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Topic: 当新加坡“大国平衡”遇上印度“东进”战略 (Read 122 times)

member
Activity: 64
Merit: 10
印度和新加坡两军进一步走近,签署并共同对外公布了海军合作协议。据新加坡《联合早报》11月30日报道,根据这份“意义重大”的协议,两军同意加强海事安全合作,提高互访军港的次数,相互提供后勤支援。如此一来,两国军队实现了军事基地的共享。
事实上,近年来印度与新加坡的防务关系一直在热络推进,可以说实现了海陆空三军合作的全覆盖。2007年两国签署空军双边协定,2017年1月再次续约;而2008年签署的陆军双边协议也无疑会在2018年再次续约。两国海军自1994年就定期开展海上演习SIMBEX (Singapore India Maritime Bilateral Exercise ),此次签署合作协议,更是凸显出防务合作的程度之深。
由于新加坡靠近马六甲海峡,扼守着这一重要的海上运输咽喉,因此两国的这一举动无疑备受各方关注。更加上印度近期摆出一副蠢蠢欲动的姿态,11月20-24日印度海陆空军扼守马六甲海峡西部出口的安达曼——尼科巴群岛区域举行了大规模军事演习,不禁让人联想这是美国即将浮出水面的“印太战略”的一部分。
印新关系比很多人想象的要好
实际上,这一动向既是新加坡——印度关系发展的自然结果,也是地区形势的情势使然。
印度与新加坡之间的关系,比很多人想象的要好。2015年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逝世后,印度政府旋即宣布:总理莫迪将参加李光耀的国葬。同时,新加坡举行李光耀国葬的3月29日,同时为印度的国家哀悼日,印度全国降半旗,暂停一切官方娱乐活动。之所以规格如此之高,不仅是李光耀同印度历届领导人之间的私交,还涉及两国战略层面的高度契合。
李光耀对印度的好感是相当炽烈的。其本人与尼赫鲁、夏斯特里、英迪拉·甘地都有较好的私人关系。在很多印度人的记忆中,新加坡是一直站在印度一边的。1965年第二次印巴战争中,新加坡是第一个支持印度的国家,而英美大国都对印度采取禁运政策。1965年新加坡建国,英国关闭了在新加坡的军事基地后,李光耀就曾邀请印度派军驻扎新加坡,使用新加坡的港口和军事设施。甚至在李光耀1966年访问印度之前,他还劝说印度来亚洲采取“门罗主义”。只是随着后来冷战在第三世界的逐步展开,新加坡与印度分别投靠美苏阵营,才导致渐行渐远。
当大国平衡碰上“东进”战略
冷战结束后,印度开始转变外交的方位。新加坡可以说为苏联解体后的印度摆脱外交孤立立下了汗马功劳。由于新加坡的力荐和努力,才换得印度顺利进入“东亚圈”,逐步成为这一地区的重要“玩家”。事实上,由于很多东盟国家担心印巴争端、中印关系可能给东盟带来消极影响,因此很多国家都强力反对印度加入东盟的对话机制。2000年印度被拒绝在东盟10+3会议后,正是在新加坡的努力下,东盟和印度召开了首届东盟——印度峰会。同样是在新加坡与日本的共同支持下,印度才获得了参加首次东亚峰会的资格。可以说,新加坡是印度在东亚的“带路人”。
当然,新加坡也并非纯粹是基于好感而发展同印度的关系。2005年时,新加坡总理吴作栋曾形象地指出了新加坡对印度的期待。吴作栋将亚洲形容为大型喷气式客机,东盟10国是底座,印度是一个机翼,中国则是另一个机翼。只有中印两个机翼平衡,整个东亚才能安稳可靠。正是这一思路,新加坡积极地配合印度的“东向政策”。
印度总理莫迪上台后,将“东向”政策改为“东进”政策,以寻求在东南亚更大的存在。2017年7月,莫迪政府宣布将邀请东盟十国领导人参加印度2018年的共和国日庆典,要求东盟十国领导人担任主宾。这是史无前例的举动,凸显出东盟在印度外交中的角色,以及印度对它们的期待。
然而,理想是美好的,现实却是骨感的。迄今为止,印度只是东盟的第七大贸易伙伴,更是东亚地区经贸合作深化的碍脚石,而印度做出的经贸承诺则更是“口惠而实不至”。即便有新加坡的热心肠,但印度能否扮演更加显耀的角色,仍然是值得质疑的。
Jump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