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Topic: 份子钱给多少,要学广东人的份子钱观 (Read 72 times)

newbie
Activity: 52
Merit: 0
前不久,一篇关于份子钱的帖子刷了屏。一位毕业后在宁波工作的网友,自己一个好朋友结婚,他按照老家的婚俗,给了1 0 0元份子钱,然后发现菜品豪华,心里开始打鼓,担心是不是给得太少。跟帖留言很有意思,许多网友都说100块钱当然太少,比如,网友表示温州30 0 0元起步,杭州180 0元起步。然而在一片说“少了”的纷纭中,唯独广东网友的评论有一股清新脱俗的泥石流味:佛山网友表示,主人只讨红纸不要钱;中山网友随礼500元,主人折了一个角表示已收后全部退还;而在江门,包100元还退回了80元……
在一般人眼里,广东无疑富得流油,事实也大抵如此。而据某应用程序公布的一份全国各地婚礼份子钱地图显示,广东以100元的份子钱,荣居倒数第一。最有钱,但随的份子钱却最少,“不科学”成了网友对此的最大感受,广东人给人以“不讲人情”的印象似乎也就顺理成章了。
事实上,经济发达与否同份子钱多少并无必然的联系,比如,同为经济发达地区,婚礼份子钱地图显示,包邮的江浙沪地区依次为800元、1000元以及1000元。而广东省内其实也并不是“大一统”,特区深圳市也确实比较特殊,地图显示份子钱为800元,笑傲广东全省。不过,想一想这也很好理解,深圳作为一个移民城市,原住居民很少,绝大多数是外市人和外省人,他们把自己的生活习俗,包括份子钱水准照搬到了深圳,并带动其与物质积累速度同步增长再正常不过。
在我看来,谈论一个地区份子钱多少合适,不能脱离具体的条件和环境。有人考证,份子钱起源于农耕文明时代,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在婚丧嫁娶等家庭的重大日子里,不得不通过收取份子钱这种带有众筹性质的举动解决资金难题。况且,农耕文明时代多是熟人社会,通过互给份子钱这种方式,一定程度也可以加强人情往来,起到促进家族邻里团结互助的作用。而随着物质水平的不断发展,农耕文明进入现代工业文明,份子钱原有的互助功能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式微,在广东等发达地区甚至只剩下单纯的讨彩头、求吉利的意味,既然如此,谁还过于看重红包是厚还是薄呢?
作为一个在广东打拼近十年的湖南人,我对广东媒体下面这段话有着深刻的体会:“在广东就算是土豪,出去吃饭习惯打包剩菜,比起五星级酒店自助餐更钟爱好吃的路边大排档,街边旮旯小店照样踏足,广东人就是如此的自我放飞。从根本上来说,是消费观念的不同,比起面子,作为吃货的广东人更愿意把钱花在美食上面,望其他省份人民周知,多多理解包涵广东人,他们真真是‘讲心不讲金’,诚意十足”。一定程度上,这也是我喜欢呆在广东的理由。
有人调侃,年终之所以这么努力工作,是因为不这样的话,春节的份子钱都随不起了。虽是打趣,但也道出了一个苦涩的事实:在部分地区,份子钱确实过头了,甚至成为发家致富的手段,如果母猪下崽都要摆酒的话,份子钱怎么降得下来?这么来看,那些份子钱虚高的地方不仅要学习广东人致富的经验,更要学习广东人的消费观和份子钱观。
Jump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