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Topic: 极端吸粉模式让极限挑战变了味 (Read 136 times)

jr. member
Activity: 57
Merit: 10
December 28, 2017, 08:53:37 PM
#1
今年2月,凭着不俗的身体素质,吴咏宁开始尝试在各大风景区,以及各地城市地标建筑和工地的高空最惊险的地方拍摄极限短视频,发布在各大短视频APP平台上。短短几个月时间,他便获得了总数超过100万的粉丝,并自称为“国内无任何保护,极限挑战第一人”。然而,他的所有短视频平台以及微博账号的更新突然停止在了11月8日。12月8日,警方证实,吴咏宁在一个月前的一次高空攀爬挑战中,意外坠楼不幸身亡。
高空攀爬本就是风险系数极高的活动,何况没有任何防护措施。我不否认,高空攀爬之类的极限挑战者技高人胆大,但即便身体素质再怎么异于常人,也终究逃不掉地球引力,不可能翻得了天。也正因如此,越是强大的极限挑战者,越会对生命和安全有一种敬畏感,越注重保护自己。这不,被称为“欧洲高空钢索之王”的弗雷迪·诺克就说过一句话,“最好的极限运动员是要保障自己的安全。”
由此可见,极限运动虽然提倡冒险精神,但更要懂得“知止”,尤其当安全得不到保障的时候。有人对吴咏宁的出事如此评论,极限运动只能中午玩,因为早晚要出事。还有跟帖者神补充,中午也不能玩,因为午时已到,终(中)有一死。话虽调侃,但却道尽了一个事实:极限运动确实多有凶险,不得不防。另外的信息则传出,吴咏宁之所以这么“不要命”是为了筹钱给妈妈治病。但不管这一消息是否属实,都可以说明一个道理,活着才是其他一切价值的基础,才能去持续不断冒险,给家人带去关怀和帮助。
严格来说,高空攀爬等极限运动并不只是当事人的事情(即便他们任性而为,不把自己的命当命),因为一旦出事,很容易影响其他人,甚至于影响公共利益。以不做任何防护的高空攀爬为例,一旦掉落很容易造成无辜群众死伤。而大楼的保安,极有可能因“黑爬”而受到牵连,被管理方开除。再有,如网友评论的那样,一旦发生坠亡事件,很容易因此造成出事大楼价值贬损,影响其租售。其中的损失又该谁来承担?让坠亡者负责?于理倒是可能有据,但是于心于情何忍?
或许正是基于以上担忧,有学者建议建立健全与户外攀爬有关的法律法规,出台一个类似于负面清单的管理制度,对于一些比较危险的爬高楼行为要明确禁止,包括明确坚决禁止做这些户外活动的地方。我认为,对户外攀爬进行规范和管理实有必要,是否需要借助立法来达到治理的目的也可以讨论。而在吴咏宁坠亡的事件中,或许我们更该反思事情的细节———吴咏宁是因为在高空自拍直播最终导致不幸的发生。事故背后,这种极端的吸粉进而变现的模式或许更值得反思。
如今的时代,可以定义为一个粉丝经济时代。吴咏宁所中意的直播平台,其实质不过是粉丝经济的产物。粉丝经济就是眼球经济,创造利润的最好途径就是抓住用户眼球。正因如此,像吴咏宁这样的直播主才会穷尽一切手段,比如吴咏宁生前就在网上反复强调,“不作死,就难受”。我不知道,这是不是违心之语,但这无疑是他冲出重围收获物质成功的一大利器。由于直播平台用户黏度低,这才使得吴咏宁求新求奇,在一边无防护高空攀爬一边直播的路上越走越远,直至与死神撞了个满怀。比之户外攀爬立法,如何化解这种引诱与裹挟,或许是一个更为重大的待解的时代之问。s
Jump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