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组织已开始尝试一系列的区块链技术应用,包括货币汇款、学术资格认证系统、土地所有权系统,产品来源跟踪等等。但据信息技术研究与分析公司Gartner估计,在2015年推出的企业区块链项目当中,有90%会在18-24个月内遭遇失败。
其中的部分原因在于,多数企业区块链项目实际上并不需要用到区块链技术。事实上,这些项目如果不运用区块链,它们离成功可能会更近一些。
根据Gartner的炒作周期理论,大众对区块链技术的高期望已处在了峰值之上,这意味着幻觉破灭期已经临近。各公司的首席信息官们(CIO)应该意识到,常见的错误会致使企业区块链项目遭遇失败。
“当前这一技术平台在多个领域具有明显的限制,这将导致它们无法满足长期的愿景需求,” Gartner公司的副总裁兼股东Ray Valdes表示,“很多企业仍然一头扎进了区块链的浪潮当中,但在接下来,大多数企业将迎来失望。”
然而, 只要了解造成失败的常见原因,就可以帮助企业避免落入相同的陷阱。
123.jpg
1. 误解或忽视区块链技术的目的
一个项目要有效利用区块链技术,它必须为一个非信任的环境添加信任,并利用一种分布式账本机制。私链的部署放宽了安全条件,其赞成了一种中心化的身份管理系统与共识机制。要纠正这一点,企业必须建立整个系统的信任模型,来识别可信领域和非可信领域,以及仅用于非可信方的应用区块链。
2. 认为目前的区块链技术已经完善,可实际应用
尽管当前市场上有超过50种不同的区块链平台技术,但只有比特币和以太坊平台的规模相对较大。然而,第三方系统集成商和多家创业公司正在推销这项技术,就好像区块链技术已经是成熟的。CIO们应该意识到,大多数区块链平台的诞生时间还未足24个月,它们尚未成熟,这些技术仍有待于实验,尤其是在开源的背景下。
3. 混淆当前与未来的区块链技术
目前的区块链平台技术,其应用范围是有限的,它无法满足大范围的应用场景,当然,这是区块链技术的长远规划,CIO们应该确保他们的区块链应用时间线,与区块链的功能演进相符合,其他还包括法律、会计以及监管的成熟度。
4. 将一个有限制的基础层协议,与完善的业务解决方案相混淆
虽然区块链这个术语,经常被用于各行业的创新解决方案,诸如供应链管理和医疗信息系统,但目前市场上的真实进展,并不总是与炒作新闻相匹配。鉴于区块链的热炒,那些IT领导者可能认为,这种基础层技术本质上是一种完善的应用解决方案。但实际上,区块链技术仍然有很多地方等待完善。当考虑到那些范围广阔、雄心勃勃的区块链项目时,CIO们应该谨慎对待。
5. 将区块链技术视作纯粹的数据库或存储机制
有一些IT领导人会将“分布式账本”与数据存储机制或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混为一谈。目前,区块链是按顺序存储的,它提供了有限的数据管理能力,以换取去中心化的服务,避免了单一中央组织的模型。CIO们必须认识并权衡数据管理,确保区块链在其目前的形式下是一个很好的企业解决方案。
6. 假设尚未存在平台之间的互操作性
大多数区块链技术仍处于发展阶段,它们缺乏具体的技术(或业务)路线图。从根本上来说,账本本身缺乏内在的整合能力。而最重要的是,当前并不存在区块链标准,这意味着,这些可互操作的假设都是超前的,对于任何互操作性的讨论,CIO们都应该谨慎对待。虽然当前市场上已有多个相互竞争的供应商,但该技术还没有达到成熟的水平。别指望一个在2016年诞生的区块链平台,能在一年内与不同的区块链平台实现互操作。
7.认定当前市场上主要的区块链平台将在未来占据主导地位(或者存活)
当前市场上有超过50种不同的区块链平台技术,另有十几种很快就会面世,CIO们不应认定当前的某种技术将永远占据主导地位,正如过去的手机、社交和电子商务平台,最有效的技术甚至还没有被创造出来。
8.认为智能合约技术是一项已解决的问题
智能合约,这是一种将促进合约,让可编程经济成为可能的计算机协议,从技术层面上来讲,目前智能合约仍然缺乏可扩展性、可审计性、可管理性以及可验证性。此外,目前也没有可用的法律框架来管理智能合约,这在未来的三到五年内会进行演变。在当前区块链系统下开发智能合约, CIO们应该小心应对,并针对这类应用寻求法律建议。
9.忽略点对点分布式网络的资金和管理问题
假设区块链平台将比目前的冗余系统更为经济,降低数据和流程的成本。然而,区块链技术的成本仍然将是显著的,如果现有系统的基础设施没有退休,成本会更大。在多方参与的情况下,由谁来支付成本的问题目前仍然悬而未决。此外,随着系统规模的增长,成本也将增加。为提高技术、政治、社会和组织问题的管理性、安全性以及经济性,多方系统也需要新的方法。
10. 未纳入学习进程
企业必须采取方式来实践区块链项目。当前的时间框架是建立测试与学习结构的关键。从平台实验,新的商业模式、流程和产品中得到的经验教训,将有助于在未来实现广泛的数字化转换过程。即使这些项目是外包出去的, IT 部门应和第三方供应商/合作伙伴密切合作,以学习技能与概念,例如点对点计算、智能合约、共识机制、身份管理等,这些对于未来的项目而言是必不可少的。
作者:Kasey Panetta
编译:隔夜的粥
http://www.btc38.com/news/2017/2/13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