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已在深入行动,而你还在观望。
区块链技术的率先提出者“中本聪”一度被当成美国人,这虽然只是个误会,但美国的确是新技术的摇篮和最有力的推动者。就在昨日,美东时间2月14日上午10时,美国众议院召开第二次区块链听证会,主题为“超越比特币:区块链技术新兴应用”。相比数天前,2月6日的首场听证会,内容已经由虚拟货币、证券领域,扩大到无限广阔的应用场景。
全球媒体对于首场听证会的关注,过于放在其对比特币市场的影响和可能的对ICO的监管举措上,其实,那场听证会传递出的“不封杀(不伤害)”,亦即谨慎监管甚至乐观其成的基本态度才是要义。而第二次听证会“超越比特币”的主题,更将区块链上升到“变革性技术”,探讨的应用场景涵盖了金融、商业和政府效率提升。
智投链发起人唐一端指出,“虽然只是听证,但更像是一种背书”,听证会并不代表美国政府的意志,但监管机构官员、官方智囊和商业领袖们之间的共识,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关于区块链技术大规模应用的“美国共识”正在形成。这些共识是超越区块链技术层面的“共识机制”之上的“国家共识”,其内涵包括“拥抱技术、保持开放、做好准备应用于商业和政府业务、致力于投资者和消费者教育”等。
美国国会第二次区块链听证会现场
“拥抱技术”和“不要封杀”成为共识
首场听证会主要针对虚拟货币,主要发言人包括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主席杰·克莱顿(Jay Clayton)和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主席克里斯托弗·詹卡洛(J.Christopher Giancarlo)。区块链技术有着极大的潜力,这是他们的共同看法。杰·克莱顿表示“非常乐观地认为,金融技术的发展将帮助促进资本形成,为机构和企业提供有前途的投资机会”。在他看来,尽管存在挑战,新技术的应用能够促进监管,利于保护投资者,因此他提出要“拥抱技术”。克里斯托弗·詹卡洛亦认为“我们正在进入世界金融市场的一个新的数字时代”,“新技术将使美国市场以负责任的方式发展,并继续发展经济,增加繁荣”。由于虚拟货币有潜在益处,在政策上,他提出了“不要封杀”的基调。
美国金融监管方对于虚拟货币乐观其成,但并非无所作为,各机构之间的协调分工包括: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对未经注册的证券产品采取监管行动,无论它们是虚拟货币还是初始代币产品;国家银行监管机构主要通过国家汇款法律来监督虚拟货币即期交易;国税(IRS)将虚拟货币视为资本利得税的财产;财政部金融犯罪执法网络(FinCEN)监测比特币和其他虚拟货币转账是否以实现反洗钱目的。SEC和CFTC认定带有价值存储功能的虚拟货币可定义为商品,ICO发行的Token性质就是证券。
“区块链信念”上升为美国国家战略
第二次听证会的视野更为广阔,除了广泛的商业场景,还涉及了新技术在政府业务中的应用,并把相关的应用上升为共同的信念。这些信念包括:共担信任是基石;区块链是一项变革性技术;区块链必须开放;当前已做好准备运用于商业和政府业务。
此次听证会中,来自沃尔玛、IBM、NIST的发言分别解释了区块链技术现阶段在各自领域的应用,已具备的功能及未来应用预期。而来自及国会研究处方面的发言透露,美国总务管理局和国土安全局正在将区块链作为一种提高当前政府业务效率的方式来考查。
出席听证会的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信息技术实验室主任Dr. Charles H. Romine表示,区块链是一项令人激动的技术,它有可能使用强大且经过验证的信任模型来真正解决企业和消费者需求。在区块链标准化领域,NIST正在积极参与基于协商一致的、符合国家和国际水平的文献标准制定工作。
本杰明卡多佐法学院区块链项目临床副教授与联合主任Aaron Wright表示,美国政府拥有独特的能力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来影响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可以实施有利的监管框架以保护试验区块链的企业,并进行周到、中立的监管。他甚至鼓励国会考虑委任一个“全国区块链委员会”,该委员会旨在通过探索投资基于区块链相关研究的方式(如通过奖励或其他)来巩固美国的技术地位。
中国“民间共识”与“国家行动”
源于美国的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如在线支付和P2P借贷等到了中国之后已经“发扬光大”,应用的广度和发展的规模以及相关平台的价值已经超过了在美国的始创者,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的交易也在中国空前活跃,那么,中国能否在虚拟货币以及区块链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过程中做到全球领先呢?
回顾电子商务、在线支付、网络征信等互联网服务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一个重要特点——总是民间先行先试,待发展接近成熟之后,“国家队”再跟进效法或参与,甚至主导整合,例如在征信领域,基于淘宝平台交易和支付宝数据的芝麻信用已有较广泛的社会认同,腾讯征信等有巨头背景的征信平台纷纷上线,然后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作为“国家队”代表,牵头成立百行征信。在虚拟货币和区块链领域,或将再现类似的发展历程。
或许受中国官方对虚拟货币的态度的影响,目前不论是在虚拟货币(数字货币)还是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方面,尚无被全社会认同的共识描述,但在民间或者商界,这方面的潜在共识早已存在。虽然争议尚存,但共识的程度越来越高。
例如关于比特币等虚拟货币(数字货币)的“货币属性”问题,在信用背书、取得成本、币值的稳定性、持有者的广泛性方面,若从传统的金融学角度来衡量,比特币能否成为货币,的确很难马上站得住脚。而考虑到其去中心化的技术特点(对应信用背书问题)、“挖矿”约束(对应取得成本)、跨币种汇兑的短期工具(对应币值的稳定性问题)等方面来考量,比特币或可看作是“货币的货币”。不仅如此,比特币在劳务支付等方面已经被越来越多人所接受,其作为货币的流通功能已经得到了实质的确认。而这就是一种“民间共识”的体现。
而在区块链技术的开发方面,由于没有政策禁令,各大平台围绕跨境支付清算、反欺诈、资产管理、数据票据等业务纷纷布局。腾讯于2017年4月发布区块链方案白皮书,将提供企业级服务的“腾讯区块链”解决方案。新近的消息,蚂蚁金服正在构建区块链平台,在蚂蚁多年分布式架构能力基础上增加可信网络能力,也有计划推出支持大规模交易的区块链平台,届时将有更多的场景在上面运行。更进一步的应用,近来热火的“智能投顾”与区块链领域交互,催生了智投链(IIC),已成为资本追逐的焦点。其基于以太坊区块链底层发行的智投币,由于突破了其他币种的代币功能,形成智投平台用户进行策略执行、项目发起等功能的基础工具,而受到市场关注。
民间的共识虽无统一的定义,但“区块链革命”、“未来已来”等来自译著或业界领袖论述的相关概念,已广为接受。
与此同时,“国家队”也很踊跃,早在2016年,国务院印发了《“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区块链技术首次被列入其中。2017年1月,由央行推动的基于区块链的数字票据交易平台测试成功上线。再看商业银行的动作,2017年4月中国银联与光大银行联合使用区块链平台构建多中心可信POS电子签购单系统;2017年7月,民生银行和中信银行合作打造区块链项目——BCLC信用证业务系统上线;2017年8月,农业银行联合区块链平台推出面向“三农”客户提供的电商供应链融资产品;2017年12月,招商银行联手几家商业银行,实现了使用区块链技术的跨境人民币汇款。
一切才刚刚开始
“区块链技术正在对整个人类文明进行颠覆”,这是唐一端的理念。乍一听有点雷,细想并非夸大。商业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高级形式,金融文明是商业文明的高级形式,而信用问题是商业文明和金融文明的关键,过去几千年来,信用问题虽有协议和法律惩戒为保障,但主要还是一种文化积淀,也就是要靠信用主体的自觉履行为前提。在互联网时代,虽有了大数据技术,但也是以事后的数据统计为支撑,而实时的信用约束,只有分布式的公共记账本——区块链技术做到了。
所以,区块链技术正在改变金融文明和商业文明,这显然是对人类文明的“重构”,说成“颠覆”亦不为过。
比特币等虚拟货币只是区块链技术的先行先试,比特币的未来地位、ICO对于期货和证券的意义,以及区块链技术在金融、商业、社会公益、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将全面刷新人类的认知。
文章来源:币圈动向 ID:guiguliqin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