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Topic: 请珍视给娃起名的权利和自由 (Read 84 times)

newbie
Activity: 76
Merit: 0
January 15, 2018, 10:15:56 PM
#1
1月12日,刘女士来到安徽淮南市毛集派出所,申请给女儿“马莎拉蒂”变更姓名。原来,几个月前丈夫马先生到派出所给新生女儿申报户口,取名为“马莎拉蒂”,尽管值班民警和同去的孩子爷爷都觉得名字不合适,但马先生态度很坚决,非要取这个名字。“希望女儿以后能买得起这款豪车,过上好日子。”而当初起名字一事,刘女士并不知情,事后觉得好记、顺口,也没在意。大半年过去,很多亲友都说这名字不合适,这才出现了开头的一幕。
起好名字刚过几个月,就来申请改名了,这未免也太把取名当儿戏了吧?也正是如此,办理的民警这才慎重对待,把刘女士劝了回去,让他们夫妻俩慎重考虑清楚了再回来改,别再后悔,改来改去。平心而论,刘女士此举倒也有可取之处,改正错误同出名一样也要趁早,如果等到孩子上学再来改名字,那就更折腾了:其他的不论,名字改了,学籍档案里的信息肯定要改过来吧?所以早改肯定是对的。
拿“马莎拉蒂”给自己娃当名字好不好?这个问题见仁见智,比如在孩子他爸那里,这就代表开得起豪车,寄托着孩子以后过上好日子的美好寄托。而刘女士也道出了这个名字的另一个优点———好记,这是因为“马莎拉蒂”是一种豪车的牌子,辨识度极高。而在我看来,这名字并不太好,一来,在中国炫富与这一符号的连接太过深入人心,似乎有一种负面的意味在里面。如果认为这点太主观的话,取这个名字还存在一个硬伤,那就是豪车再怎么高贵,终究难逃工具属性,以豪车名字给孩子取名,是否代表着对孩子的一种物化抑或工具化呢?
更为重要的是,名字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私密化的符号,而是承载了一定的社会交往功能,甚至可以说具有一定的公共价值。因此,给孩子起名,父母的意思固然很重要,但也要兼顾公众的认知。从个案来看,刘女士之所以要给娃改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一众亲友说这名字不合适。这么说,并不是说外界的评价和观点就一定对,只是想说明给孩子起名不能只图痛快。
说起来,时间越往后数,对应一代人的名字似乎就变得越发轻松活泼,越来越呈现个性的一面,大家熟知的王者荣耀,乃至被否决的北雁云依,无不如此,这或许可以视为个体解放的符号。而越往前数,起名字受到的规制就越多,一般要按家族辈分来取名。以我老丈人为例,名字中就有一个“年”字,表示在家族中属“年”字辈。而在传统社会,这其实是一个辨认符号,跑到外地凭口音、姓氏以及辈分就能较为精准地找到同乡同族同辈人,在流动性低、资讯落后的年代,这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自我保护。反过来,“马莎拉蒂”等个性名字层出不穷,其实也是自由市场经济的一种折射,代表了从乡土中国到离土中国的时代转变。
或许有人会说,与上一辈、上几代人的名字相比,最新一代人的名字越发失去了文化内涵,这极有可能是一种表象或者说误解。正确的解读是,每一代人的名字风格都与这个时代是合拍的,就好比老一辈叫建国、建军,新生代则叫梓轩、梓晴,无所谓高下,但却是一个时代的烙印。最后,我也奉劝各位新生儿家长,请珍视这份给娃起名的权利和自由,不要太过随意和任性。
Jump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