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Topic: 房产泡沫还是互联网泡沫,加密货币热潮更像什么? (Read 93 times)

sr. member
Activity: 711
Merit: 270
“看起来就像重来一次的互联网泡沫,或者像是房地产泡沫。”


这是耶鲁大学经济学家,诺比尔奖获得者Robert Shiller在财富杂志封面文章上关于比特币的评价。

那么教授,你到底觉得这是互联网泡沫还是房地产泡沫呢,你必须要二选其一呀。因为这两者之间可有着本质的区别。

债务泡沫,就像2000年后引起美国房地产市场过热并最终引发全球金融危机的那场一样,留给我们的是累赘。而技术泡沫,就像20世纪90年代的互联网狂潮一样,留给我们的是基础设施。

仅仅在美国,最后一次严重的债务泡沫给了我们7000亿美元的救助和2000多页的立法(这还不包括实行“Dodd-Frank法案”的大量规定)。

我们没有终结金融机构“大而不倒”的现状反而成立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大而不倒”的机构,空置多年的取消抵押品赎回权等待被收回,而壮观的“占领华尔街”运动也不过是熏臭了公园,吓到了孩子。

另一方面,最后一次严重的技术泡沫则为光纤有线网络的推出和3G移动计算的研究提供了资金。它推动了智能手机(苹果、三星)、算法搜索(Google)、大数据物流和电子购物(亚马逊、阿里巴巴)、社交媒体(Facebook、Twitter)、云计算(Dropbox、AWS),平台和app机构济体(Airbnb、Uber)等等。(公平地说,那个时代的技术股票欺诈也是导致 Sarbanes-Oxley法案的一个因素。)

跟一个世纪前一样,19世纪80年代和19世纪90年代的繁荣——萧条周期给我们留下了国家铁路系统,而互联网泡沫彻底改变了经济。

所以,虽然加密货币几乎肯定处于泡沫之中——我是说,得啦,狗狗币的市值已经超过了10亿美元,而它的软件两年内都没有更新了——关键的问题,这个泡沫是个什么样的泡沫。

 

潜在的弊端
 

不可否认的是,无论如何都可能会出现严重的经济损失、痛苦眼泪、裁员、企业倒闭、资金枯竭、谴责、道貌岸然的社论、诉讼(有价值的和其他的)、起诉、国会听证会、政客哗众取宠、并不好笑的“周六夜现场”短剧,很有可能也会出现繁冗的新法规。但可能就是不会有救助。

一方面是因为,即使到现在为止,比特币和它无数的克隆和变体也太小了,而且与更广泛的金融系统隔离开来,以至于无法进行干预。

考虑到去中心化的金钱对税收和金融监管构成的威胁,大多数政府都不想将它们从深渊中救出来。

所以虚拟货币买家只能靠自己——也应该靠自己。如果你不明白为什么,请去搜一下“道德风险(moral hazard)”。

此外,如果有人加密货币说下的愚蠢赌注一路狂降,那么他的损失也仅限于他所投入的现金。(希望他没用退休储蓄的钱去投资。)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房价重新回落现实的时候,那些用次级抵押贷款的倒霉蛋们身上还背着还有六位数的债务。即使借款人把房子钥匙寄给贷款人之后,取消抵押品赎回权的记录也会在他们的信用报告上留存多年,然后他们才能重新拥有财务生活。

因此,与2008年的崩盘相比,这个泡沫的潜在损失是有限的。也可以说积极的一面更大。

因为这个泡沫可能会留给我们一个全新和改良的金融体系。

 

奠定基础
 

就像闪电网络(Lightning Network)联合创始人Elizabeth Stark最近在推特上指出,许多正在建设比特币重要基础设施的人的工作完全是处于热爱,而不是为了钱,事实也正是如此。就像老话说的那样,密码朋克才写代码(cypherpunks write code)。

很难想象这么多轻率的ICO能留下了很多的遗产,除了纪念品白皮书(我们这个时代的老牌股票证书,你在华尔街人行道上花买几块钱就能买到)。

不过同样很难想象的是,被这么多风险投资者和逐渐增加的ICO“贡献者”(一个不幸的委婉说法)的金钱浇灌过的区块链项目不会成就什么结果。这些项目可能会为全球的数字商业形成重要的,也可能是无形的基础设施。

实现的方式我们可能无法想象。就像在构建计算机时没有人预见到电子表格和关系数据库等前互联网计算应用——在新平台投入完成之前也没人能想象到这项变革性的技术。

当然还有互联网本身,它们的起步很简单,就是冷战时期的军事指挥官需要在发生核袭击时能有一个有弹性的通信网络。

在当时,批评美国过激的房地产市场是一种政治不正确,Robert Shiller对房地产的言论将会永远被视为英雄。但他说到金融泡沫时,认为似乎它们是可互换并且具有同样破坏性这一点,却是错误的。

最后一点:上次债务泡沫确实给我们留下了好事,尽管是间接的。

如果危机没有动摇世界对中心化机构和金融中介机构的信心,我们可能并没有接受比特币。
Jump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