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Topic: 乐见本科专业“瘦身健体” (Read 91 times)

jr. member
Activity: 58
Merit: 10
January 04, 2018, 08:49:43 PM
#1
日前,山西省召开了全省高等教育本科专业优化调整工作启动会,会上提出用3年时间对省内各高校专业动一次“大手术”。力争到“十三五”末,全省高校现有本科专业数量削减15%到20%,总数削减200个以上,同时另增设100个以上急需新兴专业。此外,会上还当场公布了“手术方案”。就连专业优化调整后的招生与评估、教师流动、财政补助等一系列细节性问题,也一并给出“答案”,足见山西此次给高校本科专业“动手术”的力度。
一改往昔只见加增、扩容的规模扩张局面,山西省实施减少、整合、撤销本科专业等“瘦身健体”之举,可称得上是一次战略性举措,切中了高等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事实上,淘汰一批由于体制、历史原因造成的重复建设专业,撤并一些落伍社会需求的过剩低质学科,既是对规模、结构、质量保障等教育内适性规律的充分尊重,又是对就业、需求、评估等社会外适性质量观的积极回应。
客观来讲,各省域优化调整高校本科专业结构和布局有其独特优势与便利条件。山西省深入推进资源型经济转型改革,巧妙地将高等教育一并纳入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洪流”之中,实属明智之举。省域内开展专业调整可有效综合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等信息,与社会联动发展中“问需”。当前,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日益频繁,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职能定位愈发明确,对接产业需求和产业深度合作也渐入佳境。可以说,科学合理、前瞻性地布局调整专业的时机已趋成熟。加之,省域在决定高等教育中专业调整事务上已拥有较高程度的自主性与自律意识,形成了自我激励、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自然能朝有利于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方向发展。
《高等教育法》中规定了高校可自主设置专业,高校依法依规享有专业设置及规划的办学自主权。因而,为严谨起见,省域对高校专业调整更宜提供引导性的政策意见,采取质量监督和支持服务为主的间接管理方式,否则难免有“一棍子打死”的矫枉过正之嫌。建议省域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教学合格评估、审核评估、专业评估及毕业生就业稳定性、常态化监测。用好高校中的专业及就业数据资源,基于专业人才培养国家标准和普查数据为科学基础,精准把握产业走向、社会声誉和社会人才需求状况,借助大数据分析动态生成分析报告、质量报告,走专家咨询工作组和各界人士参与的论证渠道。此种以结果为导向的评估方式,借助信息公开、预警停招、动态调整等手段,解决了专业结构性矛盾,有利于精准调控专业供给,形成优势和特色鲜明的专业体系,增强专业设置的针对性与匹配度。
不过,如何解决好、过渡好、配套好专业调整所引发的“阵痛”,也在考验着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的高等教育治理能力和管理智慧。调整专业过程中的确会引发一些问题,如教师的流动、资源的归属等。以教师流动来看,对调减并撤专业中原有的教师队伍,可实施校内转岗方式,鼓励到相近专业交叉流动。当然,也可选取校际间教师互聘,简化人事调动手续,对原有教学工作量互认,促进教师的合理流动。
Jump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