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Topic: 朱利安·阿桑奇:比特币区块链技术可如何阻止历史被篡改 (Read 1044 times)

member
Activity: 89
Merit: 10
尽管最近币价下跌,但数字货币的众多初创公司却吸引着有史以来最多的投资。此外,和比特币生态系统发展相关的故事也正受到主流媒体的定期关注和发布。

纽约时报报道称,比特币服务平台Blockchain已完成3000万美元的A轮融资。最近,该报还发表了篇题为“比特币如何拯救新闻界和艺术产业”的报道。就新的内容发布模式,探讨了比特币的小额支付功能。

没过多久,这个创新的想法就引起了技术社区之外,维基解密主编朱利安·阿桑奇的注意。 他看到了比特币货币属性之外的技术特色。在维基解密收入的95%受到美国银行、visa、万事达卡等金融封锁时,这种无国界化的货币和维基网站的资金需求一拍即合。

因为比特币可以规避银行对账户的冻结。在比特世界中,人们倡导货币的自由流通、保护言论自由的权利。

维基解密-比特币的同盟者

阿桑奇的新书《当google遇见WikiLeaks》里记录着他和google执行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的一次谈话。阿桑奇把比特币描述成“某种从密码学中演变出来的东西”,并向施密特详细介绍了托换技术( underpinning technology),该技术能使维基解密抵抗住国家的经济审查活动。而维基解密只是比特币在加密网络中众多联盟的冰山一角。比特币技术带来的影响远不仅限于经济领域。

在楠塔基特岛项目会议上,阿桑奇就区块链非比寻常的意义、比特币技术的重要性、及其与新闻界的关系发表了演讲。他表示,区块链技术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块里程碑,而比特币则是“互联网过去五年内最有意思的智慧结晶。”

2010年4月,阿桑奇又在奥斯陆自由论坛发表讲演,警告说互联网内有大量的操控势力,审查限度的不断提高,使信息的自由流动受到严重威胁。他谈到了人类在向着文明时代前进的过程中,智慧和知识的重要性,介绍了在当今这个科技时代,一切都向着数字化前进。这股力量,在经历了数字化存储和获取信息途径增多的发展后,变得更加强大,同时也使删除和重写重要历史记录变成可能


他指出:

“我们现在越来越接近奥威尔名言的最理想状态,即‘谁掌握现在,谁就能掌控过去’。’谁能控制互联网服务器,谁就能控制人类的智慧记录。通过控制智慧记录,便能控制我们的想法,改变认识自我的方式,从而控制法律法规的制定。”

确保历史的真实性

拆解各方势力对历史的控制一直是维基解密的使命。以“科学新闻”的形式,采用透明的方法,撬开政府大门并揭示其背地里的行为。

不需要获得中央机关的信任

阿桑奇在不断进化的区块链技术上发现了解决方案。这对时间戳记(time stamping)被中心化的问题提供了去中心化的方案。由于时间戳记需取得中央机关的信任,这就容易受到第三方的篡改和干预。

比特币的分布式信任网络,可使任何的历史记录免受中央集团势力的控制。该项技术的基本前提是:共识网络,在这个共识网络中,“你可以证明一个特定的语句,尤其是某项共识或全球范围内某一特定时间内签署的合同,通过运行比特币系统的一些人,对每一单个(传统)管辖权进行瓦解。”

除交易外,很多人开始利用区块链存储信息。Ken Shirriff的博客写到,在区块链上搜索“数据库”后,发现了有趣的东西,包括中本聪的白皮书、纳尔逊·曼德拉(译者注:南非黑人反种族隔离活动家)的照片,这些信息现在都被进行了安全记录和保存,不能被任意删除或修改。

证明事物的存在是去中心化证明应用中的一个例子。这类在线服务提供了一种无需泄露数据或身份,即可公开证明文件的方式。它在维基百科早期开源编写百科全书的基础上,向着使更多信息去中心化的道路上前进。

不受任何势力的控制

就像互联网使得人人都能公开发表他们的日常生活一样,区块链的发明进一步武装了人们,使其能向阴险的控制权和所有权发起挑战。

随着货币危机的加剧,政府的腐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找能摆脱国家和企业控制的替代物。越来越多的人利用比特币来规避政府发行货币贬值的风险。由此可见,比特币技术为新闻调查者和举报人提供一个避风港,这并不是件牵强附会的事。

比特币不仅可以用来资助像维基那样的新闻平台,更提供了一个去中心化的社区,在那里,任何人都可以成为直接抨击国家信息审查制度的当权者。

----

原文:http://www.coindesk.com/block-chain-aid-fight-free-speech/
作者:Nozomi Hayase
译者:SunjeonLOVEs_抽抽
译者BTC地址:1C785T4cQfSuv6rrv6i2vbksruJbyGvksK
稿源(译):巴比特资讯(http://www.8btc.com/how-bitcoins-block-chain-could-stop-history-being-rewritten)
Jump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