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Topic: 从劳动价值角度看经济和货币——对比特币2.0的探索 (Read 850 times)

jr. member
Activity: 55
Merit: 10
看到这个命题只能说天朝的教育搞得不错。。。 Undecided
newbie
Activity: 43
Merit: 0
full member
Activity: 234
Merit: 100
劳动价值?
LOL..
newbie
Activity: 19
Merit: 0
看来楼主被马克思毒害不小。

简单说这个理论认为劳动多少决定商品的价值。以比特币挖矿的例子就是,挖矿消耗的算力越多,那么比特币越值钱。持这种看法的人不在少数,看似符合现实观察,只不过完全颠倒了因果关系。

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一样,都属于货币总量与经济总量不相符,会让菜单成本增加。除此之外,通胀不一定就比通缩好。
另外,看不出比特币就要成为“唯一的货币”。只要存在其他货币,比特币的通缩特性反而让其更有价值,根本不需要纠结于比特币“是否需要与经济总量”相符。
full member
Activity: 188
Merit: 100
Mark

现在的难度只由算力决定,可以将难度变动增加手续费均线参数,由算力和手续费共同决定,交易确认的速度就会受到手续费的影响。通过手续费的增减调整交易确认的快慢即可调整比特币的流通速度,
member
Activity: 81
Merit: 10
  现在很多对比特币经济的讨论都基于对所谓奥派经济学的崇拜,其实在我看来奥派并不值得特别提倡,因为它只是反对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却没有解决政府退出后控制经济的权利的中心化问题。试想,没有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后,谁会对经济实现控制?绝对不是人民,而是公司,或者说就是资本家。难道资本家比政府官员更好吗?更何况,人民大众本身一定不是完美的。所以说,追求自由的人努力的方向应该是:能够去中心化的要实现去中心化,不能去中心化的还是留给政府好。当然,如果有任何力量阻碍去中心化,都应该反对它。这篇文章,我从劳动价值理论的角度去看经济和货币,探索未来货币的样子,也许会有不同的效果。

一、劳动价值理论下的货币
  劳动价值理论说明,商品交换现象背后的本质是,等量的无差别的抽象劳动在进行交换。就是说,从事不同生产的人所创造的产品或服务,如果交易双方承认各自商品中凝固的劳动量相当,就可以将它们进行交换,这是容易理解的。但是,人们一般总是在空间概念(包括职业差别)上理解劳动价值的无差别性,而忽视劳动价值其实在时间上也具有无差别性,正是这种忽视,使货币贬值能够错误的存在着。如果充当交易中介的通用货品(即货币)在时间上的尺度是变化的(比如通胀或通缩),那么就需要在引入时间累积效应的条件下,证明劳动价值在时间上也是无差别的。
  我举一个极端的例子来考察这个问题:假设一位山顶洞人花了一上午的时间制造了一个石斧,一位现代技工花了一上午的时间生产了十把双立人厨刀,那么,这一个石斧和十把双立人厨刀的价值其实是相当的,因为它们都凝固了一个人一上午的劳动。这个假设中需要说明的是,技工一上午的劳动是对抽象劳动的形象化,因为它实际上包含了从铁矿石到厨刀的整个生产过程的所有劳动者的劳动,或者我们就认为这个技工通过一上午的劳动把一些铁矿石变成十把双立人厨刀。这个命题乍看是令人诧异的,但实际上的确是成立的。人们之所以不愿意承认它是真的,是因为看起来一个石斧和十把双立人厨刀的使用价值相差得太远了,一把双立人厨刀也许砍断100根牛腿骨后还能使用,而一个石斧呢,它看上去没什么用处,甚至不一定能砸断一根牛肋骨。但是,容易被忽视的是,这个判断是从现在的角度得出的,我们绝对不应该用现在的主观经验去评判几万年前的客观使用价值。石斧在山顶洞人那个年代的使用价值,是可以肢解一头牛,正是因为有了这个石斧,山顶洞人可以抢在虎豹豺狼赶到之前,肢解他们的猎物,才能把猎物的全部带回山洞,因而整个族群都可以吃上牛肉。因此,他才愿意花一上午,也许要经历几次失败产生很多次品,来制造一个在我们看来却是粗糙到极致的石斧。而十把双立人厨刀的使用价值呢,是可以让十个厨师将原来要花半小时准备烹调原料的时间,缩短到二十分钟。所以,一个石斧和十把双立人厨刀的使用价值确实是相当的。如果现在你愿意花一个比特币买一把双立人厨刀,那么在山顶洞人那个时代,你也一定愿意花十个比特币买一个石斧。当然这有一个前提:两个时代的市场上进入交换流通的劳动价值总量是相当的,为什么有这个前提在后面会说到。这个例子由于时间的跨度太大,不一定精确,但却是准确的,可以说明劳动价值在时间上也是无差别的。
  货币的作用,是充当不同商品在空间和时间上交换的中介,因此,它不仅应该在空间上,也应该在时间上能客观、稳定的代表商品中凝固的无差别的抽象劳动,而绝不是使过去的劳动价值越来越贬值。同劳动价值挂钩的货币,就应该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提高自己的购买力,这才是货币本应呈现的面貌。货币购买力的提高,正是劳动生产效率提高的表现。如今法币的膨胀策略根本漠视了劳动价值在时间上的无差别性。
  那么,在今天膨胀性的法币制度下,有没有什么能证明劳动价值的购买力在不断提高呢?也是有的,当某一行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大于通货膨胀的速度时,货币的购买力也会提高。最明显的就是摩尔定律,因为晶体管集成的规模每18个月翻番,这个速度已经远大于一般法币膨胀的速度,所以,我们会看到半导体芯片的价格是不断下跌的。与摩尔定律等速的年通货膨胀率大约是67%,当通货膨胀率达到这个数时,连电子产品都不会“贬值”了。
  通货膨胀或者量化宽松在时间上扭曲了价格信号,法币的电子化又为价格信号在空间上的扭曲创造了条件,这两者的结合就是所谓的“结构性通胀”。金权正是通过扭曲的价格信号兴风作浪,抢劫的正是劳动价值。
  货币与劳动价值挂钩,或者与商品数量挂钩。按照劳动价值理论应该和劳动价值挂钩,但是现实的法币不是,那么法币就是与商品数量挂钩的,这样才能解释其通胀性,否则其通胀性就根本不合法。因为法币要与商品数量挂钩,所以当法币发行得过多时,要有足够多的商品来吸收过多的法币,容易想到,只有制造业大国才有实行通胀性法币的迂回空间。当没有足够多的制造业产品时就会寻求控制石油,当石油也不够用了甚至寻求控制二氧化碳。货币与商品(服务)数量挂钩,可以用单位时间产生的GDP来表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这样的话,劳动价格就应该实行计件工资,同时随着生产效率的提高增发货币,并且增发的货币应该首先给生产者,或者说,通过薪资形式来增发货币。但现实操作是不可能这样的——这也从侧面说明,劳动价值理论才是正确的。

二、经济是怎么一回事
  庸俗经济学家说,经济危机的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难道印钞就能扩大有效需求?不能,事实是只有人口增长、消费升级和科技发展才能增加有效需求,其中消费升级的上限还是由科技发展决定的。文化艺术也产生需求,它属于消费升级的一种。货币与商品(服务)数量挂钩,通过货币的流通,企业生产经营的风险被分摊给全社会,所有风险最终集中于货币系统。于是,原来的经济周期的波浪看上去被熨平了,其实是谷底被填平了,其结果是中期经济周期的调整能量全部集中到长期经济周期的谷底爆发,如果不能把危机转移出去,这种能量足以摧毁一个最强大的帝国。
  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是科技发展。在科技发展水平一定的条件下,假设经济已经充分发展了,也就是说消费升级已经达到了这个科技发展水平的顶级,那就没有经济增长了,经济只是维持原来的再生产,没有更多的财富被生产出来进而被消费掉。人们的劳动也只是在维持原来的再生产,多余的劳动如果不投入科技研发就只会产生生产过剩和资源浪费,不会创造新的劳动价值。比如,这时社会平均劳动时间是6个小时,已经满足了经济的需求,即使延长到8个小时,多生产出来的产品并不会被消费掉,因此只是生产过剩,除非把这多出的2小时投入科技研发、文艺创作或者尝试管理创新等,才有可能产生效益。也许有人说,我现在多工作2小时,把以后消费的产品先生产出来,那生产就不过剩了,但其实这只是平均劳动时间在具体劳动上的转移而已,而且还要满足这2小时转移的生产确实能够在以后被消费掉这一前题。理解了这一点,也就不难看懂为什么非洲部落人会有很多时间围着篝火跳舞或者过这样那样的节日,也容易理解为什么发达国家的人会有很多的时间躺在沙滩上晒太阳,两者表现形式不同,其实背后的原因都是一样的,他们确实都没有什么空间可发展了。
  当科技发展积累到一定程度,会产生新的消费空间,这时人们潜在的劳动能力才能变成有效劳动,产生可供交换的劳动价值。比如,原来社会平均劳动时间是6个小时,已经满足了经济的需求,这时谷歌搞定了智能眼镜,于是通过加班、转行等形式,大家都增加2小时的劳动,以满足每人一副智能眼镜的需求。这增加的可供交换的2小时有效劳动就是经济的增长部分,这个例子的经济增长就是33%。然后,随着生产管理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整体生产效率也会提高,社会平均劳动时间又缩短到6个小时,但这时已经能满足每人一副智能眼镜的需求了,同样是6小时的平均劳动时间,创造的财富却比以前增加了。——科学技术不愧是第一生产力,她既打开经济的发展空间,又缩短平均劳动时间,前者是经济发展的机会,后者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满足了前提就有可能抓住机会。
  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往往是各个领域的发展、停滞、过剩和研发交织在一起并互相影响,而且,很多时候消费升级并不全面和充分,或者有的人一直很忙碌的工作,有的人却无所事事。宏观上很难分析清楚经济的每个领域分别处于什么阶段,也难以对经济实施精确的控制。但总体上经济还是会有一个涨落,比如十年左右一次的经济周期。所以有的时候,需要人为将科技发展打开的经济发展空间延后发展,比如在经济调整阶段大修高速公路、机场、地铁、高铁等,这些技术可能早已准备好,只是等待启动的时机,这不失为对经济的“准精确调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人类可能实现对经济的“精确预测”和“精确调控”,这也许就是“彻底的计划经济”或者“彻底的市场经济”,其实最终两者一定是殊途同归的。

三、理想的货币和对比特币2.0的探索
  最后讨论一下怎样的货币能良好的适应经济。还是以上面的例子说明,在经济停滞的时期,平均劳动时间维持在6个小时,进入流通的劳动价值量也维持在对应的水平,这时流通的货币应该是一个恒定的量。当经济增长时,平均劳动时间增加了2个小时,这时应该增加33%的流通货币才能对应增加的劳动价值量。随着社会整体生产效率的提高,平均劳动时间逐渐缩短,对应的,流通中的货币也应该逐渐回收,直到对应新的6小时平均劳动时间。这样看来,货币发行量应该随着经济的波动而波动。但是,工资是由企业支付的,怎么把增发的货币首先支付给加班的劳动者呢?还有回收货币呢?怎么回收?回收谁的货币?难道回收人们的储蓄吗?回收货币的合法性是什么?这些都是问题。因为我认为现在通过央行发行和回收货币的做法并不理想,但现实又确实没有别的可行的方法。到这里,就可以解释前面值十个比特币的石斧和值一个比特币的双立人厨刀例子中的那个前提——两个时代的市场上进入交换流通的劳动价值总量是相当的。
  除了调控货币发行量,还可以通过调控货币流通速度来适应经济。货币流通的速度越快,则流通中的货币越多,其效果相当于流通速度一定时增发货币,但同时,货币总量没有增加,货币代表的劳动价值及其购买力也不会发生变化。所以,控制货币流通的速度是可以尝试的方法。比特币正是有着这样的潜力。调整比特币区块生成的速度就可以调整交易确认速度,进而在一定程度上调整比特币流通的速度。那么,调整区块生成速度的依据是什么呢?比特币交易的手续费可以用来衡量其流通的速度(需求),包含手续费的交易都可以认为是必须的货币流通交易,手续费越高说明对流通的货币需求越大。这里就有关于比特币手续费的统计:http://blockchain.info/zh-cn/charts/transaction-fees?timespan=all&showDataPoints=false&daysAverageString=7&show_header=true&scale=0&address= ,与其类似的几条2难度周期、4难度周期、6难度周期的手续费均线(或者更多)就可以判断出对比特币流通需求的变化。现在的难度只由算力决定,可以将难度变动增加手续费均线参数,由算力和手续费共同决定,交易确认的速度就会受到手续费的影响。通过手续费的增减调整交易确认的快慢即可调整比特币的流通速度,这样的货币控制方法比现在央行的那套根据一些不靠谱的经济信号调整货币政策的方法要更简单、更灵巧、更快速,而且很可能会更有效。
  我想象中的比特币2.0绝不是什么改改算法和发行总量等无关大局的修改,而是能更真实的反映货币原貌和更好的体现其作用的变化,这需要对货币和经济本质的更深入、更科学的研究。
Jump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