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Topic: 透过经济工作会议,展望2018投资 (Read 97 times)

jr. member
Activity: 59
Merit: 11
December 28, 2017, 02:05:06 AM
#1
12月18至20日,一年一度的经济工作会议如约而至。一周以来,官方、民间各种解读版本汗牛充栋。照搬罗列、华美空洞的专家式宣贯乏味如温吞水,让人懒得浪费一分钟时间去看哪怕一眼。通读会议精神,自始至终感觉弥漫着一种缥缈地乐观和自信,但分明又透着一丝诡异。众所周知,
2018至2020未来三年,美联储加息+缩表旋律越来越高亢,而美国减税法案又于2018年1月1日落地实施。闭上眼睛想像一下,世界各地的美元资本在安全和利润双重诱惑下,必将滚滚回流北美。而资本撤离地区呢?失去支撑的泡沫资产吹弹可破,企业和政府债务若隐若现,产业绞尽脑汁迁徙,失业率上升……
面对如此严峻的经济形势,会议罕见并没有像过去几年那般谈虎色变,张口闭口不离『风险』二字,反而放低调门谈论风险,展现给民众一副对经济信心满满的乐观姿态,狠是值得玩味。在特色市场经济国家,无论是房地产资产市场,还是沪深A股资本市场,民众信心都是最重要的支撑基础,这方面明白的自然明白。
光有信心当不了饭吃,必须要有解决问题的手段。现实如此,唯有依靠强力行政手段控制市场。『计划』这件屡试不爽的法宝虽然饱受诟病,但依旧无法割舍。
§ⅱ 会议条分缕析
细数本次会议共计八大看点,最引人遐想的是首次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这个核心对于未来N个5年的重要影响,无论怎么评价都并不过分。冷眼旁观宣贯热度,『凡有井水处,即须歌柳词』,易筋洗髓的架势已经拉开。
笔者理解能力有限,这方面不多谈,只看下剩七个,依次是推动高质量发展;今后三年要重点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财政货币政策内涵更加丰富;改革开放要加大力度;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民生工作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高质量发展』正在成为当下经济政策的关键词,这个最好理解。受全球货币紧缩限制,地方政府、企业债务危机如影随形,让从官到商的举债发展模式触碰到了天花板。没看到此前雷打不动的『适度扩大总需求』被从会议字眼里生生抠去了吗?当高速度不可为继了,总要翻出一点子新花样罢,那就只能是『高质量』。
今后三年要重点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对全球资本收紧的被动应对;精准脱贫是对此前承诺『2020全民小康』有个交待,但『要保证现行标准下的脱贫质量,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是告诉民众党国财力有限,不要寄望太高;污染防治嘛,听听就好别太较真,没看到华北取暖、化工得不到保证时,煤改气、煤改电说停就停是不?
重点解读下『财政货币政策内涵更加丰富』这段。扳着指头一算,『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这对政策组合已经实施7年了吧,有没有人觉得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财政政策积极,就是鼓励地方政府、企业举债投资嘛,除了印钞机和放贷加班外,还有更好的办法吗?而如此又何来『稳健的货币政策』之说?
而本次会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嗯,该嗑的药想停也停不下。但是,『要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对重点领域和项目的支持力度,切实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什么意思?通过调整优化政府财政支出结构,达到优化经济结构的目的。通俗说就是,符合‘高质量经济发展’方向的行业和项目,有限的财政要优先支持;而对于两高一剩、产能落后的行业和项目,就必须有所取舍,相关这些行业很快就会在资本市场上原形毕露,投资者要小心了。
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中性,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更好为实体经济服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从灌水时代『关注货币信贷总闸门』,到眼下『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力度在收紧,范围在扩大。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裤无疑套得更紧了。确保金融不崩盘,是今后三年『经济稳增长』的前提。至于尽可能让资金脱虚向实,那显然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景。试想下,只要房地产、金融投机属性不根除,谁肯花笨力气做实体?但2018年M2增速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是不会扩张的了。钱紧!
改革开放要加大力度。
1978-2018,改开40周年来临之际,表一表态是必须的;其次,随着美欧日拒不承认市场经济地位,此前那些铁板一块的垄断领域是必须逐步开放的,否则人家就都不玩了。但升斗小民也不必过分乐观,这个过程会像挤牙膏般痛苦而漫长。
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关于房地产的话题,此前无数次专门撰文都已经说透,横看竖看本次也翻不出什么新花样了。所谓的长效机制,当前来看依旧是以租代售+房地产税的组合。
12月20日,财政部长肖捷又一次在权威报纸上发表署名文章,指出按照『立法先行、充分授权、分步推进』的原则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实施,对工商业房地产和个人住房按照评估值征收房地产税。
户部部长,一次又一次站在最高宣传层面喊话房地产税,最清晰的讯号就是狼不仅真来了,而且行进速度还加快了。还在嘴硬不愿承认现实的炒房客,不妨看看以前某知名男女财经大咖宁可自抽嘴巴,也已经改口看好房地产税推出了。
最根本的原因是,全球货币紧缩让依托楼市泡沫的地方土地财政基础失稳,从而只能仰仗房地产税弥补资金缺口,否则无论嗷嗷待哺的体制内公仆,还是严重依赖政府投资维持的基础设施建设就业,都将失去支撑基础。而最重要的一个基础条件已经瓜熟蒂落——房地产高价去库存完成,让高层没有了任何后顾之忧。
民生工作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民生议题在翘首祈盼中姗姗来迟。笔者不想吊高各位的胃口,口号性感风骚但现实狠骨感。粥多的放水年代还嫌僧多,粥少的时候自己想吧。体制内需要加工资应对通胀,官员业绩和就业需要加大投资。民生嘛,相信国民会理解政府苦衷滴。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这条和前文『改革开放要加大力度』遥相呼应。
高层屡屡表态『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尝到入世甜头后,从资本、技术引进,到产成品拿到国际市场倾销,改革开放带来了包括3万亿外汇储备在内的巨大实惠,没有理由不继续推进。
抓紧完善外资相关法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积极扩大进口。一系列亡羊补牢手段,只为尽可能抵消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带来的消极负面影响,平息美欧日对不公平贸易的诟病,力推贸易全球化小车不倒。西方离开廉价的大国制造固然会为寻找替代国忙活一阵子,不论是印度呀东南亚啥啥,但扪心自问,谁更离不开谁?
§ⅲ 一切只为投资
特色国情下,『建设消费型社会』拿来讲讲是可以的,但需要调节分配制度,向10%金字塔身、尤其是80%塔基倾斜,而这就不那么好办了。上面心知肚明,吃饱饭之外,姑且不论教育、就医和养老,单是一项住房消费支出,就已经透支掉了塔基、塔身阶层未来N年的收入,再指望他们慷慨打开钱袋子,把救命养老钱拿出来升级消费,无异是痴人说梦。不废话,不二法门从来就只有两个——
首先是拼命扩大、至少是保住出口创汇,有能力在国际市场上投资;其次是加大税收力度,让各级政府掌握更多的财富二次分配权力,在国内投资中创造出更多就业机会,让大多数人有口饭吃,再利用买房或租房消费支出来实现货币流动。
投资在我们国家是如此重要,是如此须臾不可或缺,但和经济增速一路下滑呈线性关系的,正是固定资产投资。
§ⅳ 三大投资分析
多少了解经济的人都知道,在我国所有固定资产投资中,房地产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和制造业三足鼎立,其余的都是毛毛雨。
房地产开发投资方面。全球资本紧缺,出于对房地产泡沫破裂的巨大担忧,上面被迫以一系列『限』字辈短期调控手段打压房地产投机,守住不发生金融风险。再加上2016年来的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逐步建立,长枪短炮下,始自2003年的房地产业已经高光不复,房地产投资增速下滑的趋势,至少在未来三年不会改观。
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方面,当前,基建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已经接近1/3。插句题外话,这在基建审批制度严格的西方完全不可想象。举个小栗子,川普政府即使税改获得突破,但区区1万亿美元的基建投资计划,国会始终不予审批。
和房地产投资类似,随着国际货币越来越紧缩的大趋势确立,至少未来三年,为防范和控制重大风险,中央对地方政府和国企的债务控制不会放任,这对几乎完全靠举债投资的基建行业来说,几乎是釜底抽薪。相关行业已经感觉到钱难赚了。
房地产和大基建不景气,制造业投资必须肩负起更大的责任,而这也正符合中央『引导社会资本脱虚入实』的思路。据初步测算,要想弥补房地产开发和基建下滑所带来的投资减少,2018年制造业总投资至少要超过20万亿。这对近年来长期受到金融、房地产打压、在成本线上挣扎的制造业来说,绝不是说说的事儿。
要促进制造业进一步扩大投资,首先必须降低制造企业的融资杠杆,其次必须提升制造企业的盈利空间,而这势必又牵扯到一个让政府牙疼的问题——减税降费。只有上述两个条件实现,才会有更多的人慢慢提高对未来制造业的前景预期,从而关注并投入到实体制造业中去。否则,空喊几句『脱虚入实』的口号意义不大。
分析2017年制造业数据不难发现,在行政化去产能的高压下,传统产业投资低迷,六大高耗能产业民间投资甚至负增长。先进制造业投资在全部投资中的比重仅占13%左右,短期内还难以成为拉动投资的主要力量。况且还有前车之鉴,盲目大干快上高新技术产业,一样会带来一一轮产能过剩,比如说此前的光伏产业。
无论是房地产、基建还是制造业,政府和国企投资都是双刃剑,正面可以带来有限的财税收入和就业岗位创造,但两者投资的低效率又决定了这近乎沦为一种『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游戏。要想从根本上扩大投资并更有持续性,必须依赖民企。本次经济工作会议特别强调,要促进有效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合理增长。
§ⅴ 民间投资下滑
但恰恰是民间投资,正面临着越来越萎靡的触底风险,这让高层心忧如焚。
12月14日,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1至11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7.2%,符合预期,但较前值小幅回落。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7%,回落0.1个百分点。经常研读政策的人对上述描述方式并不陌生。在经济下行时期,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无疑是高层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即使是在西方完全市场经济国家,除了国民消费,民间固定资产投资也是判断未来经济形势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它直接代表了一个国家对未来经济发展或高或低的预期。固定资产投资数据和两个因素密切相关,并互为因果。
首先是社会资本流向,其次是民间对于国家经济前景的预判。在我国,政府和国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表征的更多是政府和国企缺乏足够的资本去做投资;而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捂紧钱袋子不愿投资,清晰表明了民众对于经济前景的悲观预期。民间财富更愿意投向固定资产,还是更愿意将财富固化成外汇,更是对经济前景的用脚投票。好了,这个话题就此打住。
§ⅵ 民企VS国企抉择
本次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结构性政策要发挥更大作用,强化实体经济吸引力和竞争力,优化存量资源配置,强化创新驱动,发挥好消费的基础性作用,促进有效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合理增长。
不谈消费,看最后一句。先提促进有效投资,高层显然对于地方政府和国企主导的投资效率心知肚明;而后重点提到民间投资,意味着高层将民间投资放在了更重要的位置。悲凉的现状是,民间投资从2011年增速超过30%,在长达5年的下滑通道中,一路下跌至2016年增速2%,和实际意义上的0差距有多大?呵呵。
2017年统计数据表明,2016年后民间投资已经触底回升,真希望这不是自我安慰。如此艰难的局面下,高层提出『促进民间投资合理增长』显然是明智之举。但我们同时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旗帜鲜明做强做大做优』国企仍旧是高层念念不忘的。根据统计局最新数据,
今年1-11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8750.1亿元,同比增长21.9%,增速比1-10月放缓1.4个百分点。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858.2亿元,同比增长14.9%,增速比10月放缓10.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央企国企和民营企业的占比和规模,是显而易见的。
结语。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时代开启,又叠加了全球资本收紧。任何依靠放水印钞的便捷发展经济之路都被堵死,而建立在国民消费基础上的经济增长,又要求必须打破旧的利益分配格局。改革真的进入了深水区,任何只说不练的漂亮口号,都已毫无疑义。
Jump to: