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Topic: 北大学霸的假故事,咋就感人20年 (Read 71 times)

newbie
Activity: 14
Merit: 0
January 13, 2018, 03:36:18 AM
#1
以接受虚假事迹为前提的感动,是廉价的,是有害的
昨天,“知识分子”公号发表的《这个北大学霸的故事够荒诞:一切都是假的,20年来却感动了无数人》一文,引来关注。
北大数学科学学院安金鹏教授的背后,一直有一个假安金鹏的存在。
1997那一年,19岁的安金鹏获得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并因此被保送上了北大。县文化局领导“采访”炮制了一个虚假的安金鹏,一个努力摆脱穷困家境,奋力求学,终偿所愿的动人形象,由于文章在《知音》等刊物发表,“励志安金鹏”成了一个让无数人泪奔的符号。
这篇文章通篇胡扯。例如,把安金鹏活得好好的爷爷写“死”,死法还相当高难度——母亲为供养他上学,卖掉刚怀上驹的毛驴,与父亲争吵,爷爷一急离开人世;例如,安金鹏离家上北大报到那天,母亲用5个鸡蛋换来面粉,才能给安金鹏做碗面……一个在当地有着中等生活水平的人家,硬给写成“饥荒人家”。
不看原文还好,看了简直想“打人”!
安金鹏多次和媒体交涉,在博客正式澄清,想让公众接受“本尊”,但无济于事。
无数的学校邀请他做报告讲“事迹”。某中学学生写读后感的时候从网上查,就查到他的澄清了,觉得这个事很荒谬,但是,读后感还得写。
比荒唐文章更荒唐的,是不介意“事假”,只要能“学”到东西。
这个“县文化局领导”公然造假可恨,这么多年毫无愧疚,从未澄清和道歉,更可恨。而由其“鸿篇巨著”衍生出的一个鸡汤共享圈,无疑有毒。
那些选择相信北大学霸荒诞故事的人们,是在和“县文化局领导”隔空玩默契吗?
感动,很可贵。但以接受虚假事迹为前提的感动,是廉价的,是有害的。
不能不提到前不久引人关注的山东“莱阳神童”事件。疑点多多的“14岁少年被麻省理工录取”稿件由莱阳教育系统宣传员所写,竟然出于“宣传需要”。
与其说有关部门“把关”不严,不如说,是有人太需要这样的“励志型人物”出现。至于这种需求的“源动力”是什么,不言而喻。
“假安金鹏”和“假神童”,一个是被造,一个是自造。比起“假神童”面世就被拆穿,安金鹏的遭遇过于荒诞,他被“励志利益链”绑架了20年,也该解脱了。可这事他一个人干不了。
Jump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