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Topic: 林黛玉到底得的是什么病? (Read 84 times)

newbie
Activity: 75
Merit: 0
January 05, 2018, 10:01:27 AM
#1
林黛玉是忧郁的。林黛玉为什么忧郁?就像患有轻度忧郁症似的?忧郁既构成对她内心的折磨,又使她的气质中有一种烟笼寒水的味道。让人越是看不透,越是想看,一看再看……林黛玉就这样唤起无数读者的的怜爱与好奇心。她把忧郁变成一种美。这种忧郁的美,似乎比薛宝钗那种健康的美、史湘云那种阳光的美,王熙凤那种泼辣的美乃至晴雯那种大大咧咧的美、袭人那种温柔体贴的美,还要迷人,还要具有杀伤力。

   林黛玉是一位不仅自己爱哭,而且能让别人哭的美女。她的形象,她的身世,她的性格,她的结局,赚足了读者的眼泪。她是中国古典文学长廊里罕见的悲剧美女。

   年幼丧母,恐怕是林黛玉与忧郁结缘的原因之一。体弱多病又是另一原因。“谁知女学生之母贾氏夫人一疾而终。女学生侍汤奉药,守丧尽哀。遂又要辞馆别图。林如海欲令女受制读书,故又将他留下。近因女学生哀痛过伤,本是怯弱多病的,触犯旧症,遂连日不曾上学……”

当这位不幸的扬州女学生初进荣国府,与贾母相见便是抱头痛哭:“方欲拜见时,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当下地下侍立之人,无不掩面涕泣。黛玉也哭个不住。一时众人慢慢解劝住了,黛玉方拜见了外祖母。”

黛玉真是哭着喊着进了娘家的娘家——大观园,故事至此,她还来不及想到:后面还会有更多的伤心事,还会有更多的眼泪要流。她注定是一个用自己的泪水浇灌自己长大的人物。她的忧伤全化作泪水,使大观园变得湿漉漉的,使《红楼梦》变得湿漉漉的,使心软的读者的脸,也变得湿漉漉的。

林黛玉岂止是吃饭长大的,还是吃药长大的。潜意识里一定是用泪水伴服吧?药苦,可她的心更苦。有时,连她的笑都是苦涩的,她的命,也是很苦很苦的。用苦药来治疗苦命,究竟有多大效果呢?

“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因问:“常服何药,为何不急为疗治?”黛玉道:“我自来是如此,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到今日未断。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那一年我三岁时,听得说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固是不从。他又说:既不舍得他,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

林黛玉长期服药,书里说服的是人参养荣丸,一种更多地是用于滋养的补药。这种药其实治不好她的病。更麻烦的,黛玉究意得的什么病,谁也说不清楚,连她本人也没搞明白。病因不明,又如何对症下药呢?难怪白请了众多名医,皆束手无策。

惟一对林黛玉病情一眼看穿的,就是那个疯疯癫癫的癞头和尚。可惜他解说得太玄乎又太邪乎。连黛玉本人都视之为“不经之谈”,旁人听了更是如堕云里雾里。

松樵我倒是想试着做一点猜测。这种怪病无药可医,相当于不治之症了。根据癫头和尚的建议,出家是解决的好办法,最次也不能和外人(包括外姓亲人)打交道,方可保平安。看来这是一种心病,是心理上的而非生理上的。稍微复杂点的人际关系,都可能加重病情。

得这种病的人若不愿去当和尚或尼姑,想保命的话,不能广交朋友,不能谈恋爱,不能结婚,自然也不能当官或做生意了。因为哪一样不需要接触陌生人啊。

如果松樵判断林黛玉得的是忧郁症(哪怕是潜伏期的忧郁症),大家肯定说松樵危言耸听。但这种病的根在于心理而非生理,自然该属于精神病的大范围?这么看来从很早起,林黛玉的心理就处于亚健康状态了。

估计六岁时的丧母之痛,使小姑娘受了重大的刺激?不,也许这种病根本上就是天生的。她一生下来,就生了这种病了。在三岁时碰见那位疯和尚之前,她记忆中就在不断地求医,不停的吃药,病几乎是伴随她一起出生,一块成长。

这种病情不能见哭声,偏偏林黛玉自己就是爱哭的,又最容易惹得别人为之哭。林黛玉的多愁善感,譬如见花落泪,对月伤心,譬如伤别离甚而至于怕欢聚,都属于轻微的病态吧?

这种病需了结尘缘。偏偏林黛玉的尘缘越系越紧,越系越密,越系越细腻,直至被缠绕得喘不过气来。这种病需斩断情根。偏偏林黛玉不仅斩不断,还不能自拔地爱上宝哥哥。

这种病最好一概不见父母之外的亲友。偏偏林黛玉丧失了母亲又告别了父亲,孤身投入宦门深似海的荣宁二府,要见识多少人,要和人打多少交道啊,这种病不只好不起来,还会加重,发作……

这种病最怕受刺激。偏偏林黛玉到大观园后,受了更多的刺激,更大的刺激。受了爱情的致命一击。注定她是没得救了。
Jump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