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Topic: 前央行金融所所长姚余栋:区块链将解决养老产品登记的安全问题 (Read 108 times)

brand new
Activity: 0
Merit: 0
生于互联网,死于区块链这句话太精辟了,不过区块链未来真的会是互联网一个大热门的。
newbie
Activity: 40
Merit: 0
今日,2018年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在贵阳正式开幕。以“区块链—价值互联新秩序”为主题的高端对话论坛上, 前央行金融所所长姚余栋表示,根据央行和多部委发布的资管新规要求,资管新规需要向上向下穿透,向上穿透至实际持有人,向下穿透至底层资产。唯有区块链,能够做这么大范围。“跨行业,跨领域境内外的登记,用区块链技术可以保证信息完整透明。养老是为老百姓提供的养老服务,对养老产品安全性要求很高,运用区块链技术,对中国老百姓来说,在上面买可以非常安心。”(周奕婷)

演讲原文

姚余栋:我曾经说过区块链怎么样来定义的问题,你搞不清楚它是不是革命,判断的时候,它如果是,如果我们没有做,它的代价和它不是我们做的代价一定是前面的代价更高,所以跟随战略还是非常重要的。

经过两年多的发展,感觉似乎光跟随还不行,还要在潮头上做一些事情。所以我想跟大家讲的是,区块链今天主要是养老登记领域的应用,我作为经济学工作者一直关注养老的事,主要是我们国家养老的发生。

这个是大家比较熟知的,跟TCP/IP协议不同的是区块链是价值网络,是价值的高速公路,就像我们现在每个计算机,每个手机连接,自动的TCP/IP协议,过一段时间就不用知道区块链基本原理,而计算机自动连接,只不过比TCP/IP协议更多了一层,顶层的协议。TCP/IP协议互联网发明时只能保证信息交流,不能保证互信。坏车市场,二手车市场不知道质量往往市场消失,如果大家都知道二手车质量跟三体人一样市场就存在,这是巨大的价值交换,使之以前消失的市场重新存在,这就是一个价值交换。与互联网很重要的差别,也是在计算机之间、手机之间交换,价值交换唯一性,价值交换双方的信任性和这种承诺可以自动执行,而无需第三方介入,这是一个跟互联网信息交往很重要的附加值。

区块链是价值传输协议,既是去中心化的,也可以有一个公开透明的数据库,而且每个区块上都可以进行检索,都可以做到。虽然我们强调的是分布式的,但是我想说随着网络的演进,将来完全去中心化也做不到,一定会有重要的节点胜出,就像今天比特币上有一定的分叉也是一样的,事实上也存在某种意义上的对协议的修改。所以将来一定也会有一个是去中心化,但是有一些网络节点很重要,这样能承担一定的监管职能和管理职能。

区块链分布式、去中介、可编程、不可篡改等,这样大大提高互信,使消失的市场回来。就像20多年前,就像整个互联网计算机通过TCP/IP协议连接时那想连接几十亿的计算机。我想这也是20多年前,区块链在逐渐发展,既然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它是价值的交换网络,那么有什么样的应用场景呢?我想应用场景大家已经探讨很多,已经落实到实践中去。比如说央行的票交所已经成功实施了电子票据在区块链上的流转,已经实施了。我们也看到在金融领域,包括很多银行也是把一些单据开始在区块链上互相交换,带有非标性的也可以流转。

我们国家正处于养老第三支柱的关键时期,还是希望能把养老产品的登记考虑使用区块链这样的技术,这样做一个顶层设计,完成一个革命性的登记结果,以至于将来惠及所有的老百姓。

今年的2月份,证监会已经发布了养老目标证券投资基金试行,4月份几部委一起,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通知,养老第三支柱对整个来说非常重要,不仅事关老百姓养老,还事关整个宏观经济,只有第三支柱才能更可以积累长钱,长钱可以帮助中国企业去杠杆。

我们测算一下有多少长钱能够进入第三支柱呢?比如说今年是养老税收递延型保险,明年是税收递延型基金,将来还有税收递延型类似银行产品的试点,然后扩大。假设,2020年开始到2050年第三账户个人养老的积累,做一个假设,2020年个税缴纳人数是1亿,2050年是7亿,平均每人每月购买养老产品750元,考虑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国内老年人抚养比在上升,假设平均每个人每月500块钱,这是低估的数字,大家看这样一个数字。2030年个人养老资金规模约13万亿,2050年70万亿。2050年养老第三支柱资产规模相当于今天GDP总额差不多,所以开始会比较慢,以后就爆涨,这就是养老第三支柱的推动,比如25岁工作,65岁退休,这钱到65岁退休才能拿出来,40年的长钱。这样的话,按照国际上的经验,这么大量的钱买什么产品呢?大致上是公募基金占一半,银行大约占1/4,保险占1/4,由此会预计到到2030年的时候中国养老个人账户中公募基金,养老的类似公募基金6.5万亿,央行3.25万亿,保险3.25万亿,2050年时规模大得不敢相信,可能有公募基金35万亿,银行17.5万亿,保险17.5万亿。

越到后面扩展速度越快,因为老龄化在加速。这样的产品扩张,产品登记就很重要了,就是养老钱是保命钱,养老的产品很重要,你要有一个收益性,你还要有安全性,让老龄化的投资者放心。所以建议在产品多样,数额巨大,而且将来可能还要分散到全球去,买全球的金融资产,因为这个风险应该是在全球分散,所以这个产品规模都难以想象。能不能有这样一个多个部门共同做,统一监管,避免监管套利的给投资者创造建立完善的养老市场,由此建议进行产品登记。凡是养老,无论是基金、银行、保险,或者是其他国外的产品,能够买的在这个产品上登记,所以登记很重要,能够加强统一监管。实施产品透明度,实现合同的整个数据链流程。

养老产品登记,建议面向产品信息模块,就是老百姓买的,就是公众的,他知道金融产品的型号、名称、发布时间、截止时间,底层资产是什么东西,面向投资者的合同等整个全部都有。流转的可以由销售方等在里面。

怎么做到?唯有区块链。根据央行和多部委发布的资管新规要求,资管新规需要向上向下穿透,向上穿透至实际持有人,向下穿透至底层资产,唯有区块链,能够做这么大范围,跨行业,跨领域境内外的登记,就是用区块链技术,而且可以验证,保证完整透明。这是防诈骗。同时个人养老是为老百姓提供的养老服务,所以对产品安全性要求很高,如果有这样一个记录不可篡改,完整透明的产品登记系统,我觉得对中国老百姓来说,在上面买是非常安心的。

可以提高未来的流转效率,为什么呢?在美国的时候,第三支柱买了基金你很难再买保险,买了保险再很难买银行产品,如果我们有一个区块链的跨部门跨产品的养老登记系统,这样的话就给中国老百姓造就一个超级养老账本,就是他很清楚他这个账本里面多少是可以配基金,多少配银行产品,多少配保险产品。而且整个过程都非常清晰,而且之间可以互相流转。我们建议这样一个技术,在国外还远远没有做到,包括在美国都是碎片化的第三支柱,所以到哪一个基金公司去,或者是到银行去都买不同的产品,没法进行整合。

而我们国家第三支柱刚刚开始顶层设计,将来一定是全球最大的个人养老账户,可不可以在开始的时候就使用区块链技术进行革命性的产品登记,这样以后我们就可以在全球的产品,无论是中国的产品,还是国外的产品,跨境的产品都在上面,只要满足监管要求都可以登记,可溯源,使我们第三支柱,使老百姓有一个超级养老账本,能够最佳进行配置,有效分散风险。


最后,我想用我两年前在一个论坛上说的话做结尾“生于互联网,死于区块链”。当时我主要是感觉有一些互联网巨头对区块链置若罔闻,现在发现大象也跳起舞来,巨头已经开始纷纷进行互联网区块链的应用。所以我想已经不在担忧这个情况了,所以我们不用怀疑区块链,它作为比互联网更高层次的价值传输网络,规模可能比互联网更大,创造经济价值,或者是市场价值,今天难以想象。在应用场景之中,我希望结合我们超老龄社会的来临,能够结合我们在第三支柱顶层设计的关键时刻,可以超前的考虑应用区块链技术进行养老产品的登记系统的设计。
Jump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