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Topic: 对“注册容易注销难”也应依法惩治 (Read 41 times)

newbie
Activity: 44
Merit: 0
前不久,网络平台、手机APP“注册容易注销难”的现象引发广泛关注。针对有网民在中国政府网上留言反映该问题,国家工信部日前回应,电信业务经营者、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在用户终止使用服务后,为用户提供注销网络账号的服务。

不是“可以”也不是“尽量”,而是“应当”。工信部在账户注销问题上斩钉截铁表态,无疑直接回应了舆论关切。

现实中,跟网站、APP“结缘”容易“分手”难问题很普遍。今年10月,有记者亲自测试12个最常见互联网应用的注销流程,发现7个应用均无注销选项,即便有也程序繁琐。

乍看起来,这无非是留下几个废置不用的账号。但在数字资产和信息权利越来越重要的背景下,这个问题只会越来越受关注:毕竟,网络账户注销难,不仅意味着《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赋予的自由选择权被侵犯,更让个人信息处于被“非法持有”状态。而用户在互联网上的“痕迹”无法消除,也会增加用户隐私被泄露的风险。

从现行法规看,对注销难其实不缺禁令。《网络安全法》明确,对该行为,个人“有权要求网络运营者予以更正”,网络运营者应当“采取措施予以删除或者更正”。而《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也规定,运营者有“停止对用户个人信息的收集和使用,并为用户提供注销号码或账号的服务”义务。

那为什么很多平台宁肯违法,也不肯放开注销权?原因就在于,信息亦“金矿”。对网络平台、APP们来讲,互联网应用的用户数量,影响着UV(访客)统计和估值,也是风险投资、流量变现的重要参考。放开注销权等于用户流失风险,故宁愿被诟病也要攥着用户数据权不放。

如今面对民众疾呼,工信部公开表态,重申了常识:对网络平台和APP而言,保障用户注销权不是“开恩”,而是义务;不是自选项,而是统一要求。在此问题上,平台们没有回旋余地,只有守法空间。

但在很多平台已“装睡”已久的情形下,公开喊话、敲响警钟之外,也有必要进一步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并循着“违法必究”的原则进行主动查证打击。

从现行法律看,对于拒绝账户注销,无论是《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还是《网络安全法》,都明确了惩戒举措。前者规定,“由电信管理机构依据职权责令限期改正,予以警告,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后者明确“拒不改正或者导致危害网络安全等后果的,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但相比起企业的“获利前景”,惩罚力度仍不够。

在此背景下,不妨对照消法,将适用的惩罚举措“升格”——如果“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要求”,“可以根据情节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如此惩罚来得更严厉,震慑力更足。

说白了,在当下,保障用户账号注销权,重在解决“不让注销怎么办”。也只有“注册容易注销难”当违法侵权处理,将违法成本提高到能遏制住企业逐利冲动的地步,“账号注销难”才能尽早销声匿迹。
Jump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