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Topic: 周晔:互联网金融的六个核心问题 (Read 842 times)

sr. member
Activity: 294
Merit: 250
新的行业或者技术出现,会打破旧势力的安稳状态,银行赚的钱其实是吸老百姓,央行过度印发货币造成物价膨胀,还是剥削老百姓 Grin 但是旧势力肯定为了自己的利益,阻止新的势力产生的
利益团体嘛,MD
sr. member
Activity: 294
Merit: 250
互联网金融核心仍然是支付。。。
支付至关重要
sr. member
Activity: 294
Merit: 250
新的金融跟旧的金融肯定会有冲突的 希望旧的金融跟上脚步 那些银行高管多做点实事 多提拔一些技术派的官员吧
技术要考核才行
jr. member
Activity: 58
Merit: 10
分析的很有道理
full member
Activity: 231
Merit: 250
学习了!谢谢楼主!
newbie
Activity: 36
Merit: 0
谢谢分享
sr. member
Activity: 266
Merit: 250
互联网金融核心仍然是支付。。。
member
Activity: 87
Merit: 10
新的行业或者技术出现,会打破旧势力的安稳状态,银行赚的钱其实是吸老百姓,央行过度印发货币造成物价膨胀,还是剥削老百姓 Grin 但是旧势力肯定为了自己的利益,阻止新的势力产生的
newbie
Activity: 40
Merit: 0
看了第一个观点就不想再看下去了,莫名其妙的
member
Activity: 116
Merit: 10
还是要把防止恶意欺诈放在优先位置
sr. member
Activity: 1554
Merit: 260
互联网金融的核心是支付——比特币最擅长的领域
full member
Activity: 169
Merit: 100
太长了。。没耐心看玩。
newbie
Activity: 5
Merit: 0
传统金融最大的开支是手续费。估计以后银行要倒闭了
newbie
Activity: 21
Merit: 0
新生事物就是挑战啊 还是要给政府多点时间
newbie
Activity: 20
Merit: 0
新的金融跟旧的金融肯定会有冲突的 希望旧的金融跟上脚步 那些银行高管多做点实事 多提拔一些技术派的官员吧
full member
Activity: 210
Merit: 100
hero member
Activity: 770
Merit: 500
周晔:互联网金融的六个核心问题

发布时间:2014-04-30 作者:周晔 来源:央行观察

http://www.itf-mag.com/Detail-875.html

【编者按】4月27日,周晔在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以下简称“SAIF”)高端金融论坛暨SAIF金融MBA2015年的招生启动仪式上,系统全面地发表了他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看法和观点。

过去一年,周晔和很多互联网金融从业者一道,经历了行业的亢奋、喧嚣、争议和反思。不同于坐而论道的旁观者,作为资深市场参与者的他,对行业感触更深、所虑更远。

以下是他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六个核心观点,供读者诸君参考:

1)货基十年路,为何“宝宝”一招鲜;

2)互联网金融核心是支付;

3)金融抑制是互联网金融产生的根本原因;

4)互联网金融企业拥有长尾客户,且有可能服务这些客户;

5)互联网金融已在接受考验,信用评估和风险控制将成焦点;

6)互联网金融应瞄准普惠金融。

观点一:货基十年路,为何“宝宝”一招鲜?

首先我们说一下互联网金融怎么来的,互联网金融绝对不是像孙悟空一样从石头里面蹦出来的,它整个孕育的过程有10年的时间。

2004年的时候支付宝成立,很快就获得了超过1亿的账户,今年春节前后的微信红包,三天之内利用移动互联网的技术获得了8000多万账户,这是在传统金融当中匪夷所思的。也许是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金融史上从来没有过的。

2007年,汇付天下第一个把支付加入了信用支付,为航空行业所有的机票服务提供信用服务,2009年快钱基本上把支付应用到保理。2010年中国证监会第一个给汇付天下颁发了基金支付结算的牌照,紧接着一年之后给东方财富等颁发了互联网基金代销的牌照。

可以看到在过去的10年当中,支付行业也好,其他的行业也好,围绕着金融的突破做了大量的工作,监管机构也为这个行业的发展奠定了三张牌照——第一个是2011年的支付牌照,证监会基金支付结算牌照,包括2011年以后的基金代销牌照。

学界也对新生事物寄予巨大的期望,很多学者完整提出了互联网金融的概念。

总而言之,互联网金融确实产生了一种非直接融资也非间接融资新的业态,它可以为金融、期限、风险收益定价做迅速地匹配,使得资金的供给者和需求方可以迅速地通过互联网的平台达到一个均衡,这是专家的描述。

接下来我们可以看到,从去年开始以余额宝为代表的各类的宝宝们纷纷出场。我们做这个行当的人有点很奇怪,是什么原因使得一个已经存在了10多年的金融产品货币基金借着互联网的形态一下子变成一个普遍接受的概念?

根本原因我想有两个层面。第一是互联网介入金融使用户群变了,以前大多数基金用户都是高净值或者中产阶级,借助互联网使得货币基金一下子进入了屌丝的阶层,一下子让几亿人了解了货币基金,并且想当然地认为它就是一个活期存款的替代品。

第二是有了互联网之后渠道完全变了,我们问过很多基金行业的人,他原本设计这个产品也就这个意思,为什么以前没有达到呢?我们再看看以前货币基金靠谁卖呢?基金自己的渠道直销只卖了20%,80%是通过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怎么会把它的存款搬家搬到货币基金呢?这肯定是一个“与虎谋皮”的事情。所以通过互联网这个渠道使得整个渠道的费用急剧下降,无论是获取客户的成本还是交易的成本还是接下来支付结算的成本,几乎降到一个可以让全国所有互联网的网民都可以来买,我相信这是让余额宝包括其他宝宝能够红起来的根本的原因。

观点二:互联网金融核心仍是支付

我的观点是,互联网金融里面核心还是支付。为什么?因为支付在过去的10年当中产生了一个完全金融或者银行体系之外的客户群。

设想一下,在以往所有的金融客户以及金融的资金都存在银行的时候,这个互联网金融会不会产生。我们甚至可以看一下,以前证券公司是很了不起的行当,去年中国所有的证券公司全部加起来的利润不足一个中型商业银行一家的利润,证券公司所有的客户尤其是资金都是到证券公司出差的,白天进来晚上又回到银行去,我们可以看一下基金包括其他证券业务的形态。

过去10年只有支付这个行业获得了银行以外账户群,而这个庞大的账户群是有资金的,这一点是中国的支付公司和美国支付公司最根本上的差别。美国最大的支付公司,他们并没有从一个支付公司过渡到金融业务,只做支付的授权,做清算或者结算的时候几乎都是把所有的这些信息交给了清算的发起行,由清算的发起行代为管理资金,并且清算给不同商户的银行,由不同商户的银行结算账户发行。

所以有了中国这样一个支付公司特别的形态之后,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新兴的金融成为可能,支付在过去几年中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从体量上来讲,去年整个行业处理的交易量已经超过了15万亿,行业的收入也已经达到了几百亿,而且大的机构都是获得了人民银行的支付许可证。

另外从模式上来讲,因为每天有大量的资金进入,所以很容易衍生出不同的金融产品或者服务。另外以支付为基础的,以庞大的资金流为支持的,为所谓的众筹提供了一个快速资金的充值、提款这个通道,并且提供整个账户的托管。所以越来越多的金融形式在支付的支持下开始拓展起来,可以说支付使得互联网金融成为可能,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任何一个大一点的电商或者传统企业都纷纷开始办起了支付公司。

观点三:金融抑制是互联网金融产生的根本原因

很多人一直纳闷,中国所有的这些新兴的业态几乎都有一个美国的爸爸,几乎都有一个美国已经存在的商业模式。但互联网金融是从中国土壤上长出来的,并没有美国的互联网金融,当然你也可以看到美国很多成功的企业和例子,但是它没有形成一个浪潮。

为什么在中国会产生互联网金融?我们认为金融抑制是理论原因。20世纪70年代斯坦福的两个教授在研究很多发展中国家金融或者经济起不来的原因,他们找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在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中央银行都会出很多政策或者出很多监管的措施,使得廉价的资金能够进入到银行的体系,银行这个体系又在政策的引导下以一个非常低的利率能够给到一些特殊的行业,刺激一些内需,刺激一些进出口,刺激一些基础行业,而其他行业呢?其他经济部门融资只能在一些不足的资金里腾挪进行满足。

我们来对照一下中国的情况,我们看具体资金的价格:如果你想获得资金,你从商业银行获得的贷款利率可能就是5、6%,最多7%;如果你是一个有办法的机构,不符合宏观的政策,你可以通过信托等等这些影子银行,以15—18%去获得这个资金;如果你是一个小微企业,你的来源只有民间借贷,民间借贷的利息是多少呢?每个月2分利,差不多年化30%以上。

另外我们再看一看你资金的回报:如果你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屌丝,可能你的钱只能放进商业银行作为一个普通的存款,获得多少利息呢?1、2%,定期高一点;如果你是一个相对高净值的大佬,你可以买理财产品,你可以买信托,300万起买,获得8—11%的收益;如果你有更大的大额资金,你可以放进PE,你可以放进很多私募。

可以看得到,在中国现实的金融环境下,确确实实存在着资金不是双轨制、三轨制,包括利息也不是双轨制、三轨制。我们相信这样的金融是得到了比较大的压抑,虽然在过去的几年当中政府也好监管机构也好一直在鼓励要发展为小微企业服务的金融,但是总体来讲效果怎么样呢?西南财经大学有一个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中心,专门做了长时间的跟踪调研,中国的小微企业资金可获得性的比例大概是26.7%,意味着有四分之三的希望获得融资的家庭在正常情况下拿不到资金。

观点四:互联网金融企业拥有长尾客户,且有可能服务这些客户

互联网企业在过去10多年中获得了很多长尾的客户,这些长尾客户一般是很难获得的。

按照传统金融的游戏规则和监管,任何一个机构都是需要设网点,金融机构把这些基础设置建起来后,可能你的成本已经没有办法去服务这些长尾了。但是在互联网世界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长尾客户,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出现之后使得长尾更加大,这些长尾客户已经非常习惯地用互联网来购买各类的产品和服务,支付企业在过去的10多年当中积累了大量的长尾客户。我们讲银行发行的各类卡大概43亿张,也就是对应了43亿账户,我们相信互联网企业这些账户加起来的数量也不相上下。

支付企业在为长尾客户服务的时候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这个桥梁作用在哪几个方面能够体现呢?

首先是客户体验获得了极大地提升。我们一直在想为什么传统的金融机构和互联网的金融机构做出来很多产品客户体验会相差那么大呢?我们可以看到传统的金融做产品的时候两个东西考虑得最多。第一是这个产品本身能不能带来利润,收益率是多少;第二,合规、风控部门跟在后面。而互联网金融从第一天开始就是从客户的需求开始的,以及客户的特性开始的。同样去追一个客户,一个讲究的是利润合规风控,另外一个完全就是从你的需求特性出发,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举个例子,我们去追一个女生,你如果天天脑子里转的今后你能不能生孩子,父母同意不同意,今后我们结婚之后两个人的收入能不能支撑这个家庭的开销,一定不浪漫。回过头来互联网企业赚钱不赚钱是以后的事,我天天给你献花,甜言蜜语,客户体验是完全不一样的。客户体验上传统金融机构和互联网企业是有巨大地差别。

第二,大数据提供新的信用和风控技术。传统的金融机构核心就是提供信息和数据,目的就是为了去做信用的评估以及控制这个风险。而在互联网时代是有可能通过大数据去发明不同的模型,开发一些新的信用技术以及风险控制技术。

第三,互联网平台使渠道能力大幅度地得到提升,获取客户的成本、效率、交易处理的成本大幅度下降。我们举个例子,运营结算效率怎么得到大幅度提升。1、获取一个客户的成本。我们说商业银行获取一个信用卡客户要多少钱?普通的信用卡客户获取成本目前大约是400元,白金卡的客户获取可能要1000元。而我们看这次嘀嘀打车获取用户的成本,则为20元左右。2、审单。传统的客户合同要经过银行的合规等,审单要3—5天起码的,但是在互联网金融这一环节基本上是以秒级或者分级来计算。3、上线。传统很多银行提供支付的商户上线时间大约5—14天,在互联网金融包括支付行业现在基本上是1天的时间,甚至T+0,上午的单子下午就上线了。4、交易的处理。T+0,我们可以看到自从互联网金融进入理财之后,为什么余额宝包括其他的宝宝能够火起来,迅速地提供了一个T+0的解决方案,结算的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

第四,通过支付,我们可以根据资金的流向打造跨界的金融产品。比如说根据这个产业链提供的信用支付以及保理支付。我们可以看到根据用户的需求打造的余额宝,你说它是存款吗,你说它是理财产品,都是也都不是,是一种跨界的东西。

第五,还有非常重要的是借助互联网云计算的能力,在银行之外让各行各业得到一个金融级的账户,同时和所有银行打通,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所以证券行业前几个月也推出了第一个账户系统,这样一个账户体系的形成包括能力使得很多互联网金融成为可能。

观点五:互联网金融已在接受考验,信用评估和风险控制将成焦点

从今年1月份以来互联网金融确确实实在经受考验。第一个文件是国务院107号文发出来了,使得互联网金融开始酝酿一轮新的监管,监管机构的主体步入到根据不都的业务,按业务分业去监管。

什么意思呢?比如说一个支付公司它的基础业务是支付,受人民银行监管。它可能要去做一些信用支付或者贷款类的,对不起,今后要银监会监管。你如果需要做一些理财业务,涉及到证券类、基金类的产品得到证监会监管。在107号文之后,一系列的文件从不同的监管机构出来,1月份央行的5号文要求规范银行卡的管理,3月份,人民银行出了一个叫停网上信用卡以及二维码。我们也可以看到79号文,很多机构的新增收单业务被叫停。上两个星期,我们看到银监会和央行联合与的一个10号文,赋予了商业银行对资金支付各种限额和客户信息获得的话语权……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互联网金融经过一个蓬勃向上快速地爆炸式地发展之后接下来面临合规的检验。

我们也确实可以看到,信用评估和风险控制成为一个接下来的焦点。这里面多半缘由可能是互联网出身的企业对金融理解经验不足,可能很多信用的模型包括风控的模型还有待于检验。另外,所有互联网的金融各类产品我们都没有经过几个经济周期,可能对流动性风险的准备缺乏认识。我们可以看得到很多政策的环境和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还有很大的需要对接的。

比如说身份的识别,大部分传统的金融机构的身份识别都要求面签,你人必须过来,证件必须当场显示,合约必须当场签付。这是监管机构对传统金融机构的基本要求,在互联网金融下大部分的身份识别都依赖于远程的技术,中国的法律法规并没有为这块做好准备,美国是花了10年的时间,在1997年还是1998年专门出了一个法案,关于身份的认证。

我们也可以看到现有的互联网和传统的征信系统之间并没有对接,互联网金融要在它自己的圈子里面把这些信用评估做出来,如果有违约的话所有的违约记录不进征信系统,这肯定会造成很多在互联网金融获得资金的人不太害怕违约。另外还有很多偶发性的风险都会导致流动性包括等等风险的出现。

互联网金融在今年一季度开始面临一个比较大的挑战,但是我们也相信这样一个挑战的过程正是一个新规则形成的过程,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刚才可以看得到,互联网金融它的效率、成本以及提供出来的解决金融信息不对称的方法,我们也坚信他代表了未来的先进生产力,代表了某种历史的趋势,它更有效率,能够服务到很多原来传统金融机构化外之地。

在过去的时间当中也证明了理财、信贷标准的产品已经顺利地和互联网对接了。以前我们一直有这个观念,互联网金融做标准产品很好,做非标不太合适,但是我们看到最近有很多尝试,把非标的金融产品也放到互联网上进行销售,提供服务。越来越接近于我们讲的从B2C到C2B,可以为很多网上的客户做定制的理财甚至很多信贷的产品。所以互联网的市场包括空间进一步地扩大,所以这个新规则包括新市场让我们完全对互联网金融的未来仍然充满信心。

观点六:互联网金融应瞄准普惠金融

从互联网金融来讲我相信未来会和以往一样,瞄准这样一些客户。那些传统金融机构难以覆盖的长尾的个人客户,他既不在零售银行也不在私人银行的范围,包括很多小微企业,还有很多产业链当中末端的企业包括个人。这些群体加起来我们认为互联网有一个为普惠金融服务的天然的优势。

从科技来讲包括管理以及客户体验,它可以带来一个前所未有的突破。所以从这个意义说来讲,今天我们的结论就是我们认为你无论叫互联网金融也好还是叫其他种类的金融也好,新兴的金融正在产生,我们也殷切地希望也欢迎在座的年轻人能够加入到互联网金融以及各类新兴金融的创业过程。谢谢大家。
Jump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