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Topic: 故宫为普通农民举办追思会 曾捐出院子挖出的19件文物 (Read 128 times)

member
Activity: 91
Merit: 10
原标题:故宫为普通农民举办追思会 曾捐出院子挖出的19件文物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与何刚之子握手交谈
  央广网北京6月23日消息(记者丁飞 实习记者隋亚惠)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30多年前的一次捐赠行为,引发河南农民何刚和故宫的一段情缘。20多天前的一次意外,导致何刚不幸去世。昨天下午,北京故宫博物院在紫禁城为这位默默无闻的普通农民举办了追思会。
  2017年6月22号,北京,大雨。在紫禁城最北侧的建福宫花园内,故宫历史上第一次为一位捐赠者也是一位农民举办追思会。
  1985年,22岁的河南周口农民何刚在自家院子里施工时意外挖出一口大缸,缸内便是后来被鉴定为元代银器的19件文物。何刚拒绝了一麻袋子的钱,和村支书刘红恩分几批把文物送到北京――故宫博物院。追思会上,坐在刘红恩边上的,正是当年负责接待他们的时任故宫文物管理处处长梁金生。他说当年何刚捐赠东西的时候才22岁,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这个人非常老实、朴实、忠厚,“他是一个农民,一个没有摆脱贫困的农民,一个还在为生存而辛勤劳作的农民。”
追思会现场
  何刚一生不幸,妻子生病,父亲伤退卧床,母亲病情不断。他曾在江苏捡破烂,在上海搞绿化,在山东当建筑工,直到2017年6月初在工地因意外不幸遇难,年仅54岁。6月中旬,故宫博物院贴出告示,缅怀何刚,并将以追思会的方式纪念这位农民捐赠者。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告诉记者,“这应该是故宫第一次为一位农民办追思会。我们(听到消息后)第一时间召开了院长办公会,决定举办一次追思会。故宫这些年接受的捐赠很多很多次,但这个捐赠给我们印象非常深刻,因为它来自普通的农民。何刚同志走了很长的路程,就想把它交给国家级博物馆,这种精神是很令人感动的。”
延春阁
  建福宫花园的延春阁内,何刚当年从家乡背来的19件文物静静地躺在陈列桌上,桌子的尽头,是那口当年院子里挖出的大缸。故宫器物部主任吕成龙说,元代不以银作为纸币流通,因而银器非常珍贵,用于工艺品、祭品。何刚捐赠的文物为酒器,曾多次对外展览。“故宫的强项是明清官窑瓷器,元代的银器比较缺乏,这些文物捐给故宫,对我们是一种很重要的补缺。器物上这种技法,总体来说不多见。这19件文物都是放在一个缸里面的,所以有些就是这样斜着躺着就放进去的,到了故宫以后我们一直妥善地保管着。”
  何刚捐赠的文物属于整批埋下的窖藏。老祖宗留下的东西,能完整保留下来,唯有墓葬和窖藏两种途径。墓葬在一些地方近千座近万座,窖藏却仅数以十计,可遇而不可求。窖藏文物的出土地点、共存关系清晰,如果流散到社会上,哪怕再收回,学术价值也已不复当年。
何刚所捐文物
  目前故宫收藏的180多万件文物中,有3万多件来自700多位捐赠者,何刚是其中之一。他的名字和其他捐赠者一起,被刻在故宫专门为捐赠者打造的“景仁榜”上,名字前面的时间,定格在“1985年”。对于何刚的义举,故宫曾几次伸出援手给予资助。但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认为,我国现有法律对于主动上交文物者应享有的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缺乏明确标准,很难调动民众的积极性。国家盗掘、贩卖文物也屡有发生,保护形势严峻。故宫给予何刚“捐赠者”而非“上交者”的身份,是对守法者的鼓励和认可。召开这样的追思会,并不仅仅是因为何刚捐赠的是故宫博物院,也并不仅仅在于他不幸去世,而是希望能唤起更多社会民众关注文化遗产保护,单霁翔院长一直认为,普通民众身边就有文化遗产。
  2003年,陕西省宝鸡市杨家村5位农民在修建民宅取土时,发现了2700多年前的西周晚期青铜重器窖藏;2011年,江西南昌观西村8位村民发现墓葬被盗,不分昼夜守护整整一周,揭开“南昌西汉海昏侯大墓”的惊天一角;2014年,湖北襄阳卸甲山村村民从取土场里发现5件珍贵青铜器并上报,文物后被判定为春秋中期楚国士大夫陪葬品……
Jump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