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Topic: 对校园性侵说不,让每一个青春都能走进春天 (Read 140 times)

newbie
Activity: 44
Merit: 0
中国大学里的性侵犯、性骚扰现象一直非常严重,去年几名北京电影学院学生的网上发声,这个问题第一次真正被放在了社会主流舆论的聚焦点上。
那里的就算不在学校发声,将来踏入这个行业不也是一样要经历,他们的行业就避免不了!
member
Activity: 211
Merit: 10
现在的大学生卖肉赚外快的很多
newbie
Activity: 34
Merit: 0
这些方面。应该和美国学习。看看老美。怎么保护的未成年的。再看看国内。。。有钱人跑了不是每道理。我有钱也会考虑。
jr. member
Activity: 53
Merit: 10
这些“高校潜规则”,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阶层内部进行利益分配的方式,而这种利益分配体系就建立在奴役学生,榨取学生剩余价值的基础上。
在俊男美女比较多“性资源”比较丰富的艺术院校,奴役是以各种威逼利诱性侵的形式进行;
而在那些理工科为主的普通高校里,对学生的盘剥和奴役则主要是以强制劳动的形式体现。
newbie
Activity: 25
Merit: 0
如果哪天中国的大学生能够团结起来,让有确凿证据曾经性侵学生的教授在学校里上不了课露不了面呆不下去,中国大学里学生频遭“潜规则”的现状一定能得到明显的改善。
jr. member
Activity: 55
Merit: 12
在国外高校,虽然导师和学生的关系依旧不对等,学生依旧处于弱势。但并不会像国内那样,学生在和教授导师发生矛盾时完全孤立无援,即使掌握了对方学术不端,贪污,性骚扰这样的违法犯罪证据也能被学校以维稳的名义强压下来。
newbie
Activity: 13
Merit: 0
大学生被性侵后很难维权,如果学生不屈服坚持告发,学校方还能只手遮天,以维护学校声誉的名义把事情压下来,甚至小施手段就能让学生在学校里根本混不下去。
这些人手里握着同学们的命根子,一句“你还想不想毕业了”,就足够让你屈服在他们的淫威之下。
newbie
Activity: 26
Merit: 0
在一个正常的社会秩序下,性骚扰/性侵事件发生后,应该是加害者会感受到被绳之以法的恐惧。
但在中国大学里的性侵学生事件发生后,加害者往往是有恃无恐洋洋得意,反而是受害者陷入了无尽的恐惧和痛苦中。
为什么他们会害怕?因为那些侵犯她们的,往往是自己的老师或者学校/学院领导,以及和老师/领导关系密切的有头有脸社会“成功人士”。
newbie
Activity: 12
Merit: 0
每次看到类似事件亲历者讲述的故事,你会发现,绝大部分都包含两个共同的关键字“害怕”和“求告无门”。所以,这真要引起社会各界重视了。
newbie
Activity: 12
Merit: 0
中国大学生无力维护自身权益
,才会成为理想性侵下手对象。
newbie
Activity: 30
Merit: 0
很多大学校园性侵犯都被掩盖,我相信真相不会永远被掩盖和淹没,但如果没有人发声,可能这些问题就会依然留在黑暗当中。
newbie
Activity: 12
Merit: 0
中国大学里的性侵犯、性骚扰现象一直非常严重,去年几名北京电影学院学生的网上发声,这个问题第一次真正被放在了社会主流舆论的聚焦点上。
newbie
Activity: 54
Merit: 0
     时近清明,一桩旧事重新进入公众视野。几位同学实名举报当年的大学老师,指其性侵一位女同学,导致该女生跳楼自杀。虽已过去20年,但女生父母扫墓时的戚容未改、给爱女所写信件中的哀伤不变。一时之间,引来广泛关注。
     应该说,不管过去多久,这位女同学生前究竟遭遇了什么,如果存在疑点和盲点,就都需要一个彻底的调查与详尽的说明。这对于死者和她的亲人,是一种安慰;对于当时因此而备受心理冲击的同学,也是一种释放。相信,即便是对于当事人,把事情查明白说清楚,也强过让此事不明不白、不清不楚,留下疑点乃至污点。
     无独有偶,2018年第一天,美国硅谷华裔女学者罗茜茜,在网上实名举报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陈小武曾经对其进行性骚扰,她还找到其它6名受害者,证明陈小武确实有过不端举动。最终,北航校方成立调查小组彻查属实,撤销了陈小武相关职务,取消其教师资格,让这起引发强烈舆论震荡的性骚扰事件,得到了令人欣慰的处理。
     性骚扰乃至性侵,往往发生的环境较为隐秘。而在高校、职场等环境中,骚扰者还常常占有信息、知识、年龄、社会资源、人生阅历等各方面的优势,受害者处于更加被动的位置。认定难、取证难、举证难,加之工作业绩、升职机会、学业发展等方面的要挟,不少受害者难免选择忍气吞声。也正因此,去年开始,肇始于美国一位女演员在社交网站上打出的标签,让“Me Too”成为一场反性骚扰的社会运动,鼓励遭受性骚扰的女性站出来公开指控加害者。
     而发生在高校的性骚扰或者性侵事件,更让人扼腕。高校是知识的圣地、智慧的殿堂,“大学”二字,承载了多少人的青春、希望和梦想。站上讲台播撒精神的种子,高校教师的影响不仅仅在课堂,更在年轻人未来的人生之路上,所以尤其需要注重道德操守,尤其需要加强个人修养。即便是师生恋,都需要考量权力不对等状态下的心理影响,更何况性骚扰。类似北航性骚扰事件,虽然是个体的个别行为,但对于被侵害的学生,就是百分百的伤害,更会损害到大学教书树人、涵养人文精神的大环境。近来的很多事件都警示我们,师生关系只有既“亲”也“清”,才能让校园成为一方纯洁净土。
     性骚扰不仅是违纪行为,也是违法行为,甚至可能涉及犯罪。面对这类恶行,仅有网络实名举报是不够的。如果受害者不主动报警,警方并不容易介入调查。除了相关部门介入调查之外,也要鼓励更多受害者通过法律途径保护自身权益。制度层面,我们曾有过建议:宏观层面,国家应该进行更有针对性的立法,让性骚扰受害者维权更有依据。微观层面,用人单位、学校等也应当探索并建立一定的防范和申诉机制。
     遭受骚扰和侵犯,绝非被骚扰、被侵犯者的错误,这是应该明确的一条共识。尤其是在大学校园内,更应该加强这方面的教育,解开受害者的心结,防止悲剧发生。年轻人有个性、有见识,但也缺少人生经验,容易被带入认识误区、心理误区,需要经常关注那些不容易被看见的“暗角”。阳光照进教室、照进实验室,才能让更多或隐或显、或自知或不自知的受害者走出阴霾,并且勇敢地站出来,维护自己的权利,防止更多受害者出现.
Jump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