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Topic: 整顿作风才能做到真正扶贫 (Read 94 times)

newbie
Activity: 21
Merit: 0
January 06, 2018, 08:47:22 PM
#1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日前发出通知,决定将2018年作为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并在全国范围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随后,张家口市两名县委书记和一名县长因为扶贫工作不力被免职,多人受到处分。中央纪委也发出声音,要求持续整顿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
当前,精准扶贫进入任务最艰巨时期,深入治理扶贫领域腐败和整顿工作作风,说明腐败和工作作风不扎实的问题带有普遍性,如果不加以整治,很可能会影响精准扶贫目标的实现。
任何一个领域都会存在腐败和工作作风不扎实的问题,但是在扶贫领域,腐败和工作作风不扎实所带来的危害往往更加严重。扶贫对象是农村贫困人口,他们在村庄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很容易受到伤害。贫困人群具有双重脆弱性,首先他们在村庄政治中往往处于边缘地位,对于村庄中的事务了解的少且缺少话语权。扶贫本来是支持贫困群体的,但是因为他们对政策了解不足,缺少透明的信息,因此也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权利。比如,贫困群体自我保护能力低造成了一些地方把扶贫资金当成唐僧肉,大肆挪用。
其次,扶贫资金对于贫困人群来说往往是生存和发展的救命钱。贫困使他们缺少发展机会,对于一些贫困家庭来说,政府的扶贫是他们改变生存状态的最重要机会,一旦失去这个机会,就很难有其他机会翻身。因此在扶贫领域,不管是小贪还是大贪,所造成的影响都是非常严重的,对于扶贫领域的贪腐,需要重拳出击。
较之腐败,扶贫领域中的工作作风问题所引发的后果同样很严重,同时也更加难于治理。尽管没有将扶贫资源装到个人腰包中,但是工作作风不扎实不仅造成扶贫资源浪费,而且耽误难得的扶贫机遇,造成脱贫攻坚工作不落实、侵害贫困群众利益,并影响党和政府形象。比如“盆景式扶贫”,通过一些首长工程,将大量资源堆积在一个区域,打造一个完美的典型。这种盆景式的扶贫项目完全靠外部力量堆砌,贫困群众没有参与项目的设计和建设,项目仅有漂亮的外表,但是不能发挥实际扶贫作用,造成扶贫资源的浪费。再比如扶贫中的官僚主义、长官意识,在没有深入了解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需求的情况下,缺少对扶贫规律的认识,凭长官主观意志拍板上马一些产业扶贫项目,但是由于市场、自然条件等多方面原因,项目迟迟不能发挥扶贫作用,最终项目失败。
笔者曾访问过一个贫困村,在开始精准扶贫的时候,村民拒绝参加政府推动的产业扶贫项目,问其原因,这个村在过去的10多年中曾经上马了8次产业扶贫项目,每次都以失败告终,村民不相信政府的扶贫项目,觉得每个项目都不能成功。这件事情尽管不是发生在精准扶贫时期,但是说明扶贫中的官僚主义所造成的严重危害。
导致扶贫领域工作作风问题的原因既有基层工作的问题,也有上面的问题,需要上下齐动,才能切实解决问题。
上面的问题在于对基层提出不切合实际的要求,比如要求基层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数据采集工作,一旦这些要求不切合实际,基层就会出现编造数据、重复填表等现象。过去几年扶贫工作中出现的精准扶贫变成“精准填表”的现象,与上级各个部门不切实际的要求基层提供数据有关系。数据当然需要精确,但是有些数据很难精确,比如农民的收入和支出,现在这些数据的采集主要依靠农民自己的回忆和群众的评议,这些数据很难精确,如果要求非常精确,就会出现越精确的数据越不可靠的现象。还有比如扶贫项目拨款的周期很长,留给项目实施的时间较短,经过层层划拨,资金很晚才能到账,但是当年任务必须当年完成,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本该更长时间完成的项目,就会出现赶工期,质量把关不严等等现象。
基层的问题更多地表现为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缺少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工作走过场,甚至为了满足检查而开展工作。比如一些帮扶干部虽然住在村里,但是并没有融入到贫困群众中,对贫困群众的情况和要求了解不足,满足于将部门的扶贫资金用完、项目建成。一些驻村干部严格按照施工图纸为农民新建房屋,但对农民提出的具体需求完全不考虑。结果是房屋建设很好,按照标准检查也没有任何问题,农民却感到不方便,很有意见。
工作作风建设既要看到在扶贫领域存在贪腐和工作作风问题,也要看到绝大多数干部深入实际,通过扎扎实实的工作解决了大量具体问题,不能因为作风建设而挫伤基层扶贫工作的积极性。同时对于存在的贪腐和工作作风不扎实的问题,需要上下联动,分清责任,做到“扶真贫、真扶贫”。
Jump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