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Topic: “欧洲合众国”是谁的? (Read 116 times)

member
Activity: 62
Merit: 10
January 07, 2018, 08:50:57 PM
#1
德国社会民主党主席马丁·舒尔茨在大选落败后一度门可罗雀,无人问津。但他近日高调宣称希望建立“欧洲合众国”,又让他重回舆论的焦点。
舒尔茨的这一宣示之所以备受关注,表面上看是因为此时他领导的社民党正在和默克尔领导的联盟党进行组阁谈判,这一表态可能是未来德国新政府的施政方向。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欧洲合众国的愿景又一次撕开了欧洲的旧伤疤:是谁的欧洲合众国?以谁的方式走向欧洲合众国?德国的?
凯恩斯对“冯克计划”情有独钟
在现实中发现问题,到历史中寻找答案。不妨先回到欧洲一体化的原点。
1940年11月,英国战时内阁新闻部的哈罗德·尼克森送给当时已经名满天下的经济学家凯恩斯一份文件。这是关于纳粹德国经济部长沃尔特·冯克在1940年7月25日的柏林记者招待会上宣布的希特勒的“欧洲新经济秩序”的详细资料。尼克森希望凯恩斯发表一个广播讲话,批评“冯克计划”,借用凯恩斯如日中天的学术声誉打压纳粹德国妄图统一欧洲的“狼子野心”。
尼克森没想到的是,凯恩斯对纳粹德国的“冯克计划”大加赞赏,认为它“非常出色,正是我们自己应该考虑去做的事”。
为什么凯恩斯会对万恶的法西斯德国提出的欧洲统一计划如此“一见倾心”呢?
原来“冯克计划”的核心是建立一个由柏林主导的“欧洲清算同盟”,成员国相互间在对方的中央银行开设特别账户,进口国可以用本国货币向出口国设立在本国央行的特别账户来支付货款。
这样一来,只要“清算同盟”的成员国之间进出口处于平衡状态,就不必进行货币兑换和外汇支付,这就避免了货币贬值,成员国之间实际上是一种固定汇率,而固定汇率是非常有利于国际贸易的。
在凯恩斯看来,正是由于1929年“大萧条”之后各国为了克服、转嫁自身危机,以邻为壑,结果货币竞相贬值,汇率混乱,大打贸易战,破坏了国家间信任,导致滑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深渊。所以“冯克计划”里所体现的“稳定汇率”、“促进贸易”等理念让凯恩斯深以为然。
正是因为从纳粹德国的“冯克计划”里获取了灵感,作为英国财政部顾问的凯恩斯在代表英国与美国进行的关于战后国际货币体系安排的谈判中,提出了著名的“国际清算同盟”的建议,不仅仿效“冯克计划”建立多边清算机制,还更进一步的提出要发行“超主权货币”,这就是货币史上赫赫有名的“凯恩斯计划”。
出于维护美元主导地位的考虑,美国拒绝了“凯恩斯计划”,二战后的国际货币体系安排是以美元为中心,也就是经常被提到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欧洲一体化与“冯克计划”理念一脉相承
但“冯克计划”并没有就此消亡。二战后美国实施援助西欧国家的“马歇尔计划”,为了更有效分配、使用美元资金,1950年,西欧国家成立了“欧洲支付同盟”,成员国家之间实施多边清算,这与“冯克计划”的理念是一致的。“欧洲支付同盟”的经验为1979年建立“欧洲货币体系”奠定了基础,再后来的故事就众所周知了,1999年欧洲实施统一货币,欧元诞生。
希特勒可能做梦都没有想到,对纳粹厌恶至极的凯恩斯会和他在欧洲统一方面有某种程度的“惺惺相惜”,更不会想到,半个多世纪之后,他会和一种叫做“欧元”的共同货币在幽明之间存在着关联。
这个关联长久以来被德国以及其他欧洲国家很有默契地“善意掩盖”,因为联系背后的事实会让今天的欧洲人或不寒而栗,或不知所措:欧洲一体化相当大程度上仍在遵循着德国人的思想逻辑,“德国的欧洲”仿佛成为了欧洲人永远难以摆脱的宿命。
这就是为什么舒尔茨提出“欧洲合众国”的愿景会让欧洲人有一种说不出的五味杂陈,会挑起历史深处那根看似消失,但却仍然隐隐作痛的敏感神经。
历史学家托尼·朱特在他的演讲集《论欧洲》中,更是直截了当地说,欧洲将以三种可能的方式之一被德国主导:在西欧国家的支持下(虽然法国可能不情愿);在中欧国家的支持下;在中欧国家的反对下。其实朱特的意思是说,无论赞同还是反对,德国的主导是既成事实。
Jump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