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Topic: 与城中村共生:寻找城市更新的柔性之路 (Read 84 times)

newbie
Activity: 70
Merit: 0
看看,写的不错
member
Activity: 63
Merit: 10
12月15日,第七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在主展场深圳南头古城揭开为期3个月展期的序幕。本届双年展以“城市共生”(Cities,Grow in Difference)为主题,来自25个国家的200多位参展人将透过融合建筑、艺术和设计的作品,探讨和反思中国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发展模式,并尝试描绘未来城市的愿景。
深圳无疑是一个拥挤的城市,但拥挤并不意味着失序。相反,秩序井然、效率极高是深圳的重要特点。而要确保秩序和效率,或者说确保进入城市的低门槛,城中村的作用是最不可忽略的。如同网易创始人丁磊对广州城中村的感慨:“15年前,我还是一个初入社会的大学生,我在广州的城中村住过,从零起步,广东包容我、接纳我,给我机会。”在深圳,类似的案例也很多,大疆创新的汪涛就曾在城中村获得事业起步。而华为、中兴乃至腾讯等知名企业的大量员工,至今还有不少人住在城中村。
公开数据披露,深圳市现有超过1100万人居住在城中村。这些城中村总共提供了650万套住房,比商品房、保障房、单位自建房和工厂宿舍合计的套数还要多。值得指出的是,深圳的城中村住宅条件虽然不比小区、公寓,但条件较好的城中村也不少见。独立卫生间、独立厨房、现代化的家电家具、安防监控等都齐备。更重要的是,这些城中村距离高大上的CBD可能只有一墙之隔。此次双年展的主会场设在南头古城,这个城中村就在著名的深南大道边上。
城中村是农村在城市的一块飞地,提供相对廉价的房租和更低价格的生活服务。对于许多处于创业初期、事业低谷期或者刚毕业的大学生,刚到深圳的务工人员,城中村提供了较优的落脚选择。深圳市政府在城中村问题上的开放和包容态度是非常值得赞赏的,包括打工者、创业者等等精英都依托城中村“低价高效”的生活配套进行价值创造,最终受益的不仅有他们自己,更有今天如日中天的深圳这座城市。
当然,城中村并非没有问题,甚至可以说,城中村有其不可忽视的问题。治安、消防、公共服务不足以及卷入城市化之后的不动产产权不清晰等等,都是政府治理时需要面对的问题。而对于居住者而言,城中村住宅条件简陋,尤其是一些铁皮屋、商住一体的小铺,居住条件糟糕得让人难以想象。所以,无论治理需求还是居住需求,城中村的改造都势在必行。只不过,到底选择什么样的方式,以怎样的进度来改造,这关乎城市治理的大方向。
深港双年展以“城市/建筑”领域为主,但本届展览首次正式涉足“艺术”领域。本次双年展设有三大板块,其中“都市|村庄”作为城中村研究及与此问题相关展览内容的主板块,试图从城中村的知识库、改造工具手段和实践的实验场三个方面,尝试提供一个城中村可能的未来。值得一提的是,网易公司就通过“旧屋新家计划”,展示了自己在深圳市南头古城城中村的微改造公益项目。在这个项目中,团队邀请了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的青年设计师,用两万元就完成了硬装和软装,使得原本破旧简陋、背光阴暗的房子焕然一新,并设计出了卧室、洗手间、厨房、客厅等功能。有趣的是,因为房子改造得太过成功,最后设计师自己选择租了下来,准备把房子当做工作室。
互联网公司是中国创新最大的一股力量,此前小米就曾加入青年公寓改造项目,而网易介入城中村改造的意义也许更大。科技加上艺术,使得城中村的改造变得格外迷人,也让城中村的未来变得令人期待。当然,设计师、艺术家只能改造房子内部,但城市空间的改造,例如基础设施的规划、居民权利的赋予,这些工作都需要城市的主政者来做。相信当政府与企业、艺术、科技等界别的力量形成合力,深圳城中村的改造很可能会成为一个全球城市发展史上的明星案例,而这也将为深圳形象与地位的提升带来颇具分量的加分。
Jump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