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Topic: 马克龙访华,法国对中国还有什么牌? (Read 110 times)

newbie
Activity: 14
Merit: 0
1月8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开始上任以后的第一次访华,也是第一次淋漓尽致体现当今时代中法关系的现状。

国际关系的实质就是大国关系。美国总统上台以来,双方迅速实现互访。中国和联合国另一个常任理事国俄罗斯也保持着制度性的元首和总理互访。至于英国,首相梅一上任就表示要访问中国,甚至访问中国的日期都确定了(即11月6日),但由于中共十九大和特朗普来访而推迟。德国总理默克尔创造了12年总理生涯10次访问中国的纪录,被称为“来华次数最多、最了解中国的西方国家领导人”。而2017年,中国国家主席和总理都出访过德国。

外交的背后自然体现着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各自的份量和相互的需求。法国到今天,政治上由戴高乐创造的外交红利已经丧失殆尽,经济上其重要性早被德国取代。现在法国的经济总量不过是中国的五分之一略高一点。另外,法国还面临着俄罗斯对欧洲传统安全的挑战、美国对西方国际秩序大破坏的严峻考验,法国实在没有能力再把眼光转向中国。那么,法国是不是对中国就没有任何牌可打?

观来说,法国仍然是西方大国,在英国退欧和美国选出特朗普的背景下,法国在西方突然有了特殊地位。但只不过法国所谓的牌已经不是它所主导的,而是因为中国的需求所导致。

总体而言,中国对法国有六大需求。其中承认市场经济地位和解除对华军售限制已是老话题,而且法国也说了不算,除了有些象征意义外,没有任何实际效果。所以这两张牌实质是废牌,估计两国都不会再用。但另外四张牌法国不但能说了算,而且一旦打出,将会得到中国的巨额回报。

一是公开支持“一带一路”倡议,而且有具体的指标性行动。比如马克龙宣布将参加下一届(即2019年)“一带一路”高峰会谈。即使他本人不来,派总理来也是重大突破。英国前首相卡梅隆在访问中国时曾宣布:“英国将成为中国在西方最有力的拥护者”。马克龙完全可以宣布“法国将成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在西方的最有力拥护者”——这个宣言的难度可要小于当时的英国。这不仅是为了他的国家,也是为了他本人的未来。你看,现在下台的卡梅隆就应本国财政部的聘请,负责一笔价值10亿美元的资金,用于投资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相关的项目。他能得到这个职位,和他在职时力推中英合作从而建立了和中国的特殊关系密不可分。

二是在祝贺中共十九大成功召开的同时,肯定中国政治制度模式,至少表示这个模式适合中国。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前,他最重要的核心官员白宫幕僚长约翰·凯利在接受美国福克斯新闻采访时公开承认:“中国的政府体系看来适用于服务中国人民”。

如果马克龙也这样宣布,将会是西方国家最高领导人的第一次,其收获难以估量。不过这虽然是一个再明显不过的事实,但在西方承认事实并不是那么容易。这和中国几千年形成的实用理性传统不同。这也是为什么西方面对如此之多的问题却束手无策的原因。

三是在承认“一个中国”的同时,更宣布支持中国早日统一。随着中国的高速发展,实现完全统一是历史必然趋势,而且和法国也没有任何利害冲突。但毕竟今天的国际秩序仍然是西方在主导,统一大业还面临着美国和日本或明或暗的阻挠。所以仍然需要一个西方大国给中国造势。这就如同当美国明确反对其盟国加入亚投行时,英国却第一个选择加入,从而一下起到了巨大的表率作用,令美国成为笑柄。

之所以现在提出这个要求,是因为随着第一个一百年战略的临近,两岸关系取得突破是应有之意,尤其是在追求利益、根本不在乎国际秩序和道德的商人特朗普执政的历史条件下。

其实这个要求并不苛刻。早在2003年,中国的综合国力还在法国之下的时候,德国总理施罗德访问中国时曾在广州中山大学演讲,有学生问:“如果台湾当局作出台独的决定,迫使中国政府作出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决策时,德国政府是否能理解中国的立场?”

施罗德当时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我不是理解,而是持同样的立场。中国是不能分割的,......我也非常理解中国人民与此相连的感情。”可以说是第一个直接支持中国武力统一台湾的西方领导人。只不过限于当时演讲问答的场合,以及德国还不是今天的政治大国,中国客观来说那时也不具备现在的实力,所以这次宣示并没有在国际社会引起多大反响。

按说,十几年前的德国总理都能做到,法国岂有做不到之理?

四是成为第一个宣布对中国游客免签的西方大国。今天中国已是全球第一大旅游国,每年有超过1.2亿人出国旅游,购买力更是居全球之首。尤其重要的是,这么多旅客出境,却极少发生滞留不归的现象。为此对中国游客免签已是趋势。俄罗斯这样的世界大国早就做到了。美国做了变通,申请一次签证就可以十年有效,实际上就是变相免签。欧洲本土也有马其顿和克罗地亚对中国免签。

应该说免签是互利的,考虑到法国的经济状况和出国旅游的能力,如果对中国免签,获利更大的是法国,中国不过是锦上添花。不仅如此,法国如果是第一个这样做的大国,还会得到中国其他领域的巨大回报。

当然这个免签可以是有条件的和逐步的。比如这个签证只在法国境内有效,不能去其他申根国家。也可以先从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一线城市开始,逐步扩大。

除了这几张牌,来访的法国还要向美国学习一点:不要谈人权和南海等有争议的问题。今天的中国已经不接受西方站在道义高地上的指手划脚。事实上,内部问题丛生、加速衰落的西方早就丧失了谈论这些议题的资格。

比如,一个连安全都无法保障的国家,有何资格谈人权?去年12月巴黎市政府举行的旅游年会上,有业者怒斥安全问题。结果出席的副市长这样回应:安全隐患难以根治,虽然已经做了多方面的努力,但还需要社会各界参与。巴黎市无法支配警察,建议写信给内政部长加以敦促。

对如此事涉重大民生的议题居然就是这种一推三六五的漠然态度。根据2016全球各国犯罪与安全指数排行榜,中国安全水平超越北欧,和瑞士不相上下。这些都是不过几百万人级别的国家,和中国超大规模国家治理的难度完全不可比。另一个大国美国竟然和伊拉克在同一个水准,属于全球最不安全的国家。没有生命权何来人权?

虽然从中国需求的角度看法国,它还有这几张牌可以打——不仅法国自己能做主,而且并没有实际的代价,更会有巨大回报,但以我对法国政治的观察,由于缺乏政治智慧和勇气,法国仍然会白白浪费掉。

早在2015年,法国总统奥朗德访华前夕,我曾向法国学者提了三个建议:一是第一个加入亚投行,二是参加庆祝二战胜利的九三大阅兵,三是给中国游客免签。结果全都被拒绝,认为不可行。结果英国成为第一个加入亚投行的国家,并获得亚投行副总裁的职位。法国随后积极跟进,但于事无补。九三大阅兵,捷克总统出席,且不说中国给予多少经济回报,堂堂大国的国家主席单独赴捷克进行国事访问。从中国到欧洲可谓万里之遥,但习主席就只为了访问捷克而专门出行。

今天的法国,仍然缺乏像戴高乐那样拥有政治智慧和勇气的领导人,如果马克龙不能打出上述利己利中的好牌,此访除了显示两个大国还有正常往来关系、还能向美国展示在自由贸易、全球化和气候协定有共同立场之外,并无其他意义。再过五年或稍长一点,这些牌对法国就全无意义,就如同亚投行一事上法国的作为一样。那时,法国还有什么筹码和中国打交道呢?
Jump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