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Topic: 周茂清:雄安新区应该对周边地区起引领作用 (Read 101 times)

newbie
Activity: 20
Merit: 0
雄安作为非首都功能的承载地,这个任务能不能完成,在很大程度上要看体制上能不能有创新?在这个过程中,是充满着行政力量和市场力量博弈的。
如果说采用政府主导的方式,就是用行政命令使得很多央企和国有机构管理机构迁到雄安去,这个还是很容易的,文件一下就可以搬过去了。可是对于那些行政力量覆盖不到的民营企业,这一招可能效果就不是那么很明显。无非就是从原来在二环、三环办公迁到去五环、六环办公,还是在北京。要不就是对于央企这些公有机构的人来说,我人去雄安了,家属还留在北京,周一去、周五归,或者高铁通了以后,早去晚归。这样的话,势必造成北京和雄安之间的交通拥堵,只不过把北京的交通拥堵扩展到北京、雄安之间去了,所以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我认为,根本办法是去雄安的人能在那儿安居乐业,不仅本人去,家属也可以在那儿工作,孩子也可以在那儿读书。那么这样的话,就必须现行的体制进行一系列改革。
比如户口问题,现在很多人削尖脑袋进北京,很多都是为孩子着想。留北京,就能让孩子在北京参加高考,在录取时就能沾到很大便宜,众所周知,在北京参加高考和在外地参加高考,同样的分数,结局可大不一样了。这就涉及到我们的教育制度。在雄安,如果有一流的学校,很一批高素质的师资,我想是可以吸引他们孩子在那儿读书的。尤其是户籍问题,如果雄安的户籍视同北京的户籍,如果在孩子高考的问题上,在医疗的问题上,在雄安能享受到跟在北京同样的待遇,我想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这个又引发另外一个问题,就是雄安和周边地区的发展平衡不平衡的问题。当提出建设雄安新区的时候,石家庄是很郁闷的:过去一有北京压着它,二有天津压着它,现在又来一个雄安新区,那么作为省会的石家庄到底摆在什么位置上?我们知道石家庄这些年是雾霾最严重的城市之一,环保部每年公布全国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京津冀占了七八个,其中肯定有石家庄。所以雄安新区在建设过程中怎么平衡和雄安新区的关系?还有滨海新区,还有曹妃甸,它们是当年国家花了大价钱建设起来的,并且被寄予了很大期望。但后来并不很成功,有很多教训。雄安新区如何吸取这些教训,避免走弯路,尤其是如何使得雄安新区的发展和这些周边地区发展相平衡?这是不能不考虑的问题,不能说雄安新区发展起来了,和北京看齐了,但是和周边地区的距离拉大了。如果这样,势必引起周边地区的不满,从而也给雄安新区的建设设置了很多人为的障碍。雄安新区的崛起,不能脱离周边的环境而独步前行,必须起引领作用,带动整个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共同发展,这才是我们应当追求的目标。
刚才说到,京津冀地区尤其河北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处在一个低谷水平上。刚才说到南北差距,南北差距差在哪里?主要不是差在自然条件,也不是差在基础设施,我觉得是差在思想观念上和市场经济的机制上。你到长三角、珠三角,可以说那儿的市场经济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市场经济的基础已经是牢牢扎根在大地上,而在我们的黄河以北,以黄河为线,黄河以北市场经济的框架就很薄弱。东北这样的地方可以说市场经济的框架基本上还没成形,市场经济的意识也是比南方淡薄很多,尤其是我们的思想观念上的思想解放程度差别很大。
一个地区的经济要发展,我觉得首先要具备这样几个要素:
首先是思想解放,或者是思想开放。以美国硅谷为例,那个地方我去过几次,接触过硅谷的好几个企业,如Google、Facebook、Intel等,跟这些企业的年轻人进行过广泛的交流,他们思想很活跃。他们介绍说,硅谷开始就是一些创业的大学生在咖啡馆聊天、谈心,海阔天空地漫谈,最后碰撞出火花,产生了新技术,很多企业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下建立起来的。
其次要有产权保护制度。技术人员的每一个发明可以说都凝聚了很多心血,但是这个成果有时候就是一层纸,一捅就破,一拿来就是你自己的。没有严格的产权保护制度,发明人耗尽心血取得的专利技术会很轻而易举地流失掉,这对于技术进步是有极大伤害的。中国加入WTO的时候,西方国家在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上对我们提出了非常严苛的要求,开始我们不太习惯,但是现在回过头来认真思索,如果不是得益于产权保护制度,会有现在这样日新月异的技术进步吗?所以说,有严格的产权制度,才是推动科技创新的源泉。
还有就是企业家精神,南方和北方的经济差距,最大的差距就在于缺乏企业家精神,缺乏企业家产生的土壤。这些企业家必须要有冒险开拓的精神,要有灵活的头脑,要有比较强烈的市场意识,没有一批又一批这样的企业家,再好的经济发展蓝图也会成为空中楼阁。
归纳一下,一个思想自由,一个产权保护,一个企业家精神,这三者是构成一个地区经济增长和创新发展的最强劲动力。我觉得,如果在在这三个方面有所突破,我们就会在雄安新区的建设上,在未来的中国经济版图上留下非常鲜亮的记录。
Jump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