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Topic: 中国人民终于在吃肉这件事上站起来了 (Read 120 times)

member
Activity: 102
Merit: 14
元旦将至,三天假期虽然不长,但一定充满了“吃”这件事。毕竟,在萧索的冬天,人们抵御寒冷最好的方式莫过于缩在室内,用油炸和高糖分的食物构筑起隔绝冷空气的脂肪,同时慰藉自己的心灵。但当你愉快地窝在家里大点想吃的外卖时,不知道有没有想过,这是只有当代人才有的好运气。
50年来,中国人的膳食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1963年,中国人人均每天摄入的热量仅为1594千卡,其中62%来自于米、面等粮食;其次是素食,包括淀粉类、蔬果在内的食物占据了19%的热量比例。肉蛋奶在热量表中一共只占据了二十分之一的一小块,而糖分、油类也同样匮乏,为总热量摄入的6%。本上,“手里捧着窝窝头,菜里没有一滴油”可以说是这个时代饮食的真实写照了。
英国NHS(国民保健服务系统)认为,要维持一个成年男性的体重,每天需要摄入2500千卡左右的热量,女性为2000千卡左右。所以不管是不是肉食爱好者,在50年前都是营养不良的状态。
而随着时代的变化,粮食在热量摄入中占的比例由1983年高峰时的69%逐渐下降到2013年的46%,相比之下,肉蛋奶类则由1963年的5%上升到20%,淀粉、蔬果类在1963-1993年间由19%下降到11%。但随着近年健康饮食的观念兴起,国人又重拾了对它们的兴趣。而在总热量摄入上,2013年中国人均每天摄入3108千卡,比1963年高出一倍。
中国人吃饭
食物的重量可能会让我们对饮食变迁产生更直观的认识。1963年,中国人人均每天吃掉的食物重量仅为851克,而粮食、淀粉类和蔬果就占到88%,约750克,肉蛋奶的重量则不到50克。而到了2013年,粮食、淀粉类和蔬果所占比例下降到75%,肉蛋奶上升至17%。总体上的重量已经来到2425克,是50年前的将近3倍。同时人们对每一类食物的实际摄入都有上升,每餐大吃一斤早已不能满足人们的欲望,许多人连每餐大吃一公斤都已经实现。
在这五十年中,肉类作为热量来源的比例已经是之前的8倍多,成为了饮食变迁中显著的一类,那么中国人在这一过程中都吃些什么肉呢?
可以看到,1963年中国人人均每天的肉类摄入量为仅为30克,猪肉和鱼肉基本平分了餐桌,家禽占了10%,剩余的牛羊等肉类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到了2013年,猪肉、鱼类依然强势,但牛肉及其他肉类以更快的速度开始出现在越来越多人的食谱中。
尽管肉食爱好者不断增多,但依然不难发现传统以粮食为主、重视蔬果的观念依然影响着当代中国的饮食结构,而相比之下其他国家在吃些什么呢?
以美国来说,糖和油占到美国人日常热量摄入的37%,同时从肉蛋奶中摄取的热量也比中国高出40%,也无怪乎肥胖率令人发指了。日本同样是热爱高糖高油食物的国家,从这类食物摄取的热量高达27%,不过总热量摄入远低于中国人和美国人。
中国人吃饭
尽管越来越多人以“猪精”自称,但对比其他国家来看,中国人的饮食结构还算比较健康。不过这并不是你面对蛋糕、巧克力、冰淇淋等高热量食品时胡吃海喝的借口。随着饮食结构的变化,人口基数巨大的中国肥胖人口已居世界第一,肥胖率也在不断上升中。
觉得胖一点也没关系?想趁着过节再美美的吃一顿?反正2018的新年计划里必定有“减肥”这一项。不过对多数人来说,一定是全年都喊着减肥的口号,实际上在二月就已经放弃了减肥这件事,然后美美地吃过了2018年。
Jump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