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Topic: 乌镇未来:携手迈向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新时代 (Read 77 times)

newbie
Activity: 57
Merit: 0
     IPv6是什么?它可以‘为全世界每一粒沙子编上一个网址’。”

  “IPv6相当于什么?‘IPv4和IPv6都相当于互联网的油田,IP地址就是石油。现在IPv4资源基本耗尽,已经很难继续开采,而IPv6正在源源不断涌出石油。’”

  这就是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引起广泛关注的“网络大明星”——IPv6。

  近期,中办、国办印发《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旨在加快构建高速率、广普及、全覆盖、智能化的下一代互联网,这是加快网络强国建设、加速国家信息化进程、助力经济社会发展、赢得未来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重大战略。

  战略决定行动,行动引领时代。

  道路:在建设网络强国的历史进程中坚定前行

  很多历史节点的重要时刻、历史际遇的美好时光总是让人倍感飞快,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已然落下帷幕。
     
       72小时的“乌镇时间”,分享了精彩难忘的思想盛宴,书写了互联网治理的新篇章。大会除了举办20场分论坛、发布成果文件《乌镇展望》外,首次发布了《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7》和《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17》两本蓝皮书,为各国更好推动互联网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细心观察,有这样一条逐渐清晰的历史脉络: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治网主张从理念共识走向具体实践,从具体实践上升至思想理论体系,再用以指导更广范围内的实践。

  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的扎实推进,就是最好的彰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宏阔视野和战略思维,高瞻远瞩地提出了网络强国战略思想。习近平总书记的网络强国战略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网之道的科学总结和理论升华。

   一路走来,我们看到了一位大国领袖对网络强国战略的深入思考、让互联网更好造福国家和人民的真挚情怀、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执着坚毅。

  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加快军事智能化发展,提高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联合作战能力、全域作战能力”“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等等,这些都是网络强国建设的应有之义。

  当然,网络强国建设也有自己“难啃的硬骨头”。比如,互联网核心技术是我们最大的“命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这关乎互联网安全、关乎国家安全。

  “我国曾经是世界上的经济强国,后来在欧洲发生工业革命、世界发生深刻变革的时期,丧失了与世界同进步的历史机遇,逐渐落到了被动挨打的境地。特别是鸦片战争之后,中华民族更是陷入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悲惨状况。想起这一段历史,我们心中都有刻骨铭心的痛。”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肺腑之言,令人动容。

  对!这就是我们必须坚决“啃下硬骨头”的原因,再难也要向前坚定推进。当今时代,信息革命带来了生产力又一次质的飞跃,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军事等领域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这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机遇,我们必须牢牢抓住,决不能同这样的历史机遇失之交臂。

  网络强国,任重道远。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必将以更自信、更有力、更坚定的步伐,更好更快地推进网络强国建设。

  思想:朝着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不懈努力

  有人说,“要讲这届互联网大会最热的话语,‘大家的事由大家商量着办’一定榜上有名。”

  确实!从整个世界范围来看,“大家的事由大家商量着办”,或许就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最直接的要义。

  因为,有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在当今世界,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互联网领域亦是如此。

  “互联网真正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让国际社会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网络空间是人类共同的活动空间,网络空间前途命运应由世界各国共同掌握”;

  “互联网发展是无国界、无边界的,利用好、发展好、治理好互联网必须深化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进入关键时期,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日益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

  我们不难发现,连续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始终不变的是一个核心思想——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连续四年被习近平主席反复强调。那么到底有何深远的含义?又该如何构建?
 
     2015年12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发表讲话,就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提出重要主张:加快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互联互通;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促进交流互鉴;推动网络经济创新发展,促进共同繁荣;保障网络安全,促进有序发展;构建互联网治理体系,促进公平正义。

  2014年7月,习近平主席在巴西国会演讲时鲜明指出:“在信息领域没有双重标准,各国都有权维护自己的信息安全,不能一个国家安全而其他国家不安全,一部分国家安全而另一部分国家不安全,更不能牺牲别国安全谋求自身所谓绝对安全。”

  我们知道,当今世界范围内,互联网领域发展不平衡、规则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等问题日益凸显。现有网络空间治理规则难以反映大多数国家意愿和利益,世界范围内侵害个人隐私、侵犯知识产权、网络犯罪等时有发生,网络监听、网络攻击、网络恐怖主义活动等成为全球公害。面对这些问题和挑战,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不失为一个重要方向和正确选择。

  在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的背景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已经越来越成为中国参与并引领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的鲜明旗帜,也是当代中国对世界互联网发展的重要思想和理论贡献。

  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需要各国一道,尊重网络主权,发扬伙伴精神,做到发展共同推进、安全共同维护、治理共同参与、成果共同分享。

  时代: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建设美好新世界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时代开创新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外交部分开宗明义宣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

  中国共产党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从社会发展史看,人类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正在经历信息革命。千百年来,人类总是在不断地思索和追寻着一个古老而又与时俱进的“大问题”:人类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

  源于对当今世界重大课题和未来走向的深入思考,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等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提出并在不同场合深刻阐释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时代重大判断,道出了“人类未来的样子”。

  当前,在互联网领域,中国正在加快建设网络强国,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国家在推进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历史进程中贡献着智慧和力量。

  基于此,我们可以试着放在更宽广的视野做一些思考,问这样的问题:该如何更好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Jump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