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Topic: 数字货币监管元年来临,各国监管动态大汇总 (Read 120 times)

newbie
Activity: 65
Merit: 0
还是中国最傻,把钱都让日本和韩国挣走,也不会让本国的人们受益,真是奇葩的国度!奇葩的领导人,奇葩的制度,奇葩的统治者传承体制!
member
Activity: 140
Merit: 50
九个亿财经报道——2017年是数字货币在全球范围爆发的一年。这个新生事物的爆炸式传播在很多国家引来了不少乱象,各国政府有点措手不及。

但是,进入2018年,各国政府对于数字货币都先后度过了适应期。对于数字货币市场来说,2018年必定是个监管元年。

果然,新年伊始,各种监管措施就已纷至沓来。世界各国监管,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数字货币未来的命运

九个亿财经对全球主要国家本周的监管动态政策进行全面的巡航,2018年的秘密,或许就蕴含其中。



中国篇

上周日至本周六,中国态度:

1.大陆:《人民网》英文版发声表示对比特币说不,拥抱区块链;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党组书记霍学文表示北京将严厉打击数字货币与区块链欺诈行为;央行主管媒体称不排除出台更进一步监管措施的可能。

2.台湾地区:台湾“行政院”副院长表示政府应该为数字货币市场崩溃做好准备;台北市确认与IOTA基金会合作打造公民数字认证计划。

3.香港地区:香港证监会表示已向7家交易所和7个ICO项目发函,香港证监会将继续监控市场并在必要时采取行动;香港金管局将在5月公布虚拟银行规定。

其它亚洲国家篇

上周日至本周六,除中国以外的其它亚洲国家态度:

1.日本:

日本央行表示没有计划发行数字货币;日本金融厅开始对数字货币交易所进行检查,考虑对运营有问题的交易所进行行政处分。

2.韩国:最高法院将审查数字货币监管是否符合宪法;政府正在集中精力进行数字货币投机调查,考虑修改法律以遏制数字货币出海投机的热潮;副总理称韩国数字货币交易所受电子商务法约束的问题需亟待解决;国务总理李洛渊为政府关于关闭数字货币交易所的各说其词而道歉。

3.印度:中央税务局称投资比特币收益适合税收,国税局对国内10万名数字货币投资者下达所得税纳税通知书;政府倾向于把比特币称为资产;将在3月31日之前对数字货币实行监管。

4.其它:泰国政府不会禁止数字货币交易,监管框架将于1个月内明晰;新加坡副总理表示没有理由禁止数字货币交易,现在判断数字货币成败还太早;土耳其副总理称已成立区块链分析小组;罗马尼亚国家银行表示不鼓励信贷机构参与数字货币;印尼严禁金融机构从事比特币支付业务,前财政部长提议政府发行自己的数字货币;哈萨克斯坦总统表示对发行全球流通的数字货币感兴趣;吉尔吉斯斯坦总理称政府主动引入数字货币能减少腐败;阿联酋提醒投资者注意ICO风险;亚美尼亚提出草案,拟将挖矿合法化,并将成立大型采矿中心;卡塔尔央行禁止比特币。

欧洲篇

上周日至本周六,欧洲态度:

欧洲证券和市场管理局称数字货币监管将成为2018年的首要任务之一;欧洲央行表示数字货币监管并非重点,行长称数字货币没有受到欧盟金融机构热捧,在研究数字货币给银行带来的风险,关注银行业对比特币期货的态度;欧洲央行执委表示数字货币并非货币;西班牙监管部门认为大部分ICO其实是证券发行;意大利政府下发文件启动数字货币调查,就拟议的数字货币法规寻求反馈意见;俄罗斯督促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制定数字货币共同标准,莫斯科法庭首次将数字货币资产看作破产财产的一部分,俄罗斯财长称不会允许自由地交易数字货币;乌克兰国会议员表示挖矿应和数字货币分开监管;欧洲皇室考虑投资数字货币;德国各党派希望对区块链建立更加详尽的策略。

美国和大洋洲篇

上周日至本周六,美国和大洋洲态度:

美国纽约州正研究政府发行数字货币;纽约州金融服务局推动针对数字货币欺诈和市场操纵的保护措施;美国国会将在下周举行区块链听证会;亚利桑那州可能将支持比特币付税;美国纽约联储主席表示,押注股市与比特币波动性的产品应受到监控;美国财政部长将在G20峰会讨论数字货币监管;德州叫停又一数字货币相关项目——DavoCoin贷款计划。新西兰联储代理主席表示未对数字货币市场进行监控。澳大利亚禁止比特币赌博。



一旦全球监管统一战线形成,数字货币市场或迎来新一轮洗牌。洗牌过后,该行业的发展才会步入正轨。监管并不可怕,平衡的监管体系对于区块链和数字货币的发展来说都是好事。

全球金融市场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数字时代,而这一趋势是不可逆转的。虚拟货币改变了传统支付业务、财务流程以及参与经济活动的模式。忽视虚拟货币的发展并不会使其消失,更不是一种负责任的监管态度。

在监管元年的大背景下,全球范围内的监管将正式拉开帷幕。每一个国家的监管政策制定都会受到国内政局、经济状况和国家竞争力变化等多因素影响,未来数字货币市场的监管松紧度也会像金融市场一样具备周期性。

新一轮的竞争,不但会考验各国技术发展和对新事物的接纳程度,同样也会考验监管政策制定的水准。
Jump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