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Topic: 中国水利报回望“水利2017”:攻坚奏凯歌,阔步新时代 (Read 122 times)

newbie
Activity: 34
Merit: 0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
治水兴邦步履铿锵,兴水惠民再谱新章。
2017年,是号水脉、定水策的一年。从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水利工作目标任务,到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实行与铁路等基础设施项目用地同等补偿标准,从十九大报告将水利摆在九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之首,到中央深改组审议通过实施湖长制,水利发展的宏图蓝本愈加细致入微。
2017年,是克时艰、攻难关的一年。五大江河发生10次编号洪水,洞庭湖水系洪水历史罕见,南北方旱涝交替,4个台风34小时内相继生成,“纳沙”“海棠”24小时内连续登陆同一地点,汉江秋汛之猛多年少有,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国家防总、水利部会同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超前部署,统筹组织,科学调度,灾害损失最大幅度减轻,因灾死亡失踪人数降至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低,防汛抗旱防台风这场硬仗取得全面胜利。
2017年,是促改革、求突破的一年。提前超额完成政府工作报告年度任务,全国90多万名河长尽职履责、省市县乡级河长制工作方案全部印发实施,重大水利工程陆续进入完成建设目标任务、发挥工程效益的新阶段,水资源税改革试点首次扩围,首批46个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任务完成,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水利改革发展持续稳中向好。
2017年,是见实效、利长远的一年。水利投资已成为有效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之一,全国农村集中供水率和自来水普及率大幅度提高,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扎实推进,一批水利对口帮扶的贫困县如期实现脱贫摘帽,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在水利改革发展中坚决贯彻,“两个责任”有效落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推进,水利系统政治生态风清气正,水利行业形象愈加深入人心,群众满意度逐步提高。
这是旱涝交替、台风频发的一年,也是防汛减灾成效最为突出的一年;这是水利改革进入深水区艰难推进的一年,也是治水体制机制取得巨大突破的一年;这是水利建设投资力度最大、任务十分繁重的一年,也是水利建设成就十分辉煌的一年;这是举旗定向的一年,也是坚定信念阔步走进新时代的一年。
顶层设计 擘画治水蓝图
2017年是党和国家历史进程中具有划时代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也是水利改革发展进程中极为关键的一年,党中央、国务院高位推动,治水兴水管水高潮迭起。
“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习近平总书记从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指出了健全我国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的“两个坚持”“三个转变”新思路;“加快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和水治理制度体系,着力补上水利建设短板。”李克强总理对水利建设寄予殷切期望。
回望2017年,几个关键节点振奋人心,顶层设计成为水利改革发展的坐标和导航,成为鲜明的水利记忆。
2月5日,进入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4份中央1号文件突出强调要把农业节水作为方向性、战略性大事来抓,加快完善国家支持农业节水政策体系。
“再开工15项重大水利工程”“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000万亩”“提高农村饮水安全供水保证率”“推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做出庄严承诺。
4月14日,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从法律制度上解决了存在多年的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与铁路等基础设施项目用地“同地不同价”的问题。
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把水利摆在九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之首,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
11月20日,中央深改组审议通过实施湖长制,严格湖泊水域空间管控,强化湖泊岸线管理保护,加强湖泊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开展湖泊生态治理与修复,健全湖泊执法监管机制。
这一年,针对性强、覆盖面广、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带动水利改革发展向纵深推进。《“十三五”新增1亿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实施方案》明确通过5年时间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达0.55以上。水利部等六部委对省级“十三五”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作进行年度考核,进一步落实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针对沿海地区防潮减灾体系存在的薄弱环节,《全国海堤建设方案》提出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全国海堤长度达到1.5万公里,已建海堤达标率提高到57.1%。《2017年雄安新区起步区安全度汛方案》让大清河洪水调度从此有规可依,为起步区安全度汛提供重要保障。
在我国水利改革发展史中,顶层设计的逻辑和试点探索的逻辑一直并行不悖,因为基层的经验,总能体现最鲜活的改革实际。河长制的经验带来了成功的范本,全面推行河长制从地方走向全国。水利部、环保部出台贯彻落实《全面推行河长制意见》实施方案,联合提出制度清单,明确全面建立河长制“四个到位”总体要求,制定“一河(湖)一策”方案编制指南,让这一完善水治理体系、保障国家水安全的重大制度创新得以有效落地。
2017年12月1日,北京、天津、山西、内蒙古、河南、山东、四川、宁夏、陕西等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始试点水资源税改革,用税收杠杆抑制不合理用水行为,这是继2016年7月1日我国在河北率先试点水资源税后,改革试点首次扩围。
这一年,《加快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实施方案》《全国地下水利用与保护规划(2016—2030年)》《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十三五”专项建设方案》《全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实施方案(2016—2020年)》《全国贫困地区小型水库建设2017年度实施方案》《农村小水电扶贫工程建设方案(2018—2020年)》等一系列重点水利专项规划的加快推进,使制约水利发展的“水瓶颈”得以缓解,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水支撑”不断夯实,顶层设计创造了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利条件。
在顶层设计的“龙头”引领下,水利建设投资规模再创新高。2017年共落实水利建设投资7000多亿元,其中中央投资1558.55亿元,较上年增长10.1%。各地形成了以公共财政为主、金融支持为辅的多元化水利投入格局。
河湖长制 破解治水难题
河长制湖长制成为2017年各级政府发力、百姓关注、媒体热议的“高频词”。
水利部作为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工作的牵头部门,将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作为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深化水利改革的首要任务,举全行业之力狠抓贯彻落实。
“要咬定维护河湖健康生命这一目标,抓住党政领导负责制这个关键,突出以问题为导向这个根本,全力以赴把这项工作抓实做好。”水利部部长陈雷简明扼要强调湖长制工作重点。
这一年,水利部第一时间成立领导小组,组织召开十部委视频会议,建立部际联席会议制度。部领导牵头、司局包省、流域机构包片的督导检查机制形成,月推进视频会工作机制得以固化,实行评估制度和进展情况旬报制度,指导督促各地加快推进河长制各项工作。
《关于加强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制度建设的通知》明确要求各地出台河长会议、信息共享、信息报送、工作督察、考核问责与激励、验收等六项制度。水利部按照中央六大任务,在各地推行“一河一策”,并加强相关培训交流,建立管理信息系统。
截至目前,中央明确要求建立的六项制度,各省份省级层面的制度全部出台。我国31个省级(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省市县乡四级工作方案全部出台。
全国23个省份正在开展全面建立河长制自我评估和全面核查等各环节工作,8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提出到2018年6月底前全面建立河长制,全面建立河长制目标有望提前实现。
一年来,各地积极行动,将河长制作为“一把手”工程高位推动,主要负责同志既挂帅又出征,深入协调部署、巡河调研、督办整改、现场办公,全力推进河长制工作。一年来,全国已明确省市县乡四级河长达31万名,其中,省级河长331人,53名省级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总河长,各地还因地制宜设立村级河长近61万名。同时强化制度和组织体系建设,县级及以上河长制办公室全部设立。
在部署督办的基础上,围绕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各地积极探索、创新实践多种管河模式。
江苏省苏州市为18名市级河长一对一配备市委市政府副秘书长或河长所在单位的副职领导担任“河道主官”,河长助手成为沟通河长的联络员、发现问题的巡查员、调查问题的研究员、交办问题的传令员、解决问题的督导员。
河长+警长+督察长“三长治河”管理机制,县级河长+联络员、乡级河长+巡查员、村级河长+保洁员组织体系,河湖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不少地方把河长制延伸到村组,抓紧落实。
一年来,各流域机构主动加强与地方的协调联动,共同推进河长制任务落实。各地在工作配合方面频频“出招”:签订跨界河流联合共治协议,成立多部门组成的河长制作战指挥部,建立了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形成河湖管护合力。
云南省昆明市试行上游不达标补偿下游,末端断面不达标向市财政缴纳补偿金,倒逼河长制工作落实。短短四五个月内,滇池流域3条试点河道需缴纳生态补偿金达526万余元。
一年来,各地积极推进河长制立法,建立河长巡查制度,出台问题清单制度,加强对河长履职情况的考核问责,设立河长制工作先进集体、优秀河长表彰事项等。
一年来,各地“开门治水”,“乡贤河长”“河小青”“河小禹”“企业河长”等民间河长不断涌现,河长制有了较为坚实的群众基础。
这一年,各地将全面推行河长制相关工作与科技创新结合起来,通过研究开发集PC端、移动客户端、微信公众号“三位一体”的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河长智慧管水。
全面推行河长制,不仅做到“见河长”,让老百姓知道河长、看见河长,并逐步“见行动”“见成效”,通过实施河长制着力改善河湖面貌,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如今,很多河湖实现了从“没人管”到“有人管”、从“管不住”到“管得好”,成效逐步显现。贵州省开展涉及千河万人的“百千万”清河行动,并且把清河行动的结果纳入河长制考核评估。江西省排查出损害河湖健康问题919个,已经整改销号754个,不少河流生态逐步恢复。
作为河长制的及时必要补充,湖长制工作目前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但我们坚信,随着河长制湖长制的全面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河湖生态新格局正在形成,我国治水工作终将走上常态化、综合化、多元化、法制化的道路。
踏石留印 改革攻坚到底
改革改在问题根子上,难题少了带来获得感。改革改在百姓心坎上,保障好了夯实获得感。
“最多跑一次是原则,跑多次是例外”的口号在2017年回响在浙江全省。浙江水利系统全力推进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府跑、中介跑、数据跑”代替“群众跑”,打造了一条水利投资项目审批的“高速通道”。
一个个实践探索,成为推动新形势下水利改革发展的孵化器。2017年12月,“水利部网上行政审批服务大厅”正式上线运行,水利部本级和7个流域机构所有行政审批事项实现了全流程网上办理和监管。水利部水行政审批事项从22项进一步减少到17项,并对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提出了事中事后监管措施。
水权制度改革是落实节水优先方针、破解水资源瓶颈问题的重大举措。2017年11月24日,宁夏成为7个省(自治区)试点中首个通过验收的全国水权试点,随后江西、河南、广东、甘肃等试点省份相继通过验收。放眼全国,宁夏、江西、广东、山东以地方性法规或规章的形式明确了水权确权和交易的有关要求。内蒙古、河南、河北、甘肃、湖北宜都等地出台了闲置取用水指标处置、水量交易价格确定、水权收储转让、交易风险防控等方面的制度办法。
中国水权交易所作为国家级水权交易平台,2017年交易水量10.97亿立方米、交易金额达到6.88亿元。
河北水资源税改革试点一年多来,初步形成了以“水利核准、纳税申报、地税征收、联合监管、信息共享”为主要特色的“税收共治”水资源税征管新模式。如今这一模式将在9个新纳入试点的省区市中得到拓展延伸。
作为农田水利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从试点走向全面推进,水利部将改革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纳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2017年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已覆盖883个县,涉及农田灌溉面积4155万亩。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节水效果初显,根据吉林、重庆、浙江等14个省的统计,亩均用水量改革前为578立方米,改革后为439立方米。工程良性运行得到保障,实际水价达到运行维护成本水价的县或灌区达374个。
回望2017年,全国100个县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任务基本完成,各地普遍推行“两证一书”制度,浙江德清县、四川广汉市等地探索建立了抵押借贷融资、工程产权交易转让、股权量化等产权机制,河南、福建等地探索引入商业保险完善农田水利管护机制。
农村水利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在2017年加快破题。云南、安徽、山东、甘肃、新疆等地持续加大以奖代补、先建后补、金融支持、水价改革、税收优惠等对农村水利的支持力度,社会资本参与农村水利建管的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2017年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农田水利和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的资金,分别约占总投资的13%和30%。
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也进一步推进村民自建等建管机制创新改革,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近70亿元。
重庆市荣昌区通过招投标,建立小型水利工程物业化管护新模式,配置“专职保姆”。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1456万处小型水利工程中,1350万处明晰了工程产权,1120万处明确了管护主体,912万处工程明确了工程管理模式。
这一年,全国2.9万多个基层水利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加快,服务能力增强,95%的人员“吃上财政饭”,消除后顾之忧。各地积极开展国家级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示范创建,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已达到8.34万个,管理灌溉面积约3亿亩。
在深化水利改革进程中,离不开法治和科技的护航,从而推进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以解决地下水管理中存在的超采和污染两大突出问题为重点,《地下水管理条例》已于2017年11月30日报送国务院,2018年有望落地指导实践。
随着科技兴水战略深入实施,《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水利科技创新若干意见》进一步深化水利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到2020年,水利科技创新水平将进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水利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将满足建设创新型国家要求。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水利改革以其踏石留印的攻坚力度,在体制机制深层次上不断推进,为水利又好又快发展破除障碍。
以人为本 减灾保安惠民
从南到北,36次强降雨过程轮番侵袭,五大江河发生10次编号洪水,全国470多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4个台风34小时内相继生成,“纳沙”“海棠”24小时内连续登陆同一地点,华西地区秋季遭遇6次强降雨“车轮战”……刚刚过去的一年,一场惊心动魄的洪水考验不期而至。
在新情况新挑战之下,防汛抗洪防台成效来之不易,一份可圈可点的抗洪“答卷”精彩呈现:大江大河干堤无一决口,大中型水库无一垮坝,江河湖库险情得到有效控制,受灾面积、受灾人口、倒塌房屋、死亡人口分别较2000年以来同期均值减少51%、60%、86%、77%,因灾死亡失踪人数降至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低。
面临空前考验的防汛抗洪形势,中央领导时刻深切牵挂百姓安危。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张高丽副总理、汪洋副总理等中央领导,对防汛抗旱减灾工作多次作出批示指示,提出明确要求。
这一年,上下齐心,责任落实不打折扣。国家防总、水利部通报防汛责任人名单,加强指导培训;深入检查备汛情况,“一省一单”提出整改意见;提前批复水库联合调度方案,预泄腾空防洪库容;补充物资设备,开展应急演练。七大流域防总守土有责,各省、市、县各级防指责任层层传导,筑牢防汛抗洪的“责任大堤”。
未进汛期,国家防总指挥中心就已切换到“24小时”模式,国家防总、水利部负责人坐镇指挥,与相关领导专家共同会商研判,一双双眼睛紧盯风云变幻,一条条信息洞悉水情雨情,一个个指令指挥防洪调度。
“对各种风险和考验要有足够清醒的估计和预判,对各项防范工作要进行再检查、再部署、再督促、再落实。”“今年各级政府进行大范围换届,不少责任人刚刚走上防汛抗旱工作岗位,抗洪抢险救灾经验不足。”水利部主要负责人再三叮嘱防汛抗洪工作关键。
洪水是一场大考,考验防汛抗洪的综合实力。如今,“硬牌”在握,科学调度有底气。2017年6月下旬,长达11天的强降雨倾泻三湘大地,洪水强度远超1998年。7月1日开始,按照国家防总部署,长江防总34小时内对三峡水库连发5道调度令,将出库流量减至历史罕见,同时联合调度上中游水库群拦洪蓄洪、削峰错峰,缩短洞庭湖水位超保时间6天左右,大大减轻了洞庭湖、湘江乃至湖南全省的防汛压力。
抗洪硬较量折射软实力。异地会商、水文测报等现代化信息手段的应用,成为科学防洪的“最强大脑”。2017年,在10次编号洪水中,水文测报提早3~5天发布长江中下游及两湖全线超警的预报,精确预报黄河中游洪峰流量达6000立方米每秒,关键期预报合格率达90%以上。正是一次次及时准确的预报,让防洪决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2017年秋,党的十九大召开在即,然而华西秋雨频发重发,江河秋汛之猛多年少有。国家防总、流域防总精细调度长江三峡、丹江口等重要水库,优化防洪及蓄水方案,湖北、陕西、四川等地加强水雨工情监测和巡查防守,最终实现了防洪蓄水供水生态安全多方共赢,三峡水库连续第8年实现175米试验性蓄水目标,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后蓄水位首次达167米。
从今年首个登陆我国的台风“苗柏”到最强台风“天鸽”“帕卡”“玛娃”的接力而来,再到秋台风“卡努”的来势汹汹,注定成为2017年广东人民不可磨灭的记忆。
广东省党政主要领导在台风登陆前分赴一线检查指导,30多个成员单位组成的联合值守机制确保科学指挥、精准防御,各地注重查缺补漏,修复受损设施,落实防风“五个百分百”,一项项切实举措成为广东跑赢台风洪水的制胜法宝。
24小时内迎战两个台风同一地点登陆的福建,以“沿海重点防风,城区重点防涝,山区重点防洪”精准施策,并完善省市县镇防汛双向连通机制,使每位群众第一时间获取预报预警信息。
这一年,各级水利部门不断完善基层应急预案,通过县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累计发布预警5.3万多次,向相关防汛责任人发送预警短信2300万余条,启动预警广播14.2万余次,为受威胁群众及时转移争取了主动,有效避免了人员伤亡。
以人为本,减灾保安惠民还体现在抗御城乡干旱缺水的实践中。国家防总、水利部为缓解胶东半岛干旱缺水,协助山东省累计引调黄河和长江水8亿立方米;针对宁夏隆德县严重干旱的紧张局面,协调财政部下达专项资金,50天建成抗旱应急供水工程,有效保障了城市供水安全、工农业生产及生态用水需求,维护了社会稳定和区域生态环境良性发展。
水旱灾害重发频发的这一年,我国粮食产量实现了历史第二高位,农田水利还欠账、补短板,不断筑牢粮食生产根基,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水利支撑。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2017年全国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165万亩,提前超额完成《政府工作报告》的年度目标任务。
中央采取“大专项+任务清单”的模式,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持续安排资金,优先解决贫困地区农田灌溉难题。截至2017年11月底,小型农田水利中央投资完成率达到86%,质量与效益显著提高,为应对水旱灾害、实现粮食丰产丰收、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水利保障。
全国水利系统每一项工作的开展都在践行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始终作为重中之重。
这一年,1000余公里主要支流、7200公里中小河流得以治理,3200余座小型病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长江中下游的9个重点涝区22个易涝片实施排涝能力建设,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加快推进。
这一年,37亿元中央投资总额中96%用于解决贫困地区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全国5000多万受益人口中包含48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国农村集中供水率和自来水普及率分别达到84%以上和79%以上。
这一年,稳步推进全国22个省2300多座电站的增效扩容改造,积极推动建成26座小水电扶贫工程,惠及2万建档立卡贫困农户。
这一年,全国832个贫困县水利投资达到1100亿元,已开工的122项重大节水供水工程中,涉及贫困地区的有67项。
水利部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为遵循,对口帮扶的重庆武隆县2017年如期实现脱贫摘帽,革命老区贫困县中,7个县区实现脱贫摘帽。
在西藏,进入“十三五”以来,4.9万人饮水安全得以解决,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77.5万亩;在青海玉树、果洛等地,留得住、用得着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得到充分认可;在香港,回归20年间东深供水工程对港供水超过140亿立方米,为香港繁荣稳定做出重要贡献;在海峡两岸,金门供水工程大陆段主体工程已经建成,两岸共饮一江水的愿景将在2018年实现。
一次次攻坚克难,一幕幕鲜活实践,一张张开心笑脸,汇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民生画卷。一大批惠民政策举措落地生根,突破了一些过去想突破而未突破的制约,办成了一些过去想办而未办成的大事,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铸造重器 夯实治水根基
作为造福民生的主力、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兴国安邦的“重器”,一批全局性、战略性的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在2017年从蓝图变为现实,逐步构建起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适应的水安全保障体系。
2017年8月4日,黄河下游近期防洪工程通过竣工验收,这是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中首个通过竣工验收的项目。10月19日、12月24日
Jump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