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Topic: 农村受冻的孩子何以成了圈募的套路 (Read 116 times)

newbie
Activity: 70
Merit: 0
真的要谴责一下,这些人到底在干什么的,孩子是未来,是希望啊,都不管的吗?
newbie
Activity: 72
Merit: 0
地方只会为自己谋利,对于这些问题,地方有哪几个会去管的呢?
newbie
Activity: 84
Merit: 0
总是有一些人,利用别人的同情心圈钱,钱进的是自己口袋,真正到需要的人手里的没几个子
newbie
Activity: 90
Merit: 0
1月30日,又有媒体报道了一所山区小学——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四棵树乡华庄村小学学生在学校被冻伤的事。看来,围绕“冰花男孩”的“消费”刚刚落定,“爱心人士”又得琢磨数钱的事了。不过,这一次,且慢动作。
是的,看着图文并茂的报道,稍有同情心、怜悯心的人,或者说还稍有人情味的人,都会心痛不已,都会产生要为这些可怜的孩子做些什么的冲动。然而,在做什么之前,姑且抑制住冲动,问上几问:这些学校、这些孩子的景况是不是在报道之日刚刚发生?如果不是的话,那么,当地政府知道不知道这些学校和这些孩子的景况?如果不知道,那么,何以外阜媒体能知道而有责政府不知道?而如果知道的话,又为什么放任孩子在校冻伤而无所作为?如果对眼皮子底下的事不知道、或虽知道但无所谓、或根本就是熟视无睹无动于衷,那么,先不论此中责任,人们要问的就是这些对此无所谓、熟视无睹和无动于衷的人,其同情心、怜悯心和人情味哪里去了?
而问题正在于,连同情心、怜悯心和人情味都成问题的有责者,却往往在络绎不绝的捐赠到来后,成了道(德)高一尺、(认)识高一丈的人。不是么?当“冰花男孩”暴红网络之后,当地有责部门不是兴高采烈地安排分配捐款捐物而全然忘了自己的责任了么?当“冰花男孩”收到的捐款“不够数”时,不是有“钱多了暴富不利成长”的担心么?这种把失职造成的结果当成募捐由头而成果果然多多的人,还可知羞耻?这种将贫困视为理所当然、且还能先见贫困者一富就要“不利”的德高望远者,究竟是根据什么经验而得出的这种定论?
不问责,“冰花男孩”所引发的没有问责而捐赠滚滚而来的效果,就会向社会示范“坏事变好事”的过程。这种过程,难免不使一些地方的有责部门看到了卸责——圈募——出名的套路,由此不仅不惧曝光其失职所造成的后果,甚而还积极配合媒体将此“有图有真相”的景况大肆扩散哩。这样的套路铺展开来,那些对冻伤孩子有责的部门,就会找到卸责且名利双收的捷径,这其实也是对失职的有责部门的变相鼓励。
不问责,不捐赠;没有问责结果,就不安排募捐,这应该成为解决“冰花男孩”以及上述受冻孩子问题的处理原则。非此,不让有责者到位,不让有责者循已有的制度解决问题,不让有责者因其失职而受到责罚,那么,“冰花男孩”和上述“在四棵树乡,像这样需要烧柴取暖的学校不止一所,有的甚至没有任何取暖设备”的现象,就会成为“爱心人士”的无底深渊,耗尽枯竭社会关爱。这除了让那些有“消费能力”的人蹭上热点之外,于改善众多的“冰花男孩”和上述受冻孩子的景况助益不大。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句话之所以深入人心,就在于它不仅关乎每个人、每个家庭的未来,也关乎整个社会和国家的未来。这个共识,其实也应该成为问责“冰花男孩”和上述受冻孩子所在地有责部门的具体准则。那些报道此事的媒体记者,不妨在拍下受冻孩子的景况之后,再去看看当地政府的办公条件,将两者对比一下,看看究竟哪个更穷、哪个更苦。如此,才能将这个共识度超高的口号落实在实际当中。
先问责,再捐赠;先有问责结果,而后安排募捐,这有利于防止以孩子的惨况作为募捐由头和套路的定型,更有利于防止有责者制度内卸责制度外圈钱。
Jump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