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Topic: 资本决定命运, “共享”一年间所剩无几 (Read 100 times)

full member
Activity: 224
Merit: 101
共产都没理想,何况共享!
member
Activity: 130
Merit: 10
共享经济在2017年尝到了冰火两重天,小编你邪恶了
member
Activity: 154
Merit: 10
让我们一起为梦想窒息,这个夏天的共享梦醒了
jr. member
Activity: 154
Merit: 1
从甚嚣尘上到集体倒闭,共享经济在2017年尝到了冰火两重天。

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马扎、共享雨伞、共享健身仓……层出不穷的共享项目涌现在生活中。“共享”让这些创业项目迅速引发社会关注和资本狂欢,也吸引大批追风者们前赴后继,纷至沓来。

但现实却是共享经济从2017年下半年就集体进入寒冬。随着监管政策的趋紧和资本的冷静,资金链断裂成为压垮共享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大多数创业公司昙花一现,共享经济的死亡名单上排起长队。最受外界关注的共享单车行业则成为我们观察共享经济的典型生存样本。

市场正在回归理性。有些创业项目究竟是共享经济还是分时租赁,已经引起了社会的热议。而共享经济也已集体进入深度洗牌的下半场。

井喷之后的平静

共享在2017年曾是最热的词。

资本热衷于投资共享经济。每个共享经济项目背后,都是一个个华丽的资本财团。IT桔子发布的报告显示,仅2017年第二季度,共享经济领域投资就达58起,融资金额高达481.63亿元,约占整体市场融资的30%。资本的青睐吸引更多的创业者杀入共享战场。共享玩具、共享服装、共享睡眠仓、共享办公室……只要你想得到的物品,几乎都加入了共享经济的大潮。

但历经无序的爆发式增长后,更多的共享经济项目在2017年下半年遭遇寒冬。

据业内不完全统计,已有26家投身共享经济的企业2017年宣告倒闭或终止服务。这其中包括小鸣单车、小蓝单车等共享单车企业、EZZY等3家共享汽车企业、河马充电等7家共享充电宝企业、多啦衣梦等4家共享租衣企业、超人宝宝等4家共享玩具企业,以及1家共享雨伞企业活力摩登。

共享充电宝项目从2017年上半年开始,便成为了资本市场的“网红”。公开资料显示,仅2017年上半年共享充电宝领域就发生了19起融资,投资总额超过10亿人民币。2017年5月,聚美优品还宣布以3亿元现金收购深圳街电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街电”)约60%的股份,CEO陈欧将出任街电董事长。陈欧曾表示,共享充电宝拥有一个百亿级的市场。但这桩收购当时也引发他和普思投资董事长王思聪间的互怼。

共享服饰领域起初也得到了投资人的青睐。衣二三背后是阿里巴巴、软银中国、红杉、IDG、真格等资本方。女神派则拉来了北极光创投、经纬中国、华创资本等投资方。

然而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时间太过短暂。进入2017年下半年,整个共享充电宝行业进入洗牌期,一家家公司如同多米诺骨牌般倒下。2017年10月,存活时间仅有7个月的“乐电”宣布停止运营,成为第一家正式宣布倒闭的共享充电宝公司。2017年11月,美团也停止了共享充电宝项目的运营。

而在共享服饰领域,2017年3月成功获得由君联资本领投的1200万美元A+轮投资的多啦衣梦,此前被曝出现APP无法正常运营、租金无法退回的情况,疑似面临倒闭。

资金断裂挤破泡沫

为什么这些共享经济项目会在短短数月间便由盛而衰?

资金链断裂无疑是压垮诸多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由于前期投入高盈利模式单一,共享经济项目普遍对资本的依赖程度过高。一旦资本冷静,共享的泡沫很快就被戳破。

作为创业企业,这些共享经济项目普遍止步在A轮融资前。即便是最受关注的共享单车,摩拜和ofo之外的企业们也多止步在B轮融资。“我们的每一个牛逼都是含着泪吹出来的,它花了巨大的成本和心血,也让我们最终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共享汽车平台EZZY倒闭后,创始人付强在2017年10月底曾如此说道。他还表示,“如果当时在资本市场融到钱,如果用户和股东还能继续信任我们,我们完全有可能去创造一个很有吸引力的商业模式。”但看不到希望的资本已经不会再给它时间。

相较于思考有吸引力的商业模式,抢用户、拼规模才是共享经济项目的主流生存模式。在被迫烧钱的背后,这些创业公司普遍存在盈利模式不清晰,运营成本过高等问题。而更深层次的行业原因则在于共享经济项目跟风严重,行业壁垒过低。

付强也在反思中提道:“从第一天开始我就非常清楚地知道,如果不节省运营开支,EZZY很难坚持下去。对于商业模式,我们一直在摸索,怎样能在保证用户体验的情况下,同时做到可持续发展。”

而值得注意的是,给共享经济项目输血的资本实际也是造就共享经济泡沫的“帮凶”。业界流传的一个段子形象地描摹了共享经济项目的造星路线:“王刚投完朱啸虎投,朱啸虎投完经纬投,经纬投完战略资本投。”王刚和朱啸虎同时也是滴滴和ofo的早期投资人。

错过了共享单车融资风口的资本们急于寻找下一个融资神话,人为造就了一个个投资风口。而资本的追捧则导致大批跟风者进入战局,引发行业饱和产生泡沫。据交通部统计,仅2017年上半年,市场上新出现的共享单车企业就有70多家。而共享充电宝行业在2017年4-6月的新进入者就达到了22家。

此外,一些新兴的共享项目没有考虑到政策监管的现实存在。2017年7月,北京一处共享睡眠仓被警方查封。而此前北京市朝阳区、丰台区、海淀区的工商行政管理分局也已经暂停受理共享办公空间、孵化器等虚拟地址工商注册登记。

而对这些共享经济项目来说,更为扎心的则是外界对其“共享”身份的质疑。共享经济的本质是闲置资源的有效配置。但在共享经济的热闹喧嚣中,更多的共享创业项目则是挂共享经济的“羊头”,卖宣传与融资的“狗肉”。此前被人质疑需要扫码的“共享马扎”,事后证明仅仅是一次营销推广。而大量诸如共享睡眠舱、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等创业项目则被指责实际上是起源已久的分时租赁模式。

共享单车“叶落知秋”

共享单车眼下的战局,可以看做是共享经济在2017年的生存样本。从年初的花团锦簇到冬天的冰冷刺骨,共享单车企业的倒下似乎有些过快。

11月16日晚间,小蓝单车创始人李刚发布公开信,宣布小蓝单车与拜客出行达成了战略合作,将由拜客出行全权代理小蓝单车未来的运营。而在此之前,被认为在共享单车中骑行体验最好的小蓝单车被陆续曝出押金难退、公司解散、拖欠供应商欠款和员工工资等消息。

小蓝单车的现状是二三线共享单车集体大败退的缩影。在它之前已经有酷骑单车、町町单车等玩家相继折戟。虽然“不幸的人生各有不同”,但压垮它们的最后一根稻草无一例外都是资金链断裂。

但对于错过时间窗口的共享单车企业,资本已逐渐冷静下来。

10个月前,小蓝单车还是一家备受关注的创业公司。2017年1月,小蓝单车宣布完成了4亿元A轮融资,但此后再无进展。李刚在信中称,从6月份开始,小蓝单车仿佛受了诅咒,先是月初宣传事故,影响了一笔大融资和一次潜在并购机会。而他跑遍了上百家基金,却没有换来一笔资金。

町町单车创始人丁伟也曾称,“从七八月开始,整个创投圈都确定一件事,摩拜和ofo已经把创投圈瓜分成两半。他们不会再投我们。”共享单车行业的马太效应愈加强烈。作为参照,ofo在2017年7月的E轮融资中募得7亿多美元。而摩拜在6月中旬的E轮融资中也募得6亿美元。而据《华夏时报》记者粗略统计,橙黄之外的共享单车企业基本没有再突破B轮融资。

在资金链断裂背后,车辆规模和资本是决定共享单车企业命运的最终砝码。曾经共享单车被戏称颜色不够用。为了抢用户、拼规模,二三线的共享单车企业们投放了大量的单车,但这些颜色已逐步被湮没在大街小巷的橙黄之中。全国各地出现的大量共享单车坟场也已经证明了这个行业的饱和。

这些二三线共享单车企业们似乎陷入了找不到融资从而无法铺车,用户找不到车辆要求退押金,押金挤兑加速资金链断裂的恶性循环。这其中押金难退已经成为了共享单车企业“出事”的标配信号。

共享单车行业的押金自诞生起便成为众矢之的。此前多家共享单车企业都对外表示用户押金在银行进行监管或托管,但随着酷骑单车、小蓝单车、小鸣单车等二三线共享单车相继曝出押金难退,共享单车企业此前所称的资金监管已经被打了无数问号。

头部厂商也逃脱不过外界对其押金使用的质疑。11月30日有消息称,根据内部人士爆料,因市场扩张成本高企,摩拜和ofo小黄车两家单车企业资金告紧,已经开始挪用用户押金填补缺口,挪用总金额高达60亿元,而自行车厂等供应商的付款也均已暂停。但值得注意的是,两家共享单车目前的回应都集中在随时、顺利“退押金”上,但对于用户的押金是否被挪用却没有提及。

能复制滴滴快的结局?

尽管众多的共享经济项目陷入倒闭潮,但共享经济却依然在快速发展。根据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预测,未来几年,共享经济将以年均40%左右的速度增长,到2020年交易规模将占GDP比重的10%以上。

进入下半场后,共享经济的未来将呈怎样的走势?抛开那些“伪”共享需求不谈,共享单车的走势格局或许能为共享经济的未来走向做出一定程度的注解。

谈到共享单车的走势格局,不能不提共享经济行业的前辈滴滴和快滴。2014 年初开始,阿里投资的网约车平台快的和腾讯投资的滴滴为了争夺市场份额,掀起数轮补贴大战。曾有媒体报道,在几个月中两家公司为了争夺市场烧掉了二三十亿元人民币。

但这场“烧钱大战”在2015年2月戛然而止,滴滴快的突然宣布合并。

资本投资共享经济的逻辑最终是为了赚钱,双方合并停止烧钱显然皆大欢喜。合并后的滴滴现在成为网约车行业唯一的寡头,备受资本青睐。

2017年12月21日,滴滴出行宣布完成新一轮超40亿美元股权融资,以进一步加大对AI交通技术的投入,加速推进国际化以及包括新能源汽车服务在内的创新业务。共享单车行业的大手笔融资相比网约车简直是“毛毛雨”。2017年4月,滴滴还宣布完成新一轮超过55亿美元融资。此轮融资后滴滴估值超过500亿美元。

共享单车行业中的双寡头摩拜和ofo,能否复制滴滴和快的当年的合并路径?资本显然很乐意看到两家合并。大规模的投放车辆、高昂的运营成本以及并不清晰的盈利模式,让两家企业烧钱不断。投资了ofo的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朱啸虎已经多次提出过两家合并的观点。

但两家企业的管理层显然并不这么想。摩拜联合创始人王晓峰对合并传闻曾表态,“不觉得有任何合并的可能”。ofo创始人戴威则称,希望资本理解创业者的理想和决心。

但或许外界认为的两强相争格局还有其他走向。12月4日,被永安行收购的哈罗单车宣布完成了3.5亿美元的D1轮融资,参投方包括蚂蚁金服、威马汽车、成为资本、富士达等多方资本力量。而这也是阿里系资本在永安行、ofo外投资的第三家共享单车企业。

事实上,共享单车行业也已经变成了科技巨头间的互怼。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在12月5日下午曾对媒体表示,知道腾讯希望将共享单车企业合并,但共享单车要有公益心态,不能为了垄断、为了早点收钱而做。而马化腾则在评论朋友圈一篇有关哈罗单车最新融资的文章里称,“(指共享单车)被当作支付的推广工具了,可怜了其余中小股东被锁死。”

或许共享经济行业,从来就不是企业与企业间的竞争,而是背后资本财团间的战争,或者根本就是大金主阿里和腾讯的战争?
Jump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