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Topic: 让员工互扇耳光的“狼性文化”,该歇菜了 (Read 70 times)

member
Activity: 92
Merit: 13
以德服人才算是真正的管理者,才能让员工心服口服。
member
Activity: 61
Merit: 10
这两天,南昌一家公司的“狼性文化”在网上扬名了:多名员工两两一组,对面跪着,互扇耳光,场面十分激烈。该公司工作人员回应称,这就是一个培养“团队精神”的展示。视频显示,现场确实挂着“狼性团队”四个大字。
这队“战狼”一出,其他以“狼性文化”自我标榜的公司只能自惭形秽。更汗颜的应该是真狼。狼群若听说互扇耳光是“狼性文化”,它们一定会抬起前肢表示抗议。
正本清源的话,“耳光文化”肯定是“狼性文化”的“异端”。“狼性文化”虽然带有“对自己狠一点”的含义,但下跪、耳光这些带有明显人身侮辱和人格矮化的行为,体面的公司绝不会公然提倡。
不过我们可以借由这个“异端”探讨一下“狼性文化”是如何流传,又是如何走形的。
“狼性文化”可谓当下最流行的一种企业文化,唯有“家文化”能与之分庭抗礼。许多公司同时崇尚“狼性文化”和“家文化”,这两种文化可谓一体两面。对外向狼群一样抱团作战,对内像家人一样无私奉献,这是公司管理者对下属和员工的普遍期许。
“狼性文化”如此流行,以致人们忘记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狼并不是一种招人待见的动物。中国古人对狼的主要情感是仇恨,从不会以狼为师。
根据文学史研究,早在先秦时期的文献典籍里,狼就多以恶的象征出现。到了隋唐之后,狼的正面寓意更是彻底消失,彻底沦为凶狠贪婪、人性沦丧的代名词。比如李白诗“天骄五单于,狼戾好凶残”。杜甫诗“汉北豺狼满,巴西道路难”。杜牧诗“太守政如水,长官贪似狼。”
在古代文化的语境里,“狼性”肯定是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恶词。狼心狗肺、狼狈为奸这些成语中国人今天还在用。那么“狼性”又是如何洗清污点,登堂入室成为人人争相攀附的好词的呢?
简单来说,具有正面意义的“狼性文化”是中西文化交汇的结果。西方文化一直有狼性血液,比如古罗马的母狼传说。狼性代表着一种打破束缚的原始活力。西学东渐,东方“静”的文明受到西方“动”的文明冲击。狼性对求新求变的中国人来说,成为一块可贵的他山之石。
比如鲁迅在《孤独者》中写道:“我快步走着,仿佛要从一种沉重的东西中冲出……象一匹受伤的狼,当深夜在旷野中嗥叫,惨伤里夹杂着愤怒和悲哀。”这声狼的嗥叫也被视为作家的精神象征。
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街小巷都在传唱“我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2004年,《狼图腾》出版,这本在严肃的思想界饱受争议的书,在民间却赢得拥趸无数。《狼图腾》将狼崇拜拔高到无以复加的程度,狼的意义早已超出一种食肉动物的范畴。
商界流行的”狼性文化“则源于改革开放之后,西方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引发的“狼来了”的忧虑。中国公司倡导“狼性文化”,是为了对抗外来的“狼”。华为公司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任正非说“企业就是要发展一批狼。”他解释说,“狼有三大特性,一是敏锐的嗅觉,二是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三是群体奋斗。”不得不承认,在中国公司一没技术、二没资本的时代,“狼性文化”是华为等中国公司在商场拼杀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不过近年来,华为的许多“狼性”做法引发的争议越来越多。
如果说“狼性文化”意味着奋斗文化,那么奋斗是不会过时的。但是在实际中,“狼性文化”通常还有另一层含义,那就是个人无条件为集体让道,比如只谈加班不谈加班费、只谈敬业不谈劳动保障。前段时间,有一位“求职导师”公然表示“招聘员工时最讨厌被问五险一金”。
在法治环境越来越完善,劳动者权利意识越来越强的时代,带有强迫色彩、压榨色彩的“狼性文化”势必会失去人心。现在的年轻人即使渴慕做一头狼,也是要做自主的狼,而不是被规训、被牺牲的狼。
而个别公司把“狼性”曲解为奴性,更是只会招来众嘲。面对互扇耳光的“狼性文化”,嘲笑也是不够的,劳动保障部门其实已经有必要介入调查了。
Jump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