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Topic: 党中央、国务院频发贺电!2017年十大国之重器 (Read 112 times)

newbie
Activity: 84
Merit: 0
最核心的发动机都是买的,现在不是庆功的时候,什么时候摘下工业技术的王冠再庆贺吧!
member
Activity: 101
Merit: 13
本周,2017年走到了最后一周。

  这一年,你过得还好吗?

  也许每个人回首即将过去的2017年,都有属于自己的百感交集、酸甜苦辣。

  而在纷繁芜杂的大变局中,世界走过了注定不平凡的一年,我们也见证了中国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2017年。

  站在岁末的节点,小锐本周将与你一同分享2017的年度表情——

  对于中国人来说,今年可喜的事儿特别多。

  在小锐看来,格外值得国人骄傲的,莫过于一件件国之重器的诞生。

  还记得“重量级”的它们亮相的时刻吗?

  上天,入地,下海!它们的横空出世,令全世界刮目相看。

  其中,四件科技领域的大事更是“惊动”了党中央。

  今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四次联名发出贺电,祝贺国产水陆两栖大飞机成功首飞、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C919大型客机成功首飞、以及天舟一号飞行任务圆满成功。

  下面,就来看看小锐梳理的“2017十大国之重器”。它并非一份严格意义上的完整榜单,但透过这些重大科研进展,能让我们更直观地感受到科技创新给中国带来了哪些令人振奋的改变。

  国产大飞机:C919、AG600

  中国有了自己的“大飞机”!

  ——中国首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干线民用飞机C919,于今年5月成功首飞。

  5月5日,中国首款国际主流水准的干线客机C919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首飞成功。(新华社)

  也许一些人会感到疑问,大飞机,中国不是早就有了吗?

  事实上,虽然中国客机大飞机正沿着既定的发展路线步步推进,但与国外相比,国产大飞机依然落后。

  从2008年开始研制的C919,历经9年,终于让中国的“大飞机梦”得以实现。

  而就在昨天,又一喜讯传来:我国的大飞机,已完成了入海的任务!

  成功“入海”的,则是C919的“兄弟”——国首款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这句表达了中国人雄心壮志的诗句,如今被“鲲龙”实现了。

  中共中央、国务院昨日(24日)对AG600首飞成功发来贺电,将其称为“我国民用航空工业发展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

  “中国的商业航空梦想展翅飞翔。”

  ——正如美国《纽约时报》网站所评价的,中国飞机,将载着中国人的强国梦想,昂首起航。

  歼-20

  除了大飞机,中国2017年还有一架军机格外引人关注。

  它,就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隐身战机——歼-20,于今年开始正式服役,具有多项技术优势。

  今年7月30日,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在朱日和训练基地举行,歼-20战机也第一次以战斗姿态展示在世人面前。

  歼-20正式列装部队,意味着中国空军真正开始了向“攻防兼备”转型的步伐。

  日前,中航工业发布了关于歼-20纪录片的视频片段。

  片段中,歼-20机身两侧发动机进气道位置渐渐亮起了蓝色的灯光,仿佛暗夜中亮起了的一双摄人心魂的眼睛。

  在中航工业发布的《成就辉煌 未来可期》视频片段中,歼-20隐形战斗机精彩亮相。

  不少外媒对歼-20的这次新亮相惊叹不已。

  外媒评论道,歼-20列装部队后,中国的空中优势可谓睥睨亚洲,有助实现中国的强军目标。

  天舟一号

  12月,在一项名为“2017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的评选中,天舟一号入选。

  4月20日19时41分,搭载着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新华社)

  2017的“热词”何其多,天舟一号为什么能够名列前茅?

  事实上,天舟一号,是中国首个成功发射的货运飞船,更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的收官之战。

  它不仅填补了我国航天领域的空白,还实现了空间推进领域的重大技术跨越,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这一关键技术的国家。

  天舟一号之后,中国航天也正式宣告迈进“空间站时代”。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对天舟一号飞行任务圆满成功的贺电中,有这样的一句话。

  这是一种鼓励,更是一种鞭策:对于中国人的航天梦,天舟一号仅仅是个开始。

  可燃冰技术

  今年,由中国宣布的一场新革命,为世界所瞩目。

  这场碳氢化合物革命,从中国海域首次可燃冰试采成功开始成形,而连续试采天数又被中国不断地刷新。

  7月9日,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结束并关井,图为南海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工程现场。(新华社)

  可燃冰作为新型洁净能源,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气小很多,但能量高于煤、石油、天然气十倍。

  被美日等世界发达国家高度重视的它,已被中国实现了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理论、技术、工程和装备的自主创新,并掌握了自主创新的试采工程相关技术体系。

  这些,都毫无疑问地使中国在海洋水合物勘探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在中国学者看来,可燃冰试采成功还具有更深远的战略意义:

  在可燃冰的研究方面,中国有望重塑世界能源政治格局。

  量子卫星“墨子号”

  还记得今年6月美国《科学》杂志发布的封面吗?

  封面上的“主角”,是“墨子号”量子卫星。

  这颗在太空闪烁着光芒的卫星来自中国,从6月到9月,“墨子号”创造了多个“世界第一次”。

  特别是9月29日,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干线——“京沪干线”正式开通。

  通过这条结合“京沪干线”与“墨子号”的天地链路,我国科学家成功与奥地利实现了世界首次洲际量子保密通信。

  9月29日,科研人员在位于安徽合肥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量子通信“京沪干线”总控中心工作。(新华社)

  这标志着我国已构建出天地一体化广域量子通信网络雏形。

  在加拿大量子专家看来,中国的科研团队已成为量子卫星的“世界领跑者”。

  而“墨子号”取得的每一个进步,都是为使用量子技术构建全球性安全通信网络,迈出的坚实步伐。

  光量子计算机

  在2017年中国实现的所有突破中,有一项成果引起了全世界的“羡慕嫉妒恨”。

  5月初,中国科学院宣告,已构建出世界上第一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计算机。

  5月3日,工作人员在中科院量子信息和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上海实验室检查光量子计算机的运行情况。(新华社)

  这,为最终实现超越经典计算能力的量子计算的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量子卫星首席科学家潘建伟院士,也因为中国在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机上的突破,于12月刚刚登上了与《科学》齐名的《自然》杂志。

  12月初,在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这台量子计算机也入选了“年度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

  在俄新社看来,所有大国都在努力成为首先研制出量子计算机的国家。而就在这样一场竞赛中,中国正在赶超美国。

  中国却并未满足于此。在一份延长至2020年的计划中,中国的目标是实现“量子称霸”。

  “复兴号”高铁

  中国人为之骄傲的“国货”,从2017年开始,必然少不了“复兴号”。

  就像日本人引以为傲的“新干线”一样,“复兴号”也有着让中国人骄傲的底气。

  “复兴号”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真正担得起“国货”二字。

  它不仅外形优美,与之前的国产列车相比,总能耗下降、时速提升,“有里有面儿”。

  因为这辆设计时速可达400公里的高速列车,令中国再次成为世界上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高的国家。

  外国媒体和网友对“复兴号”好评如潮,但这辆列车对中国人而言,不止是“冷冰冰”的技术数据那么简单。

  因为,对中国人而言,“复兴号”的名字中,还寄托着中国人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追求和期盼。

  首艘国产航母

  是否拥有自己的航空母舰,在许多人眼中,是国力是否强盛的标志之一。

  2017年4月26日,中国首艘国产航母下水。中国不仅向世界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也在国人心中引爆了一个个“燃点”。

  4月23日,中国首艘国产航母在船坞中整装待发。

  已经自主建造了航母的中国,还有什么是做不到的呢?

  在外媒眼中,这艘航母也意义非凡。

  韩国KBS电视台报道称,进入双航母时代的中国,正在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海军强国。

  而美媒则直白地将国产航母誉为“中国崛起的象征”。

  “这艘航母引发许多中国人的骄傲,也使中国加入包括美俄在内的能建造大型战舰的精英俱乐部。”——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在报道中说道。

  万吨驱逐舰

  在2017年“横空出世”的另一艘军舰,虽然吨位没有航母那么大,但在国人心目中的分量却分毫不减。

  它就是055型驱逐舰。

  6月28日下水的055型驱逐舰,对于现当今中国海军来说意义非凡。

  除了运用了诸多新的技术和设计理念以外,055型驱逐舰更是中国海军第一款一服役就在平台和设计理念上达到世界先进、甚至局部领先水平的舰船。

  055型大驱被视为中国海军实现战略转型发展的标志,外媒则同样看重这艘驱逐舰。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报道截图

  日本《产经新闻》在报道中特别指出,055是完全自主研发的。

  在美媒看来,055型驱逐舰从各方面来说,都“非同一般”。

  “055大型驱逐舰正促使美国及其盟友重新认识现实。”——美国“战区”网站意味深长地说道。

  “天鲲号”挖泥船

  今年,还有一个词,被印在了许多国人深深的脑海里——“造岛神器”。

  从被称为“造岛神器”的“天鲸号”,到目前亚洲最大、最先进的“天鲲号”,中国自航绞吸挖泥船的自主研制实力再一次让世人惊叹。

  11月3日,在位于江苏启东的上海振华重工造船厂,工作人员为“天鲲号”下水进行最后的准备。(新华社)

  11月3日那一天,自航绞吸式挖泥船“天鲲号”,在上海振华船厂成功下水。

  从此,“亚洲第一神器”的称号,注定与“天鲲号”如影随形,为实现制造强国和海洋强国中国梦再添羽翼。

  不同于此前由中外联合设计的“天鲸号”,“天鲲号”由中国自主设计研发,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因此具有里程碑意义。

  “挖掘能力强,输送能力强,适应海况能力强,而且机动性非常好,因为它能自航,能到世界各地的任何地方。”——“天鲲号”监造组组长骄傲地介绍。

  可以说,“天鲲号”的诞生,正是中国制造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发展历程的缩影。

  “厉害了,我的国!”

  ——这句常常见诸媒体上的感叹,并不是一句空话。

  当自主创新的进度条一次次被刷新、中国人的科技自信一次次被点燃,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和自豪感才油然而生。

  事实上,除了十大国之重器,今年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还有一份亮点多得数不过来的“成绩单”:

  北斗三号双星首发成功、全球最大单体全自动化码头建成、2017年“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顺利结束……

  创造一个接一个里程碑的全体中国科技工作者,值得我们向他们致敬!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为国骄傲,更是为国人自豪,为自己喝彩!

  我们即将与精彩无限的2017告别。新的一年里,中国将继续行驶在创新发展的快车道……
Jump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