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Topic: 复盘了 2017 年的一级市场,我们有几句想对创业者说的话 (Read 80 times)

brand new
Activity: 0
Merit: 0
在这些拥有创新业务的大公司中,金融和保险业的公司数量最多,接下来是消费、传统工业、汽车/出行/运输行业、零售业、TMT相关行业以及医疗。
brand new
Activity: 0
Merit: 0
医疗、教育、金融、消费、企服、文娱、人工智能、汽车等领域的出现频率最高。
newbie
Activity: 38
Merit: 0
中华PE:
 2017 年,资本在回暖,但资本也在退潮。
来自鲸准的数据显示,经过 2014 年和 2015 年的创业热潮之后,2016 年、2017 年新成立的互联网公司数量持续走低,经历了连续两年 43.7% 和 66.3% 的下滑。

到此时为止,2017 年互联网公司的绝对数量,已经少于 2010 年新成立的互联网公司数了。

但“寒意”来得并不明显,那是因为今年的创投圈被太多大额融资充斥,比如年初共享充电宝公司小电科技连续获得两笔过亿融资,新零售领域的猩便利正式运营的半年内就完成了 3.8 亿元的大额 A 轮融资,堪比以往 B、C 轮公司的融资额度。

一切就像36氪之前提到的,2017 年的创投圈,局部温度 0℃ 或 36℃。

但是,为何 2017 年的创投行业呈现如此走势?2018 年,还有什么机会是可以被抓住和挖掘的?我们将在本篇文章深入探讨。

你会在这篇文章中看到:

· 2017年,一级市场早期投资锐减,资金都去向了何方?

· 财务投资人出手审慎之时,我们是否有不同的融资选择和可能?

· 有多少大公司有创新业务的需求?哪些将成为你们公司的新机会?

· 创业在下沉,除了热点创业城市北上深之外,还有哪些也适合创业的城市?

最后,在开始正文前,我们想对诸位创业者说:“各位,还请开创性地思考,不断发掘新的机会。以及,请不要放弃希望。”

总体投资数量锐减,单笔融资金额却同比上升99.5%,钱正往头部公司聚集
如果从一级市场整体融资数量和金额来看,相比2016年,2017年的融资起数下降了47.5%。

但是,2017年的平均单笔融资金额为1.78亿元人民币,相比2016年上涨了99.5%。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认为,虽然今年整体融资数量下降,但大幅上涨的平均单笔融资金额意味着越来越多的资金正在向着更为优质的企业集中。

具体的例子比比皆是,如两周前刚公开4.5亿元A轮融资的AI芯片公司ThinkForce,两个月前获得4亿人民币B轮融资的天使之橙,今年3月获得10亿人民币B轮融资的小赢理财,甚至36氪媒体的首轮公开融资便获得3亿元人民币。B轮,甚至A轮的时候便能获得过亿融资已不再罕见,但前提是,公司本身足够优秀。

因此,随着资本逐渐向着更为优质的企业集中,对于优秀的创业者来说,希望仍在。优秀的企业,仍然能够获得资本的青睐。

新风口有新机会,但更重要的是如何把资本注意力和自身业务相结合
我们先来看看今年都有哪些领域比较热门呢?从资本的层面横向对比来看,今年平均单笔融资金额增长最快的领域要数物流、医疗和教育了。

相比去年,它们的平均单笔融资金额分别上涨了441%、368%和308%。除此之外,社交、电商、消费等领域的平均融资额都有所增长。


此外,我们统计了鲸准上所有投资机构最关注的5个领域,发现医疗、教育、金融、消费、企服、文娱、人工智能、汽车等领域的出现频率最高。这也能够从侧面印证上面的结论,也即今年医疗、教育等领域平均融资额增长迅速。

在此基础上,哪些细分领域还有机会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统计了鲸准上最近三个月投资人热度涨幅最大的20个细分领域。

可以看到,目前最受关注的还是今年下半年以来非常火热的无人零售及其相关技术,如办公室货架、无人便利店、新零售技术等。此外,以机器视觉、深度学习和AI芯片为代表的人工智能仍是关注热点。

但与此同时,工业物联网和工业大数据这样偏应用和底层数据的AI相关领域也开始逐渐受到关注。而医疗行业中的影像诊断、高值耗材、分子诊断以及金融行业中的区块链、数字货币等细分领域也备受关注。


总结下来我们发现,除了无人零售和智能健身房这样偏消费的细分领域,剩下的热门细分领域多数都与技术较为相关。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技术的确是企业建立核心壁垒的一个重要方法。

所以,顺着第一部分的结论:有了希望,我们还得继续行动。这也是我们想对大家说的第二句话——把握风口中潜藏的机会,但更重要的是,以企业自身业务为核心,同时将机会和自身业务相结合。

以人工智能为例,我们可以发现不少传统认知上和人工智能相关性并不大的行业或企业也可以在业务中使用人工智能的技术,比如美图秀秀使用人脸识别技术自动生成手绘风格的照片,又比如搜狗输入法采用语音识别技术帮助用户将语音转化成文字,帮助用户节省打字时间等。

因此,风口不可追,但值得思考的是:如何抓住新机遇让公司原有业务更进一步。

并购与战投正在逐渐成为新的融资方式
而除了独立融资、把公司独立做大之外,并购或者被大公司收购,或许也不失为一种选择。

从今年发生的融资事件轮次分布来看,并购案例的占比增长了0.9%。但结合不同轮次的融资金额来看,我们发现今年并购的金额大幅上涨了17.3%。

此前经纬中国创始合伙人张颖也表达过他的观点:“为了规模为了融资的便捷,越来越多各阶段的公司开始有主动合并的趋势”,再结合刚才的数据来看,我们认为并购将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成为一级市场的新趋势,将企业协同效应最大化的同时帮助企业更好地获得融资。

而对于战略投资而言,今年融资数量占全部融资事件数量的比例相比去年增长了2.8%,融资金额占比增长9.3%。

为了更详细地研究大公司创新业务的需求,我们统计了国内外大公司拥有创新业务的比例,发现在福布斯世界1000强企业里,目前在中国有着重要分支机构、或总部位于中国的企业一共414家,其中拥有创新业务(也即负责创新业务的部门或团队)的公司为277家,占比66.9%。而在这些拥有创新业务的大公司中,金融和保险业的公司数量最多,接下来是消费、传统工业、汽车/出行/运输行业、零售业、TMT相关行业以及医疗。

从具体事例上来看,今年也出现了本田和商汤科技联合开发适用于乘用车场景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第四范式帮助招商银行搭建信用卡分期付款的模型、宝洁在广州成立中国数字创新中心等多个案例。

因此,无论是并购还是被有创新业务的大公司收购,都可以成为创业企业获得更多支持、更好地走下去的路径之一。

创业在下沉,换个战场也是种选择
看完了行业机会,咱们再来聊聊地域机会。去年底的wise大会上,我们36氪研究院统计了当年我国独角兽企业的地域分布,得出的结论是“一线城市拥有一线机会”。那么一整年的时间过去了,今年的情况如何呢?

我们将今年新成立公司和去年成立公司的地域分布做了对比,发现如果从各城市当年新成立公司占全国新成立公司的百分比来看,广州、杭州、成都、武汉、苏州、西安、青岛这7座城市的百分比均呈上涨趋势。而传统创业热点北京、上海、深圳这3座城市的百分比则是呈下降态势。

考虑到多地政府纷纷推出一些鼓励创业、吸引人才的政策,这样的数据其实也很好理解:比如武汉开发区就于今年底推出了一系列创业扶持政策,包括人才落户和安居以及免费创业工位和创业担保贷款等。再比如成都高新区表示将对创新创业人才给予总额逾亿元的资金支持,武侯区今年举办了创业大赛并为获奖项目提供创业补贴。

因此,我们认为,新机会不再仅仅局限于北京、上海、深圳这样的超级一线城市,以杭州、成都、武汉等为代表的新一线城市正在逐渐成为新一轮创业的据点。

最后,总结全文,我们想说希望仍在,所以各位优秀的创业者,请开创性地思考,不断发掘新的机会,以及最重要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继续心怀希望。
Jump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