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Topic: 上海真的错过了互联网机遇?至少教育没有! (Read 113 times)

newbie
Activity: 57
Merit: 0
最近这两天,有一篇文章风靡了朋友圈《上海是怎么错失这些年的互联网机遇的?》,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首先认为这篇文章写得很中肯,在观点上也是部分认可,但是在互联网教育领域,上海应该说从来领先,一直走在先锋。

  究竟于为什么阿里没有来上海。我觉得没有太大的意义,首先马云是杭州人,如果一个人出生的城市不是太差,至少开始创业都会有一定的基础和人脉。比起那些两眼一抹黑,就到陌生城市去打拼的成功概率肯定要更高。

  《上海是怎么错失这些年的互联网机遇的?》一文中说,上海很多人都去杭州工作了——上海人为了工作去别的城市当硬盘,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现在连香港的banker们都跑了不少人去了杭州,上海人再不敢说什么“西湖是上海人的后花园”这种陈年大话了。

  上海人有上海人的骄傲,但是上海人更是审时度势的实用主义者。如果我们是城市里的打工者、或是高级打工者,都是一切向职务看齐、一切向钱看齐。至于哪个城市?就像当年背上的香港人一样,现在的上海人够勇敢,好样的啊!

  虽然我承认,上海人有很多不适合创业的特质,比如不够果敢、比较享受安逸、很现实等等,但上海人更有更多适合做高级打工者的特质,比如领得清、比如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等等。

  回到这篇文章本身的论点,上海真的错失了互联网机遇吗?是的,上海错过了淘宝。马云的成功是一种奇迹,十多年前,当马云跟很多人描述“世界要改变了,要变成虚拟支付、线上购买了……”,这就相当于,现在有一个创业者跟我说:“世界又要改变了,我们现在发展火星业务,你快来加入我们……”我的回答,很可能是:呵呵呵呵呵呵……

  上海人不是眼光不够长远,而是需要现实基础,是的,如果我暂且相信,人类马上就要移民火星,那究竟是多久的未来?以及,我们能不能等到那一天?

  为什么说马云的成功是一种偶尔,你看看现在的欧洲,很多中产阶级还没有开始用智能手机,火车站还在卖报纸和杂志。

  时势造英雄,马云赶上了这个时代,他最初创业的时候,给很多人画了一个饼,相信的人入了伙,这无疑于某种信仰。很多人凭借一腔热血押对了宝,然而上海人是一种周全的思维,因为很多上海人不是只有勇猛拼搏这一条路,所以我们不会盲目选择相信,你给我画了大饼,我至少得看到买单的人。

  所以马云不在上海诞生,太符合上海这座城市的思路了。

  但说上海错失互联网机遇,我是不同意的,至少在教育互联网领域,上海绝对处于领跑位置。在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里,在线教育会成为一种带动二三线城市教育发展的模版。不过,如果创业要找钱的话,投资人真的不在上海,必须去北京。

  在中小学在线教育1对1辅导领域,头号品牌是“掌门1对1”,3年拿了6轮融资,其中C+轮融资,投资人还是任泉、李冰冰、黄晓明、章子怡和黄渤。“掌门1对1”的CEO兼创始人张翼从上海交大本科毕业后,在上海交大拿到了国家奖学金,被直接保送上海交大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就读研究生。后来,他选择从高级金融学院退学,全心全意投入到创业事业里。张翼还上了2017年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单。

  这家企业由85后青年企业家掌管的企业扎根在上海,从未离开。

同样是在线教育1对1辅导领域,海风教育创始人兼CEO郑文丞,从复旦大学毕业后选择了创业,从最初线下自主招生培训开始,逐渐转型到线上培训。目前已经融资到第三轮,同样扎根上海。

  再来看在线少儿英语培训,2013年创立的哒哒英语,创始人郅慧同样把公司安在了上海。

  为什么在线教育领跑行业的企业要把公司总部安在上海?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上海的市场是最开放、最有效率的试验田。

  如果你仔细研究过淘宝、京东等发布的年度账单,上海人对于线上购物的热情始终排在全国前列。为什么呢?回到根本上而言,上海是一座特别包容、特别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城市,满街的便利店、满街的奶茶店……这个城市用接受度和消费度来拥抱了每一家创新企业、公司、哪怕是小作坊。

  为什么要热爱上海这座城市?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接受度证明了一切。也许你的记忆有些模糊了,来我们来复习一下,有一阵土家烧饼风靡上海的时候,上海人人排队去买大饼;当洞洞鞋称为潮流的时候,上街一看,大妈大爷都在穿七浦路的假货;当台湾珍珠奶茶来的时候,上海人又以极快的速度爱上了奶茶……是的,爱是一阵风,爱来得快走得也快。如今,土家烧饼早已不见,大家也不穿洞洞鞋了,可我们又爱上了盒马、爱上了咖啡、爱上了其他的其他……

  作为城市,上海的市场反应力堪称一绝。如果你现在到了北京,二环以内几乎没有变化,胡同口还有烟纸店,那里的人们爱的是传统。

  所以,在线教育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同样也是新鲜事物啊,在上海这个市场里,你可以最快速的看到反馈,然后慢慢蔓延到全国市场。

  最后的话了,上海有上海人的谨慎,更有上海人的接纳度。在这个城市里,你可以看到全城人们背着真的、假的潮流包,吃着健康的、不健康的快速饮品,讲着外国口音、本土闲话的口音……

  我想说,这座城市不会辜负努力而有能力的人。加油!
Jump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