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最近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我所理解的教育》。里面有这么几段:“教育和学习这两件事本身没什么可讨论的,强的民族教育一定强,优秀的人必然爱学习,这是定论。”
“退学是一件很失败的事情,说明在一项挑战里不能胜任,只能退出,这不值得学习。”
“对于大部分普通家庭来说,根本没有必要去羡慕美国、英国的教育体系,而应该庆幸在中国。我们国家各种阶层壁垒还没有完全清晰,只要你够努力,还是有很大概率去冲破次元壁,去到更高的地方。”
其实从这两天的舆论反应看,从一些网民跟帖看,不少人是幸灾乐祸的。“哈哈,韩寒不是牛X吗,你看,他现在不也后悔了吗?他以前还老骂教育,老批判这不好那不好,你看现在,还不是喊着‘退学很失败’‘厉害了我的国’?不要老是觉得自己了不起,到头来大家都一样,他这是活明白了。”
其实吧,韩寒还是不太一样。毕竟,你觉得你和作家、车手、导演、投资人的韩寒,到底哪一点一样?
我觉得,韩寒这么做,是正常的。这就好比刘翔站出来,你也不能指望他忽悠大家都去跨栏,别走斑马线了吧。正因为他是刘翔,他知道99%的人都是战五渣,不要动不动去跨什么,一辈子也跨不出什么名堂,还容易扯着那啥。韩寒也是这样,好不容易趟出一条凶险异常的蹊径,他大概知道这条路走通的概率太低,对人品要求太高,基本不可复制,鉴于此,他说了几句维稳的话:大家老老实实地去做《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吧。
那句很有名的话,这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但无论怎么走来走去,人最多的路,还是平凡之路。如果说韩寒有什么明白的,恐怕也就是能追随自己足迹的,实在是太少。但说实话,更应该明白这些的,难道不是广大人民群众吗?这么多年了,身边写材料的多,写畅销书的有几个?老司机多,职业赛车手有几个?所以说,不要觉得韩寒是背叛了自己,变得油腻了,和自己的认知水准拉到同一个层次了。可能他真的只是不忍心戳穿:你学我,不行的。
韩寒的书,笔者读过不少。说实话,他的思维还是挺一贯的。比如他一直批判应试教育,但好像没说不要教育,他倒是一直说自己在社会上接受教育。曾经那个年轻犀利的韩寒,一直狠批应试教育,像是被书本虐哭千万遍的应激反应,着眼的是“教育好不好”的价值评价;这次韩寒在《我所理解的教育》里,说的倒不是教育好不好,让人爽不爽,重点倒是教育打破阶层天花板什么的,更像是“该不该教育”的事实评价。
翻译一下,这其实是两个层面的问题。“这饭难吃得像翔。”这是曾经的韩寒,告诉你味道如何;“哪怕像翔也得吃。”这是今天的韩寒,告诉你别以为不吃饭还能有肉,难吃也得吃。
所以我觉得,真的没必要跳出来庆祝韩寒“油腻”了,好像他回归正轨了,证明平庸是多么伟大,现实是多么可爱了,犀利是多么荒诞了。当韩寒都开始干起训导主任的活了,想想其实还挺悲凉的。这说明从退学差生逆袭成意见领袖,过去十多年了,他也不知道常规路径之外的其他道路被拓宽了多少,十几年对教育制度的意见,最终改进了多少,所以保险起见,以前的“爱拼才会赢”,现在变成了“稳住我们能赢”。
在一次演讲中,韩寒说他的一对夫妻朋友为学区房争执,过去他会劝人租房什么的,但“现在我更多知道了换位思考,我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感情和生活,如果你不了解,那么你就闭嘴。如果你了解,那就更应该闭嘴”。说真的,这不值得拼命买学区房的人庆祝,“看,牛哄哄韩寒也说买学区房。”韩寒跟你不一样,他真的买得起学区房,只是他觉得,他也没什么办法了。
12年前,韩寒曾上过央视一个节目,里面有一个和他对照的邻居家孩子黄思路。她品学兼优、全面发展,后来北大毕业、定居美国,差不多人生赢家了。
估计无数孩子们觉得,我去,这太逆天了,我怎么做得到。这时候跳出来一个韩寒,退学、叛逆、就会写写文章啥的,这给了无数孩子希望,我去,这我也能做到,尤其前两项,我肯定比他退得更快、叛逆得更嚣张。
这么多年过去,韩寒这篇文章说明了,成为黄思路难,成为韩寒更是难到不知道哪里去了。还想着搞起轻松惬意的快乐教育,还想着打破应试教育,拉倒吧,突破阶层的天花板就剩它了。说真的,这值得庆祝吗?这只能说明,你好好学习,未必能像韩寒一样跨越阶层,但你写得一手好文章,相比十几年前,可能更没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