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李总理这次两会上也说了,加强互联网在各个行业的应用。我觉得最根本的原因,是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去中心化的产物,适合市场的产物。据说最早互联网TCP/IP协议完全是没有中心的。这是人类历史上一个很大的创举。大家都知道,起初是美国国防部给了斯坦福很大一笔钱,让他们做网络应用研究,四个大学连在一块。本来按理说这个事情往前发展,很合理的应该是中心化的网络,应该是以国防部为中心。人家给钱为什么不以它为中心?当时那帮教授,也不知道是真心还是故意骗国防部,讲故事说不能中心化。说这个网络如果是中心化的,如果敌方发现这个中心,很容易摧毁这个网络的,照着中心一打你不就完蛋了么?中心一被摧毁,网络就崩溃了。你当时研究这个是为了战争的,是为了防止外界攻击,所以一定要去中心化。这个网络建起来,没有中心,大家都是平等的,打掉哪个服务器,这个网络照样存在。国防部还真听进去了,”那你们写一个协议!”所谓TCP/IP,完全是没有中心的,就是一个对等的信息传输协议。只要大家认同一个标准,我们就能互传信息,就是这么简单。所以一下子就在世界上传播开来了。如果这个互联网的中心在华盛顿、五角大楼的话,这个互联网绝不会被全球接受。首先中国能接受它么?我接受你这个东西,你的中心在五角大楼,将来控制我,我怎么可能接受?但现在事实上,世界上任何再对立的政治实体,甚至伊斯兰国,照样在用互联网。为什么?很简单,他相信你是去中心化的,没人能控制,我只要承认你这个协议,我们大家一连接就完了,我就算进去了,加入进这个体系内。所以它非常伟大,它天然就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所以我后来总结一句话,”这是人类博爱、平等、自由的协议化、编码化、可执行化!”。你可能价值观上不接受这些概念,但你连入互联网,就得照着这个协议去执行。你想搞一个中心体制是不行的!所以在市场化中,所谓互联网+,为什么他对各行各业都起到一个推进改进的作用?因为,坦率的说,尤其我们国家,我们发展市场的整个过程,是由很多中心化的(计划经济)发展过来的,金融行业当然(中心化)更严重了!最早完全都是中央指令,包括那么多垄断的大国企。中心化过来的,都是利益集团,动他们不得!有了互联网以后,我天生就是没中心的。阿里巴巴副总高红冰,我觉得他还是说了一句挺经典的话:”互联网就是消灭那个价值很低,成本很高的(中心化)供应链”。一旦你是一个中心,它必然造成成本就高,价值就低。现在例子多得很。哪怕是做慈善的,有个红会中心,这事就完蛋,它的信用就完了。所以我们就一定要用互联网这种天然去中心化的东西去改造它们,形成真正适合于市场的体制。让市场起决定性的(去中心化)作用,就是互联网+。突出这点,李克强是挺伟大的!
那么我们到了这阶段应该是第一代互联网。我们靠着TCP/IP协议做到了信息传递的去中心化,低成本、高效。还派生出很多协议,比如SMTP邮件协议。最早我们寄信一定要相信邮局。我们只要塞到邮筒里,我们就要相信那个中心了。他要是做坏事,我们是拦不住的。据说确实有邮递员把别人私信给藏起来的,贪污的。巴西海关说是现在还有一种习惯,看到什么东西好就往家拿,只好三个月换一拨官员。只要有中心化,有信息不对称,你相信他,他就有可能作恶!而TCP/IP,SMTP这种简单协议,你的E-MAIL寄出去是不依赖某个中心的,都是遵守这种协议。最早大家可能想不通,没有中心那我相信谁啊,这可靠么?妙就妙在它可靠,恰恰大家都遵守这个协议是最可靠的,你的邮件原则上是不会丢的,因为就算有人恶意的截住了一个传递路径,因为互联网的去中心化,马上这个协议可以找到另一个路径传递。所以第一代互联网实现了信息的低成本交流和共享。但是第二个问题:我们在网上信息的安全、可靠性和信用没有解决!你现在收到的信息是不是可信的?国际上冷不丁有人给你发个信息说我有个东西卖给你,请你寄款,你敢信么?信用靠第一代互联网是无法建立的。所以我们现在就有了一个问题,信用能不能靠某种去中心化的、量子化的方式来建立?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吴晓玲去年在三亚的一次会上,她突然说到比特币–算法货币,”算法货币能否成为货币取决于参与者的认可与币值的稳定,但算法货币只解决的了信用货币的信用问题”(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晓灵出席了”三亚o财经国际论坛”,并发表了题为《从信息网络到价值网络–信息技术在金融业的运用》的主题演讲)。我真佩服她,按理说人家都退休了,但是她跟爱因斯坦一样,往往把关键的东西点出来了。实际上我现在也不敢相信比特币真能成为货币,它因为还有太多问题,但是有一点它解决了:它用分布式、去中心的办法建立了一个互联网上的信用体系。这一点是非常伟大的一个创举。吴晓玲把这一点点出来了。这就是第二代互联网的开始,也就是信用互联网(吴院长叫”价值网络”)。第一代互联网我们信息传递没问题,但是没有建立信用。现在的信用还是中心化的,还是要相信央行,协议还要依赖法院,这些都是中心化的。但是信用中心化有非常多的问题,尤其是全球的统一的市场没法形成。因为各国的法律不一样,各国的贪腐程度也不一样。所以我们下一步,第二代互联网提出的问题,包括给我们提供的机遇,就是信息的安全和信用的量子化。
这个实验是怎样的一个过程呢?2008年一个自称中本聪的人发表了一篇论文。他号称可以解决电子货币的重复支付问题。2009年他就发布了一个开源程序。注意他整个的过程都是透明的。开发的开源程序叫比特币。这篇论文第一段就明确地写了,他就是想做一个实验,看看信用的建立能不能不靠第三方。我们传统的信用建立都是靠第三方的,美元一定是要有美联储,哪怕支付宝还得依靠阿里巴巴。信用一定要有个第三方中心。他觉得这事不对,他提出我们是不是可以靠互联网的某种去中心化机制,建立一个不需要第三方的信用?这种想法很伟大。但是否能实现呢?他第一个要解决,就是防止重复支付。因为电子的东西拷贝起来太容易了,复制起来是零成本。那这种东西谁敢相信你?这个东西怎么可能建立信用?所以,他第一个就要解决重复支付。怎么解决?他就提出一个概念,我盖一个时间戳。比如甲支付给乙一个比特币,那么要想这件事不能成为重复支付,那么一定要让网络有人给他盖时间戳。然后盖了时间戳以后向全网广播,那么这个比特币,甲就不能再重复支付给丙了。这是第一步,盖时间戳,timestamp。那么紧接着就是,这个时间戳谁来盖?不能假设网上都有雷锋,这个是不成立的。实际上市场的假设,亚当·斯密最早绝对不是假设有很多雷锋。恰恰相反,他认为市场存在的都是自私的人、唯利是图的人。中本聪也一样。假设网上都是一帮贪婪的人,都唯利是图,他凭什么要盖时间戳呢?他(中本聪)就规定,我拿密码学创造一个技术,叫做block chain。它起什么作用呢?让网上的这些人,这些节点盖时间戳,每一笔记账,盖时间戳而且要记在这每十分钟出一个的区块(block)里。那你为什么记呢?你也不是雷锋,我也不表扬你。而是每十分钟你能抢到这个区块(block)的合法记账权,就奖励你25个比特币。是有奖励的,大家都去抢。你只要正确记帐,而且你用解SHA256密码学难题证明你的算力,叫proof of work,只要你的算力比别人都大,最先解出这个难题,就能抢到这十分钟的区块记账权,得到这个奖励。当然这事现在已经到有点疯狂的程度了,现在比特币已经很值钱了。最早只是中本聪自娱自乐,拿自己笔记本挖矿记账。现在内蒙古有上万台电脑的大矿场,高碳的,耗电极高。这也是我不看好比特币的重要原因,太高碳了。虽然开始像一个游戏是很妙的,记账”挖矿”得到奖励。但是话又说回来,全世界有几十万台电脑在抢这个,帮助它(比特币)记账、抢奖励,也是对它的保护。为什么这个信用能建立起来?一个比特币值那么多钱。必须有掌握51%的算力才能去更改那个帐,造成重复支付,所谓造假币,这个系统才有可能被破坏。那么51%的算力现在值多少钱呢?比哈萨克斯坦一年的军费还多,几十亿美金。全网比特币挖矿的算力,相当于世界上最好的电脑中前一百名的算力加总。要想用算力破坏它简直成本太高。所以,结论就是吴晓玲说的那句话,”TA这一点上实验成功了”。完全通过去中心化的某种全网记账机制,把一个价值将近一百亿美元的信用系统建立起来!但它将来是不是货币,这还值得讨论,我个人不看好。价格忽上忽下,这一点咱不需要。但这个技术创新,这样一个去中心化的思想,信用量子化,包括这个实验到现在的成绩和结果我们是应该高度关注。这些图都是从中本聪的原论文摘下来的(图15)。

图15
每一个区块(block)后面接一下一个区块,是一个单链(chain),十分钟出一个。整个是单链,如果你想造假出个分链,它有一个简单的自动识别办法:最长的那个链是合法的,你只要比那个链短,就一定会被抛弃。所以到目前为止,比特币的信用是很可靠的。当然,后面有了一系列的思想,去中心化建立信用,更加低碳高效的进行!尤其2014年,就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了。比如Ripple的协议:不是完全去中心化地让全网的电脑去抢,只是建立少部分的几个中心去记账结算,但是我信任它,叫半去中心化。我信任它的条件,就是破坏系统需要大部分中心(网关)同时作恶,才有可能作伪账。那个概率很小。我们就讨论中国福彩是不是能建立这种信用机制,你就把服务器一个建立在北大,一个建立在清华,那这俩学校同时作恶的概率极低,因为这俩学校互相瞧不起。这俩学校要是串通起来干一件坏事,那几乎不可能!所以你可以建立一个可信任的,但也是去中心化的(机制),这样分布式记账。国家开发银行的吴志峰处长他知道区块链以后也兴奋得不得了。吴志峰这个人也很牛,他2009年的时候跟着周小川写了一篇关于超主权货币将来一定会实现的论文。他虽然跟中本聪同时,但他没有想到中本聪这样分布式建立信用的办法。他后来一知道这个,就跟我说,下半生就准备研究区块链的技术创新了。
这个一带一路我认为早晚要建立超主权的信用的。光靠一家的信用不行。不能说现在美元不好,我现在再建立人民币的中心化信用,我觉得那是在全球不成立的。因为世界相信的未来的信用一定是去中心化的。机制有可能是各个国家建一个记账服务器,大家相信一个协议,至少比欧元要好得多,靠密码学程序执行,不能作弊和认为的破坏协议。欧元最早欧盟各国达成了一个协议,但可怕在大家慢慢不执行,而且不执行你拿它没办法。最早德国先破坏,然后法国,最后大家借债得一发不可收拾,欧债危机就来了。结果最后大家都觉欧元要垮掉了。人性是有弱点的,人性永远是贪婪的。分布式记账妙在,贪婪发挥不了作用。你再贪婪你也无法破坏这个密码学算法协议。互联网就是这样,你再贪婪,协议已经规定你是不能那么做的,违反你就会加入不进来,你就不在圈里面了。我觉得将来要建立某种真正的超主权货币,应该是这种模式。大家协商出一种协议,然后去中心化地建立一种分布式的模式,大家谁都不能破坏。这样才能保证这件事未来在世界上可行。去年还有一个轰动世界的事,IBM跟三星计划做一个区块链加物联网。这件事为什么轰动?大家设想一下,我们一般的信用现在大多是类似银行存款这些你看得见的。我们大量的财产,比如房子,一般是计入不了我们的信用,因为这个法律上要可控太难了。一旦把区块链的记账跟你的物联网连接。所有我们的东西,包括车钥、门锁,以后都是智能化的。区块链是记账的,可以执行智能协议(smart contract)所以当你把它抵押了,你不还钱,抱歉,那个锁只有下一个债权人才能打开。资产所有权自动转移了。比如家里开的车,开到外国去旅游,到了一半没钱了,你在当地借钱肯定没人愿意。因为你一回中国,到哪找你,那你怎么还?那我们签一个区块链上智能协议,一月以后如果我不把钱打给你,这个车我就自动地开不了,车钥匙的所有人自动转移了,然后你可以委托任何一家律师公司把车拖走。这样就会造成让有形资产纳入全球的信用,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有效。额这个在我们现在的信用体制那是执行成本极高的一件事,尤其是跨境,因为各国的法律体系,腐败程度不一样!你以现在的互联网绝对不敢跟人家签一万块钱以下的协议。因为签了如果对方不执行,你没法打这个官司,你怎么可能到当地法律去追讨。
我们在清华也在讨论区块链大学。什么叫区块链大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好委托中国建立一个全球的、主要照顾东南亚的,叫工程师训练中心,因为觉得中国现在比较有钱了,技术也比较高。但是马上又有一个问题。你训练出的人才没有一个统一标准,你按照中国的标准给别人训练出人才,别人是不承认的。那在区块链建立起人才档案来,我让全网按一个标准来记你的学习表现,你学过多少、用过多少设备,讨论如何,同学、教授如何评价你?区块链大学,就是建立全球统一的人才信用系统。将来,一个区块链上的秘钥,走遍天下都不怕,任何一个国家的公司招聘时只要打开你的区块链档案,(就能查)你的所有的表现。而且是按联合国的标准。
区块链上的股权众筹。现在上海的一帮朋友在做这个。这个也是响应李总理说的可以试验股权众筹。但是中心化的股权众筹实际上是一个非常笨拙的融资办法。从公司开始建立融资到所谓能够上市,基本要经历四年而且是很捉摸不定的过程,非常艰辛,大部分公司在中间就死掉了。而要是用区块链众筹,你只要把协议写进区块链里,那么你一开始众筹IPO,它就可以通过区块链在全球流通了。这个事已经可以在比特股(Bitshare)上去做了。
转自:http://www.weiyangx.com/128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