斯坦福的师生提供了科研项目,产业前沿需求反过来促进了斯坦福学科结构的优化,进一步提升科研水平;而斯坦福的学生也得到了大量实地实习的机会,培养了很好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对于斯坦福成为创业者之家也有着很大的帮助。以往,高校并非没有作过科技园的尝试,但由于缺乏顶层设计,加上权责难分等复杂因素,大多高校科技园都只是作为教授赚外快的地方,未能真正实现产教结合。《意见》里关于“推动高校和行业企业课程学分转换互认,允许和鼓励高校向行业企业和社会培训机构购买创新创业、前沿技术课程和教学服务”的规定,以及对政府或学校的服务购买、税收减免与融资支持,将对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创新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而产教融合产生的巨大能量,对于社会创新和经济发展的推动不可限量。要对标硅谷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就需要有斯坦福模式的产教融合,信息互通相互促进,方有利于实现共赢,推动社会创新发展进步。
Jump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