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时代企业”可借鉴“可编程的经济”理念,沿着工商企业供应链、个人客户消费生态圈这类“空间维度”,以及客户生命周期这类“时间维度”,按照价值链思维和业务建模方法,全面细致地分层、分阶段解构生态环境中可能影响客户体验的每个环节和商业时刻,全程、动态支持客户对产品和金融服务的系列个性化定制需求,提供与众不同的体验。注意,这已不是单方面由金融企业发起的“综合金融服务解决方案”,而是将金融服务因地制宜地匹配到客户产品服务链条中的打包交付,这种可以面向客户乃至其代理人、代理物的差异化竞争能力,是建立在业务模型驱动IT开发能力基础上的,实时智能地响应“大众客户化定制”的能力。
迎接“可编程的经济”的企业转型路径
在“可编程的经济”世代,工业4.0和银行4.0深度融合,工商企业和银行的单独存在、独善其身的概念会变淡,客户体验到的是通过一个生态系统获得服务。这样会产生两种模式:一是让工商企业或银行成为处理型的组织,基于基本的处理单元来收费,不在乎谁在交易,类似亚马逊[微博]云或者谷歌[微博]云;另一种模式则是以客户为中心的组织,在开发应用程序界面上建立自己的appstore,并与第三方建立伙伴关系,这个时候服务是差异化和个性化的,企业和金融服务需要融入到生态系统中。
“D世代企业”可能会考虑到,在“可编程的经济”环境里,如何在适应如此众多的交互方式中控制成本?ATM机1952年引入市场,成本和收入到现在还没有变化,从成本控制的角度来说,银行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做加法,而不是把别的置换掉——银行加了ATM机,网点还在;增加了网银,但是ATM还在;增加了手机银行、社交网络银行。在手机终端和分行网点投一块钱的回报是不一样的,在成本控制时,要实现资本回报的可见性,让每一块钱回报都能最大化。
此外,面向“可编程的经济”生态系统,与企业现有的系统和组件如何去衔接?基于生态、开放式的组合开发怎么样控制成本,实现收入和支出是否可平衡?“D世代企业”需要落实的,一是将现有的架构合理化,二是要使企业的业务模型治理更加有效。治理模型的组成:一是与安全有关;二是与价值有关;三是与客户的情境有关;四是与架构有关,尤其是与基于标准的架构有关,这样才可以实现可扩展性。还有一部分是要实现互联互通可操作性,这样企业的API才可以和生态系统中的很多部分进行互动。但是我们也认为治理模型需要重新思考,在“可编程的经济”时代,IT和业务的界限已经模糊,业务就是IT,没有IT就没法开展业务或增加功能,业务安全性也无法实现,用户体验也是如此。
还需考虑的是,在企业现有架构下,如何更好地衔接?如何平衡收支?向“D世代企业”转型举措要有优先排序,需要通过治理模型来实现,这并不是纯技术答案,要从组织的角度来回答。企业需要组织模型和运营模型,把传统的事情进行优化,持续改进,通过标准、虚拟化架构持续改进。企业家需要这些组织和运营的组件来驱动转型,要把传统意义的银行打破,快速尝试和适应,验证企业家的新想法和新概念。IT有一部分要快速敏捷的响应创新,IT里还有另一部分是要维持运转的。所以,向“D世代企业”转型有两种IT模式并存:一种是稳定的和传统的;一种是要实现创新的,称之为“双模IT”。
在“可编程的经济”时代,并非所有系统都应采用同一治理结构,“可编程的经济”时代IT系统分为三类: 一类是记录型系统,这类系统是基础型的,可以实现标准化,类似账户转账记录处理;第二类是客户跟终端互动的,要差异化,实现灵活性; 第三类是创新型系统。需要对这三类系统分层管控,记录型系统部分需要标准、高效,需要降低成本,实现合规。创新型系统则需要更开放,与更大的生态系统连接。其中前两类系统需要按照基于业务架构和IT架构原则、框架和标准更严格管控,第三类系统可采用“互联网IT”方式适应开放式创新。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家需要把第三类创新性系统变得越来越大,一旦成熟稳定了,就会融入记录性系统,并不断催生出新的创新性系统。我们用机场做一个譬喻,所有的机场都是通过廊桥下飞机,行李传送、飞机跑道都是标准的,多年不变的,这就是记录型系统,创新性系统就是每年不断涌现的各类新飞机。
“D世代企业”的治理模型应涵盖三个部分:业务能力、IT能力、基础设施。先从业务能力建模的架构来看,每一项业务能力都是跟IT连接在一起,需要应用和服务架构来组成,同时,基础设施支持了IT能力,一个业务能力对着多个IT能力,一个IT能力对着很多基础设施点。企业家可以根据资本回报率来判断每一项业务能力带来多少回报来作出决策,是否删除。同时,IT能力对应着相应岗位的人,会判断人在负责哪个系统。不同层次的治理是不一样的,但是都在一个治理框架下,治理标准涵盖所有的业务模型、技术、基础设施。
任何企业都可以经过努力转型成为“D世代企业”,对于已经按照价值链思维、组件化导向、企业级业务建模方法重构自身业务模式DNA,并构建了面向服务的架构(SOA)的“D世代企业”而言,其转型成为“可编程的经济”世代“虚拟化企业”的成本更低、部署更灵活、市场响应速度更快,其IT架构的“外联集成层”承担与外部合作伙伴的系统直联,“应用集成层”承担对外开放某个应用服务合作,“客户服务整合层”承担带有端到端客户体验业务流程跨界整合,这 两种层次的“开放式银行”能力是渐次递增的。尤其是“客户服务整合层”的跨界开放,前提是依托于业务模型驱动开发的物理工作流(或系统工作流)设计已经切实高质量完成,且系统界面使用体验符合客户预期。
“古语所谓‘闭门造车,出门合辙’,盖言其法之同”(出自朱熹《<四书>或问》卷五),意指“只要按照同一种规格,就算关起门来制造车辆,使用时也能和路上的车辙完全相同”。这类已经完成组件化导向和SOA的“D世代企业”将更容易落实“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采用“银行即服务”的方式,与产业互联网和产业物联网中的价值链保持跨界合作的弹性边界和无缝连接,其因客定制的业务创新要素大部分可重用已编程就绪的标准化组件,实时智能地融入“可编程的经济”价值网,领先一步获取竞争优势。
(赵志宏,中国建设银行(6.03, -0.11, -1.79%)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创新与管理部副总经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中国科学院大学MBA企业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工程、信息工程、银行理论与实践,主要著作有《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银行产品工厂——创新能力评价解析》等。曾任职领域有银行信贷管理、银行风险管理、银行产品创新、银行客户服务体验管理、银行业务架构管理、银行业务模型管理等。本文不代表作者任职机构观点,,部分内容源自作者与Gartner公司院士级别分析师David Furlonger先生的讨论。本文原标题为《可编程的经济——工业4.0和银行4.0深度融合引领“互联网+”未来》,刊载于《当代金融家》杂志2015年第5期)
http://finance.sina.com.cn/money/bank/bank_hydt/20150728/17522281360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